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湿中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山古镇夹在两山之间,对面的山岚湿漉漉的,还笼罩着淡淡的雨雾,略显羞涩而含蓄。经过几小时的车程,我们在蒙蒙细雨中抵近了江津中山古镇。
  站在古镇入口处的桥上远望,雨丝横斜,绿荫滴翠,轻雾缭绕。一幢幢吊脚楼沿着笋溪河左岸一字排开,高低错落,摩肩接踵。青灰色的屋瓦层叠起伏,如墨泼水染,影影绰绰。一串串大红灯笼或吊在屋檐下,或挂在吊楼边,或悬于高高的黄葛树上,在风雨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述说着山里人绯红的心事。
  潮湿的空气中,远远飘来一阵苦涩的清香。顺着桥头望去,但见两棵大树婆娑而立,茎干挺拔,绿罗布叶,飞云垂紫,满树流苏。那不是苦楝树吗?记得故乡的小河边,农民伯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曾经栽植了好多苦楝树,那是我们乡下的一道独特的景观,春缀香萼,夏撑绿荫,秋挂金果,冬亮冰姿,四季里形神变换,美态纷呈。我犹喜楝花,每到三四月份楝花盛开,一束束,一丛丛,紫花盈盈,光彩如玉,玲珑俊俏,馨香盈怀。好久没见过楝花开了,我急忙跑过去,取出手机,啪啪啪地一连拍下了好多张楝花的玉照。“一抹斜阳低衬,染出紫云犹嫩。”这写的不就是苦楝花吗?唐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苦楝花尤为经典:“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飞。”倚门回首,紫雪吹箫,亲若邻家妹子,着实写出了苦楝花的真性情。苦楝花不像玫瑰花那样热情浪漫,也没有牡丹花的富贵张扬,但我就喜欢她的清丽婉约、含蓄内敛之美。
  跨过大石桥,我们来到古镇场口的广场上,一群群穿红着绿的姑娘小伙,正三三两两地朝着照相机,摆出各种姿态。沿笋溪河右侧河岸逆流而上,临河一面全为吊脚楼。从河岸往上望,吊脚楼的一根根木柱或直插入水中,或斜撑在岩壁上,或垫支在嶙峋的乱石间,三面悬空,一面紧靠实地,“丝檐”优雅,“走栏”宽绰,显得轻盈高挑、鹤立亭亭。楼上多为三层,小青瓦,花格窗,木栏扶手,走马转角,串珠灯笼,显得古香古色,如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
  老街以一条青石板街为轴线,南北走向并排而建。整座古镇全系青色瓦片盖顶,板壁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这些建筑当街设铺,临河开窗,清风透亮。初看这些建筑似乎结构比较简单,做工比较粗糙。但细看里面确有不少精致之处:悬柱或呈八棱形、四方形,底端或刻成金丝绣球,或刻成八爪金瓜;有的窗棂也很讲究,或刻喜鹊闹梅,或刻双凤朝阳,或刻狮子滚球,有的还刻有荷花、牡丹、梅、兰、竹、菊等各种花草。这些星星点点的文化元素渗透其间,既美观又实用,显得古朴秀雅,很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老街的街面逼仄,中间一线见天,雨丝飘零,滴水沾石,显得湿滑剔透。沿街门店多为吊脚楼的第二层。第一层在楼下,一般都是厨房、厕所或堆放杂物的地方;三楼上住人,多为客房,每一间都很干净、整洁,还配有空调、电视机等实用家具,供客人享用。二楼门店通常开间较大,临河面通透明亮,可推窗览景。街上除了大量的客栈、酒店外,还保留了许多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老槽房、古玩店、咸菜店、小吃店、剃头铺、打铁铺、榨油坊、针绣坊、木工房、琢玉坊等传统作坊。斑驳破损的板壁墙,油腻陈旧的老酒缸,锈迹斑斑的铁砧,黝黑发亮的老算盘……老街的门店挂满了各种锦旆、灯笼、招牌、宫灯之类。锦旆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当街横挂,随风飘飞,如万国旗般远远招惹着人们的眼球。灯笼全为三珠连串的大红灯笼,上面印有 “诚”“孝”“米花糖”之类的黄色广告语。宫灯是方形的,上大下小,均为黄色,灯壁上印有扇形或圆形的简笔图案,挂在高高的挑梁上,与红色的灯笼、彩色的锦旆、各式的招牌相映成趣。
