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以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观察物理实验过程,验证物理真理。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全神贯注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动手完成实验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增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兴趣。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物理實验中,才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想,体验到乐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讲“物质的密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设定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物理实验中。在教学前,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吃粉苹果还是脆苹果,为什么?在生活中,学生吃的苹果比较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脆苹果,原因是脆苹果的口感比较好。提出这个问题带动了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保持浓厚热情和兴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实验中。关于物质的密度实验为“测定牛奶的密度”,牛奶是学生经常饮用的饮品,将课堂提问的兴趣带到实验中,进行实验操作,按照相关的操作步骤,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两边摆动幅度相等时,停止对游码的调节,将盛放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盘中,加减砝码,直到指针处于标尺中央不再摆动,就可以测出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1。将牛奶倒入带有刻度的量筒中,根据刻度,可以准确读出牛奶的体积,再将玻璃杯和玻璃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天平盘上称量,称出质量M2。最后,根据密度计算公式,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依据实验的步骤,学生可以计算出粉苹果和脆苹果的密度,从而分析出脆苹果口感好的原因。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作为物理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明确物理实验观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需要学生动手参与,而观察实验是一个难以考证的教学内容。在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实验观察的要求,促使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观察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测定牛奶的密度”实验时,要求学生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数据。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先称量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再将牛奶倒出,称量出玻璃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而不是先称量出空玻璃杯的质量,再称量玻璃杯和牛奶的质量。一旦称量的顺序出现错误,就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度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明确实验操作顺序,并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不能随意颠倒实验顺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在将玻璃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时,应该使牛奶自然倒入量筒,玻璃杯中剩余的牛奶应该是无法倒出的牛奶,这就要求学生认真操作。明确实验观察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学生全身心投入实验中,实事求是地记录下实验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检验真理的重要目标,也能使学生从参与实验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目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明确实验观察目标,学生在设定的目标下进行实验观察,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测定牛奶的密度”实验时,需要明确的观察目标是,记录下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量、牛奶的质量以及玻璃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再根据密度计算公式,计算出牛奶的密度。只有这样,才算完成整个实验,实现实验操作目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按照既定观察目标,记录下相关的数据,完成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全身心观察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出现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明确物理实验观察的要求以及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目标,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探究产生欲望,在兴趣的趋势下使学生展现出物理实验操作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