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童年:从走出“言商困境”开始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参加活动,听闻到一件趣事:南通大学文学院导师丁富生先生的小外孙女在回答“九乘以七等于多少”时,脱口而出说“三十六”,结果被老师痛批了一通,说她太不用功。后来小家伙很委屈地问爷爷:老师上课明明教我们“七九六十三”,现在“七”和“九”换了位置,那结果也就应该换个位置,为什么不是三十六呢?
  这是个很有趣的故事,看来我们的教育者在评价儿童时并未完全搞弄后者的逻辑,对其思维过程一无所知。其实,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网络上有个比较知名的段子是:记者采访小男孩:“如果你正乘坐飞机,忽然飞机没有油了,你会怎么办?”小男孩想都不想地回答:“我会通知大家这件事,然后自己拿着降落伞跳下去。”大家听了感到十分诧异,甚至是愤怒,七嘴八舌地议论这孩子怎么只知道自己逃命呢?听到指责声后,小男孩脸上马上晴转阴,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记者看到,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只是下去拿燃料的,等会还会回来的!”
  一句“等会还会回来的”,让多少看客感到了惭愧和窘迫。而我们教师、家长,天天都得面对孩子,会从他们的知、情、意、行,他们的思维与感受,发现有太多的意料之外和旁逸斜出。这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冷笑话”,有时候可以被人发现,有时候却被孩子埋在心里而永远发现不了。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藏着童年的若干秘密。要知道,当我们过于轻率或过于自负地评价孩子时,自己就不再是童年的保护者,而是站到了对立面上。
  于是,我想到一个词“言商”。“商”实际上代表着一种能力,比如智商、情商等。言商就是说话、评论的商数。言商不高,对理科男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对一切不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来说,似乎都不是很紧要。可问题在于,这对教师很麻烦,说不过脑子的话,写不过脑子的评价;又或者工于算计——非常主观而霸道为孩子指点江山,这些都会带来缓慢而严重的后遗症。评价问题的背后,既是一个人的认知水平问题,包括对儿童身心规律的基本了解,同时也受文化心理和价值判断的影响。下面,我们逐个来分析。

敬畏是摆正“言商”的基本前提


  我们的言商,来自于自己的“观念地层”。“言为心之声”,就是我们愿意相信什么,并对包括孩子在内周遭的世界,有一套深信不已的解释体系。比如说,儿童观。
  老子在《道德经》和卢梭在《爱弥儿》中都提到一个观点,那就是儿童(乃至于婴儿)都是成年人的老师,需要保持足够的尊重和谦逊的态度。这一观点,到了杜威的所处19至20世纪,已经被明确提到“儿童是完整的人”。这种完整性,是针对儿童所处的具体年龄段而言,道理就如同成年人在“成年”这个年龄是心智成熟的一样。既然孩子是完整的,那就请不要再拿英国哲学家洛克说的“白板论”那一套——“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我想怎么培养(设计),就可以培养(设计)成什么样子”——来糊弄自己和别人了。历史上这样做的人不少,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就以最近有名的“流浪大师”沈巍来说,他就被父亲成功地“培养”进了审计局,只是一辈子再也别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还不是大麻烦。真正的后遗症是,成年人以为儿童是“未成熟的”,就在种种“爱”的名义下,对孩子做出简单的价值评判。可以说,这直接拉低了整个“言商”的水平。具体表现在学校生活中,就是教师容易下意识地为儿童贴上学业不良的标签。德国诗人海涅曾是所谓的后进生,老师对之评价为“对诗一窍不通”;达尔文读中学时,也因成绩不良而被老师视为“智力低下的人”;爱迪生在读小学时被老师视为“爱捣蛋的孩子”,仅仅读了3月的书,就被老师撵出了校门。至于国内人物,如钱钟书、臧克家、罗家伦都早早地被评价为“后进生”。
  上述标签,可以说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儿童评价,并进一步延伸至“红领巾”、“绿领巾”、“黄作业本”、“蓝作业本”,就连班级也被分为“奥班”“实验班”“普通班”等。这种种的标签,与其说是对孩子的自我设限,不如说是教育者本人的囹圄。相反,如果我们认识到儿童生命的内在完整性,尊重这种完整性与成人价值体系的差异,谨慎地、敬畏地实施教育评价,那么,童年背后的许多美好可能性就会成为现实,甚至于完全改变某些孩子的命运。