  江津是中国著名的楹联之乡,中山古镇的楹联处处飘逸着翰墨清香。这里的每一家店面都挂有一副特制的楹联,这些楹联内容考究、构思精巧,商业气息浓郁,行业特征明显。比如饶哥古董店的楹联“是珍是宝凭君眼力 能集能藏靠交神机”,周家客栈楹联“今生今世今夕忘归 古镇古风古道热肠”,仅凭一副楹联,你就能猜出是干什么行当的。这些楹联均用木板雕刻而成,或楷书或隶书或草书或行书,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走在街上,恰似在翻阅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楹联大典,到处是锦囊妙句,珠玑满目。
  走在古镇的老街上,我们的味蕾总是被眼前那些应接不暇的特色美食给搅动着:烟熏豆腐、石板糍粑、醪糟汤圆、老腊肉、河水豆花、江津米花糖等等,每一道美食,都承载了一段历史的记忆,据说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千米长宴,家家户户端出自家的“九道菜”,沿街摆长席,邀请四面八方的客人随便品尝,那场面着实令人神往呀!而这里的野菜也很出名,每家饭店前都摆满了几种刚从山中采摘来的各种新鲜的野菜,我能够记住的应该有野蔊菜、灰苋菜、麦蓝菜、地米菜、诸葛菜、竹节菜、田边菊、糯米团、观音菜、野茼蒿、鹅肠菜、土人参、椿芽菜等十余种,这些常见的本地野菜我都能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并且熟知它们生长在什么环境、什么时候采摘、怎样食用。看着这些熟悉的野菜,我仿佛又回到了草长莺飞的大自然里,每一道野菜都带着山野的情韵、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丝丝缕缕微苦的清香,引领着春天的气息,一路从唇齿间走进心尖上。
  在老街的一个拐角处,我们巧遇了一群穿着时髦、文静素雅的长发美女,他们端坐在老街的屋檐上,面对画板,手握画笔,或专注于阁楼上一扇破旧的小窗,或凝视着旁边斜伸出的一段被岁月蚕食了的腐木,或紧盯着街头石壁上凸裸出来的百年榕树的老根,或痴迷于残墙上一方斑驳的苔痕和几支开花的野草……他们都全神贯注地品读着老街的每一丝狰狞奇怪的表情,对于侧面往来的行人,无论你怎样拍照或点赞,他们都无动于衷,仿佛一切都不存在,完全溶注于古镇的血脉里了。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看到各地文友晒春天,我着实有点羡慕,也不乏有些嫉妒。文友们晒的春天,花红草绿,真算得上是风景如画。可就在4月20日早晨,我家的院里还是雪花飘飘、冷风袭人。  位于北纬49°的寒带区,我们真正的春天是6月中旬。到了6月,不经意间春天就来了,也许是下了一夜的春雨,也许是刮了一夜春风,春天就会悄然而至。当你第二天醒来时会看到满眼的嫩绿,使你忘却昨天的寒冷还有那厚厚的白雪。微风从山脚下唱着歌,缓缓地迈着轻
期刊
午休时间,用包装带来编篮子,可以打发等候上班的时间,也可以御御这冬天的寒冷,还可以用来找找写散文的手感……  当我把第一个篮子晒在QQ动态上,就引来一片赞叹声,紧接着的第二个、第三个陆续上晒,便有女文友发来“提钱预定”的索要,市散协常务副会长——丹丹先是赞了个“心灵手巧”,随后开玩笑说:“给我们散协会员上一堂编织课啊?”我回答:“好啊,结合散文谈点感想。”这几天也正为公司内的几位通讯员同事看不懂我
期刊
儿子大了,已经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高考出路。  今年“五一”小长假,他一天画画,一天去动漫节,还有半天宅在家里,关起门来拾掇自己收藏多年百玩不厌的高达玩偶,把自己的假期安排得满满当当。小长假最后一天的下午,一如既往,我和爱人一起送他返校,这也是儿子上高中后我们一直坚持雷打不动的事,倒不是对孩子娇惯,而是爱人和我有共识,路上个把小时的车程时间正是一家三口交流的好机会,当然交流的重点是儿子在校学习生活情
