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并请内科医护人员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对25例来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发病原因的调查,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0例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另外一组为观察组15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更优质,更贴心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患者更容易康复,痛苦感明显减少。结论 平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的病发,内科护理的干预能有效的控制心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缓解医患关系。
【关键词】 心血管 老年病 诱发因素 护理干预 不良习惯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30-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就医。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对人身体危害极大,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等特点。本文就来我院就诊的2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调查,入院后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25名心血管患者,其中男患者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岁。高血压10例,冠心病10例,心绞痛3例,其他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10人,观察组15人。
1.2 发病原因
1.2.1 不良的生活习惯
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富贵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大部分患者因喜爱高胆固醇、油腻的食物而导致肥胖,过度肥胖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造成血液粘稠。肥胖者大部分都有心血管疾病。另外有些人大量吸烟饮酒,口味过咸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生活不规律,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2.2 老年人
年老的身体素质下降,各器官呈老化趋势,抵抗力不如从前,血液流通不舒畅,比较易发心血管疾病。另外天气变暖,老年人运动量的急剧增加,高估了自己身体的素质,刺激了心脏,堵塞了血液。所以老人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
1.2.3 压力过大或者情绪激动
随着社会的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大会影响神经系统,造成体内器官紊乱,情绪波动较大会破环心脏跳动的节律,从而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病发。
1.2.4 运动或量不运动
运动能加速血液的运行,改善血管的状态。因此要进行适度运动。但是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突然剧烈运动或者运动过量,心脏无法负荷,也会导致病发。
1.2.5 遗传基因
在家族近亲中有心血管疾病发作甚至死亡的,在下一代中患病几率非常之高。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心血管患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如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人员逐年增高,并且多数需要终身治疗,患者会比较焦躁,恐惧。情绪波动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后果。医护人员要多点耐心,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案。要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从而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1.3.2 病房护理
保持病房的舒适,使患者熟悉入院环境,减少身体的不适。病房里的被褥要经常更换,空气保持流通,减少细菌的滋生。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患者增减衣物。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让患者适当活动,多晒太阳。
1.3.3 饮食护理
和患者家属配合,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患者服用辛辣,油腻的刺激食物,减少盐的摄入。要少量多餐,不适合吃太饱。严禁饮酒和吸烟。应食用易吸收,易消化的食物。还要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过多的水分会给心脏造成负担。
1.3.4 夜间护理
心血管疾病存在夜间发病,因此要在不影响病人休息的情况下,注意夜间对病人的观察。要做到夜间发病时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夜间要求病人尽量减少陪护,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情况特殊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来帮助。
1.3.5 药物护理
谨遵医嘱,严格控制给药的时间和药量,并督促患者按时吃药。向患者讲解每种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较大岁数的患者记忆力下降,要做到严格监督,以确保是否服用或多次服用。
2 结果
对照组10例患者出院时满意度为70%,实验组为86%。对照组患并发症为4例,实验组为1例,结果如下。
表1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
表2 患者入院后并发症率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其中饮食习惯,喝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原因。长期摄入高胆固醇,多油腻的食物都会导致病发。另外,运动的时候要循环渐进,切勿猛增运动量。平时得学会减压,保持乐观、平淡的心情。
护理人员更优质的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的不安,使患者心情舒畅,对病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减少病患身体的不适,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患者身心舒畅,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与医疗的发展,医护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性化的护理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人性化的护理值得在临床实施和推广。
4 结论
本文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了比一般护理更人性化的护理,这些措施减少了并发症,加速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韩高凤 心血脑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 [J]中外妇科健康.2012,20(1):152
[2]刘延凤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
【关键词】 心血管 老年病 诱发因素 护理干预 不良习惯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30-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就医。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对人身体危害极大,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等特点。本文就来我院就诊的2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调查,入院后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25名心血管患者,其中男患者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岁。高血压10例,冠心病10例,心绞痛3例,其他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10人,观察组15人。
1.2 发病原因
1.2.1 不良的生活习惯
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富贵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大部分患者因喜爱高胆固醇、油腻的食物而导致肥胖,过度肥胖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造成血液粘稠。肥胖者大部分都有心血管疾病。另外有些人大量吸烟饮酒,口味过咸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生活不规律,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2.2 老年人
年老的身体素质下降,各器官呈老化趋势,抵抗力不如从前,血液流通不舒畅,比较易发心血管疾病。另外天气变暖,老年人运动量的急剧增加,高估了自己身体的素质,刺激了心脏,堵塞了血液。所以老人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
1.2.3 压力过大或者情绪激动
随着社会的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大会影响神经系统,造成体内器官紊乱,情绪波动较大会破环心脏跳动的节律,从而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病发。
1.2.4 运动或量不运动
运动能加速血液的运行,改善血管的状态。因此要进行适度运动。但是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突然剧烈运动或者运动过量,心脏无法负荷,也会导致病发。
1.2.5 遗传基因
在家族近亲中有心血管疾病发作甚至死亡的,在下一代中患病几率非常之高。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心血管患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如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人员逐年增高,并且多数需要终身治疗,患者会比较焦躁,恐惧。情绪波动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后果。医护人员要多点耐心,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案。要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从而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1.3.2 病房护理
保持病房的舒适,使患者熟悉入院环境,减少身体的不适。病房里的被褥要经常更换,空气保持流通,减少细菌的滋生。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患者增减衣物。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让患者适当活动,多晒太阳。
1.3.3 饮食护理
和患者家属配合,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患者服用辛辣,油腻的刺激食物,减少盐的摄入。要少量多餐,不适合吃太饱。严禁饮酒和吸烟。应食用易吸收,易消化的食物。还要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过多的水分会给心脏造成负担。
1.3.4 夜间护理
心血管疾病存在夜间发病,因此要在不影响病人休息的情况下,注意夜间对病人的观察。要做到夜间发病时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夜间要求病人尽量减少陪护,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情况特殊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来帮助。
1.3.5 药物护理
谨遵医嘱,严格控制给药的时间和药量,并督促患者按时吃药。向患者讲解每种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较大岁数的患者记忆力下降,要做到严格监督,以确保是否服用或多次服用。
2 结果
对照组10例患者出院时满意度为70%,实验组为86%。对照组患并发症为4例,实验组为1例,结果如下。
表1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
表2 患者入院后并发症率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其中饮食习惯,喝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原因。长期摄入高胆固醇,多油腻的食物都会导致病发。另外,运动的时候要循环渐进,切勿猛增运动量。平时得学会减压,保持乐观、平淡的心情。
护理人员更优质的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的不安,使患者心情舒畅,对病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减少病患身体的不适,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患者身心舒畅,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与医疗的发展,医护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性化的护理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人性化的护理值得在临床实施和推广。
4 结论
本文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了比一般护理更人性化的护理,这些措施减少了并发症,加速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韩高凤 心血脑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 [J]中外妇科健康.2012,20(1):152
[2]刘延凤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