  作家莫言和数学家苏步青早年读书时,作文都写得非常好,但在面对不同老师的“言商”时,两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苏步青的老师,坚决用两个字评价他:“抄袭”。小苏步青不服,与老师争执,被骂道:“抄来的文章再好也是别人的,想骗我?你还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哼!”从此,苏步青发誓再不走作文这条路。莫言也因作文好的不像话,被老师怀疑有抄袭的嫌疑,但这位先生没有武断地下论断,而是把小莫言喊过来,请他当面作了篇命题作文,结果,依然文采过人。老师当即公开表扬小莫言,还在全班读了他的范文。从此,小小的莫言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课,因为这是他“最出风头”的时刻。
  看来,我们对拯救童年须有一个起码的立场,那就是保持敬畏。孩子不是任何人、任何组织的附属或私产,他们本身就是完整且独立的价值个体。教师或父母的每句评价、每次评语,都要剔除“我才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的对话前提。如果无法在这一点上取得认同,那不及格的“言商”,恐怕会是孩子心中抹不去的阴影。

见地是保持“言商”的重要支撑


  见地,就是对规律性、常识性东西的信念集成。这种来自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经历经验、文化背景所集成“数据库”,如果它越全面,那么评价者的结论与事实的偏差度就会越小。形成并保持足够高度“言商”水位,才能使我们科学评价儿童不失真、不失色。
  一个人的见地,又可以分成对儿童生命的发展性、连续性的了解。比如当下,很多教育者不大注重对儿童思维的研究和指导,不会意识到儿童可能每月、每天、每分钟、每秒都是不同的,也不会想到他们某些天性发展的黄金期需要“乘热打铁”,反而等到误了“时节”,在某些天性开始隐退的时候,再做多少无用功去拉那过了河的牛。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运动发展始于胎儿期,直至8岁时,学习各种运动技能达到最佳时期,音乐会上的演奏名家、奥运会上的杰出选手,大多在8岁前就已经开始进行训练了。而从语言的学习来看,0-5岁是最佳的“机会之窗”,到12岁之前能力逐渐减退,一旦超过此临界,语言学习将变得事倍功半。这些基本规律的模糊不清,使我们在自以为是地评价孩子的知與行时,在事实上妄言浮夸,在情绪上急躁不安,在效果上又差强人意。很多时候,低言商就是将来亲子矛盾、师生关系紧张的始作俑者。   诗人流沙河小时候非常调皮,上课经常“小动作”不断,但在地理课上却换了一副模样,变得专注而积极。原来教地理的,是位“钟”姓的教师,他上课喜欢画地图,而且画得一手好图,亚洲的、欧洲的、非洲的,一幅幅画得惟妙惟肖。画完后,还要请学生在作业本上临摹下来。流沙河后来在《吾爱吾师》一文中描述到:“多有趣啊!意大利是一条腿在踢一个扁球。澳大利亚是一只螃蟹没有腿脚。南美洲是象头拖着长鼻子,鼻尖是麦哲伦驾船绕过的合恩角。美国如臀,臀部下面缺一大块,那是墨西哥湾。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是一个K字。马六甲海峡是两洋之间的窄门。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地中海的西口。”
  这位钟老师可能绝不会想到陆地的轮廓在学生的眼里,就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动物、身体器官、玩具、字母;更料不到的是,一旦知识以这种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将给他终身提供滋养,因为流沙河直到晚年还独独记得这样的小学课堂。那钟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在哪里呢,在戒尺和微笑上吗?是的,凡不好好上课的,馈赠以打手心;凡用心专注的,抱以赞赏的微笑。但真正让孩子心服口服的评价,就是他的画。无论是他了解儿童心理,还是仅仅出自教学特长,画是提供师生知识交流、情感交流的关键纽带。可以说,流沙河遇到的是一位言商比较高的导师。
  小孩子的思维,是完全迥异于成人的,我们可以用“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这样的宽泛概念来简单概括,但其内在的特性并不被科学所全部认识到。站在这个层面上说,卢梭在名著《爱弥儿》的起首强调“我们对儿童是一点儿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愈入歧途”,康德更是直接了当“能够对人提出的最大、最难的问题就是教育”,话可能有夸张之嫌,但对教育评价的警示意义是现实的。