期刊
当“庙巷”二字从《咸宁史志》的故纸堆里出现在我视线时,这个有着宿命的称谓,立即勾起了我探宝般的好奇。我有急切想去咸宁汀泗古镇的西街一睹庙巷的冲动。  长街、深巷。  一条不规则的小巷弯弯曲曲。巷窄而长,路面只有丈余宽。巷子两侧的房屋多为二层,门房窄小,青砖黛瓦,小巧别致。临街正面整面墙皆为杉树木板,呈玄黑或黛黄或陈年的土黄色。树纹一条条顺着木板垂下来。与光阴抗争多年,风干了岁月的辉光,年轮的经纬却
期刊
我是家中独儿子,上面有两个姐,尤其是大姐,长姐如父,大姐救过我三次,感情极深。  小时候,家住农村,那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父母亲每天下地忙农活,挣工分,挣一家人的口粮,吃穿家用,全靠那点微薄工分,不敢有半点松懈,耽误出工,没时间管三个小孩。孩子们就在村前村后野地里到处游荡,平原地带,沟汊河湖多,大姐救了我一命。有一次春天,田野里花都开了,豌豆荚正是成熟的时候,遭受水淹的没顶之灾,是大姐把我从水里
期刊
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的韵味,汩汩清泉从村中潺潺流过,古香古色的乡舍与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这个充满梦幻的魅力所在,就是闽南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一个古镇:蓬华。  蓬华确是一个地杰人亦灵的所在,在千百年的历史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烙下深深的印迹。  蓬华是个梦,梦里山水清雅婉妙,梦里流瀑如泣如诉。沿着南安蓬华镇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走来,烟柳古
期刊
一条船泊在水潭边,桨篙架在船帮两侧,木头散发着古旧漂白的光,搭在两边供人靠坐的木板歪歪斜斜。船舱里积着很深的水,有砂土沉积在水下,一些浮游的小生命在里面欢快地活动。看来船泊在这里很久很久都没人动过了,那平时摇桨人频繁踩踏的船尾有些黯黑的苔痕,是那些干枯了又被雨水浸湿的苔藓,反反复复地留下一团一团的黑,像过往的时光一样黯淡。船帮上偶尔有鸟儿留下的白色粪便斑痕,而浸在水中的木质上已经有了厚厚的苔泥和寄
期刊
一  从入伍那天起,能提干当个军官是我的理想。哪怕是让我扫厕所、淘大粪也行。  当兵第六年,当我终于成为一名军官,站在排长位置上时,我的理想又变了。当连长成为我新的理想,甚至是内心深处最高的理想。也许是少年时代电影里那些连长的英雄形象感染了我;也许是小说小人书中那些连长的故事熏陶了我;也许是拉练部队路过家门前时,那位挎着小手枪的连长摸我头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记忆;也许是老辈人的口头禅“连长、连长、半
期刊
在遥远的天边,有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叫新疆,虽然从不曾谋面,《咱们新疆好地方》、《大阪城的姑娘》这些动人的歌曲的传唱,喀纳斯湖怪、楼兰姑娘这些不解之谜的传说,让我对新疆心驰神往。  2015年7月,我终于走进了新疆,来到了景区规划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喀纳斯。时候已经是仲夏了,这个时候的内地,人们已是酷热难耐,而此时的新疆,不知是这里的春天去得晚,还是夏天来得迟,喀纳斯景区依然洋溢着盎然的春天气息,《散
期刊
我真正的快乐,是放下手中的俗务,能与几位好友驱车在辽西秋天的大地上行走。  这一季的辽西最富有诗意。落叶在车轮下随风而舞,像是列队演出的农家秧歌,秋风秋气秋光扑面入怀,沿途朴素而乡野的风景尽收眼底,让我们躲开了城市的浮躁和喧哗。秋天的田野显得分外辽阔,露出大片带有玉米茬高粱茬谷子茬的田垄一望无际,其间夹杂的星星点点的绿,是村人们的过冬的蔬菜,果实收割过后已打场装袋运回仓房存储,成为冬日里的供养,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