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防监测查螺中设置假螺点的效果评价

来源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东县原是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自1958年开展查螺以来,累计在全县24个乡、144个村、482个村民小组发现有螺,有螺面积累计近560万m2.流行区受累人口达全县总人口数的1/2.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于197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于1993年通过了国家消灭血吸虫病达标验收.从1994年开展监测查螺以来,除1994年查到1个160m2的小回升环境后,至1998年全县均未查到1只钉螺.一些干部和群众产生了麻痹、自满情绪.县血地防办公室根据目前状况,及时调整了战略,提出了设置假螺点进行质控,加强监测查螺
其他文献
双流县长期采用专业技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经常性和突击性运动相结合,农业生产与血防工作相结合,把控制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本文报告了对四川省19个县1998年各项血防措施每一工作单位成本的调查核算结果。8项血防措施每一工作单位成本为0.08-20.88元,还对成本调查核算方法及结果的使用作了说明和讨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3年已更名为<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是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寄生虫病科研与防治领域的学术文章,辟有论著、实验
自1999-2002年,对本县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通过对江苏省1981年以来逐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29个县钉螺消长情况的纵向监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残存钉螺的分布及消长特点,同时对钉螺监测方法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5.15%的县(市
目的 为青蒿琥酯现场推广应用提供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安徽省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江滩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采用随机方法将人群分为A、B两组,A组在整个感染季节实施全民口服青蒿琥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低毒,既能口服,又可外用的抗滴虫药物,方法:将蒿甲醚的不同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基中的阴道毛滴虫,并与甲硝唑作比较。结果:蒿甲醚各浓度组的滴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麻风树素植物杀螺剂室内浸杀螺卵结果表明,在≤1.2mg/L浓度下无杀螺卵作用,6mg/L、12mg/L有效杀成螺浓度下,幼螺平均孵出率分别为61%、41%,与清水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麻风树素高浓度对螺卵有一定毒
目前,血检微丝蚴仍是确诊丝虫病的主要方法,染色理想的微丝蚴保存标本有助于医学生和防治工作者识别和掌握微丝蚴的形态,鉴别虫种.鉴于目前教学标本来源困难,作者对年久退色
为了解我市人体寄生虫虫种感染情况,现将我市1961-1998年所查见的寄生虫虫种及主要虫种人群感染情况报告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