  除了思维,整个儿童的身心都具有发展性。对此口头认同的人很多,在评价中落实的却很少。陶行知用“冷眼”“讥笑”等词汇,来作为低言商教师的惯用评价方式代表。正是这些看不长远的、没有耐心的断言,让多少“小瓦特”“小牛顿”“小爱因斯坦”折戟在了前行的路上。一个高言商的人,不一定对你的“现在时”评头论足,而是智慧地用“未来时”来表明自己的教育評价,这种评价,其实是对孩子“你长大后应是什么样”的一种期许和鼓励。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就曾遇到过一位言商“逆天”的小学老师。他不喜欢唠唠叨叨地大肆宣讲各种道理,而是每天穿正式的礼服进教室讲课,有孩子忍不住问为什么。这位老师是这么解答的:“我的教室里可能坐着未来的总统、艺术家、企业家,我需要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尊重。”试想想看,要是你的老师对你说出这样的话来,你会不努力学习吗?
  发展性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永远不再在评语中说“不可能”。我时常在课堂中和孩子说“目前的理论认为”“现在的主流意见是”,但一定会强调“这并不一定是真理”。以四则运算来说,一般人都觉得稀松平常,而在一个来自陕西农村的孩子眼里,这不但是个津津有味的“新问题”,而且还可以得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少数派报告”。这位名叫“史丰收”的小学生,在上数学课时,老师讲四则运算“必须”从低位向高位算起,他就奇思妙想:算术可不可以从左向右算起、从高位向低位算起?恐怕,古往今来,很少有人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但颇具言商的老师没有立马下结论说“不可能”“瞎胡闹”,也没有打击或嘲笑这个娃娃,而是鼓励他发明创造,用心呵护了一个新异思想的诞生。果然,这个想法很快就结出了果实。十一岁的史丰收用了三年时间,摸索出一套多位数加、减、乘、除法的速算规律,产生轰动效应。外界对之命名为“史丰收速算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我国和马来西亚的教科书都有介绍。
  毫无疑问,史丰收是幸运的,他的老师只是巧妙地用一句评价,就给了他自由思考的一片天空。回到今天的现实来看,教育者的最大麻烦在于,他们始终相信,儿童的眼里是一个被建构的世界,而不是他们自己足以认识的。也就是说,史丰收曾经拥有过的那片天,现在没了。一切都等着课本、老师、权威去定义、去解释,孩子去记去练就好;相反,一切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敢于挑战的人,就会在评价中被扣以“不乖”“狂傲不羁”等负面形象。那么,在中式的文化语境中,“听话”是一个好孩子的正统评价就不难理解了。其实,这都是有问题的,都是当下的教育危机。弘一法师说“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我们正好是“识”得太甚了,“威”得太过了,就轻易地跳过认知过程,让孩子一步到位地接受“普遍真理”。这引起了整个群体的言商危机。

理性是捍卫“言商”的最后堡垒


  实际上,合理而恰当的评价儿童,从来不是件容易事。但最困难的,还不是上述“敬畏”与“见地”这两点,仅仅犯信口开河、经验主义那种错误,而是有关“言商陷阱”的问题。何来陷阱呢?就整个评价的语言色彩来说,在我们的身边正逐渐成长起一些“好词语”、“坏词语”,它们悄悄地构成了两大阵营。比如用“引领”评价时,就是合理的、正确的教育方式;碰见“灌输”,就是残酷的、错误的害人手段。但站在“连续性”的哲学立场上看,它们本身不是统一的吗?当孩子很小,理性思维尚未发展起来,但记忆力很出色,给他们灌输一点人文知识,练就一套“童子功”,并于将来人生阅历的增加中渐渐显现其润泽之效,不正是“因势利导”吗?从此而看,“灌输”就是“引领”的另一个注解,它们本无好坏,在于“运用之妙”罢了。
  类似的需要反思的倾向性评语太多。更可怖的是,市面上有一大堆天天教我们怎么做教师、怎么做课堂、怎么考高分的书,以及各种忽悠、各个门派的伪大师、伪专家。这些挖坑的书或人,带来一大推华丽丽的“教育口号”,如“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光彩夺目的“模型”“样板”“方案”,不但收割我们的智商税、情商税,还要一并缴纳言商税。
  笛卡尔说,凡是未经自己验证的,都是可疑的。从时代的角度看,教育群体的平均言商,就大致代表着业界的水准和良心。我们教育者评价孩子,先要从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从究竟怎么看问题、想问题开始,想想常识和基本的人性在哪里,再讲话、写字、画图……简单说,就是把“理性”作为守住教育立场和方向的最后一座堡垒,用它去抵御一切牛鬼蛇神。为了从“言商陷阱”中走出,为了正确评价儿童评价,为了拯救童年,这是条必经之路,我们责无旁贷,也再无退路。
  责任编辑 李 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H(ApoH)外显子3、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分析了100例健康人及110例冠心病病人的ApoH外显子3、8
<正> 目前我国史学界正在針对尚钺同志的修正主义观点进行严肃的批判。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历史研究、教学与研究等报刊已發表了黎澍、翦伯贊等同志的批判論文十余篇。这不仅是历史科学領域中的而且也是思想战綫上的一场尖銳的兩条道路的斗爭。从批判中所提出的問題来看,尚钺同志的修正主义观点,主要表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宣揚学术領域内的阶级斗爭“熄灭论”。如他在“踏实鑽研与坚持真理”一文中公然宣称,在历史科学領域中是否还有兩条道路斗爭的殘余存在,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問題。他不仅不承認学术領域内还存在着资产阶
12月19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这十大差错都跟2017年度各类文化、时政事件和日常生活有关,有一些是冷知识,比如老舍的“舍”到底念第几声,有一些是日常生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上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主席
本刊讯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09年10月15日在沈阳召开。会议由许孔让常务副会长主持,郑斯林会长就学习落实国务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
<正> 苏維埃是俄文Совет的音译,原意是会議或代表会議。它是俄国革命群众在紧張的革命时期,自行創造出来的一种政治組織形式。它最初出現于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1903年夏,伊万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城的工人在罢工中組織了工人代表会議,这个会議由工人选出的151个代表組成。这就是第一个工人苏維埃。同年秋,在彼得堡、莫斯科
<正> 公元9世紀70——80年代在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唐末农民战爭,直接地动員了百万以上的农民群众,參加了反对地主阶級残酷剝削与黑暗統治的斗爭。这一斗爭先后坚持了十年,(只就王仙芝、黃巢领导的起义而言),轉战了黃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的十余省地区,而起义的队伍除王仙芝黄巢短期的分兵以外,都是在統一領导下进行斗爭的。其规模之大,斗爭之波澜壮闊,流动大进軍的灵活作战方略,軍事組織領导的才能,不僅是我国历史上,而且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空前壮举。但是黄巢所领导的这次农民战爭最后是失敗了О艿脑蛩淙缓
<正> 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史上的杰出事件德国11月革命,到現在已經40年了。这次革命“是反对反人民的德国帝国主义和軍国主义的德国工人阶級最偉大的革命群众运动之一堑酃饕迨逼谝桓鲎罘⒋锏膲哦献时局饕骞业牡谝淮胃锩!雹?列宁对德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爭評价很高。他曾写道:“德国无产阶级是俄国和全世界無产阶級革命最忠突最可靠的同盟軍。”②11月革命虽然被德国帝国主义者和容克扼死,但是显出了工人运动的
目的评价电视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在小儿发作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6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病儿进行3~4h包括清醒、睡眠及诱发试验的VEEG监测。结果656例病儿中,132
从农村出来的老师, 或者如我一样七零后在讲台上的人, 对“劳动” 一定不会陌生。早年的劳动是为生存, “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田”, 没有别的什么选项。那时小麦种植区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