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蜱传脑炎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是经蜱传播的由蜱传脑炎病毒(TBEV)引起的急性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我国于1943年发现该病,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蜱传脑炎病毒[1],并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陆续发现多个自然疫源地[2].该病临床症状重,多伴有后遗症,病死率高,曾为我国法定职业传染病之一[3].近年来,由于地球气候变暖,使该病疫源地传播媒介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进而使蜱传脑炎有扩大流行的趋势[4].本文是对我国近年来开展蜱传脑炎相关工作的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前瞻性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严重程度及发病时间与围产儿死亡危险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5-2000年在浙江省嘉兴地区7县(市)孕满28周分娩出生的134 858名单胎儿及其母亲.根据是否发生妊高征建立研究队列.资料来源于监测系统的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非妊高征组和妊高征组的围产儿死亡率(95%CI)
肠道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由80多个血清型组成,其中大多数对人类有致病性,且多为无症状感染或只导致轻型疾病,如非特异性发热或轻型上呼吸道症状(普通感冒).然而,人类肠道病毒(HEV)也可导致广泛的临床疾病,包括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毒性心肌炎和新生儿脓毒样疾病.根据对人类引起的疾病、病毒毒力以及颅内接种后对乳鼠的致病性,HEV最初被分为四类,即脊髓灰质炎病毒(P
期刊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为病原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病毒型别是柯萨奇病毒(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2008年全国大部分省份报告手足口病,且出现EV71引起的死亡病例.监测表明天津市报告的手足口病例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oxA16,其中81%为EV71感染.尽管EV71引起的临床症状、病原学、诊断等比较明确,但是EV71感染的传播模式、危险因素等仍然不十分明确,且少有研究[1
期刊
目的 了解2008年江苏省某福利院手足口病(HFMD)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实验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并用RD、Vero细胞分离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分离株,并对EV71分离株的VPI基因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 该福利院首起暴发疫情发病
近5年来天津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天津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的第二位.因此,本研究对引起天津市菌痢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同时开展疾病负担的研究。
目的 构建北海道型汉坦病毒(HOKV)核蛋白(NP)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用于HOKV的检测及诊断.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扩增HOKVFusong-Cr-247株的NP基因,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CR[R]2.1TA载体,转化到One ShortTM TOP10感受态细胞构建TA克隆载体,并与pFastBacTM1转座质粒载体分别用Kpn I和Not
目的 探讨影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病例为江苏省2008年5-7月在南京、苏州、扬州市同时开展的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调查中发现的所有HIV感染者,对照为按照地区的入组时间进行1:4匹配的非感染者.调查问卷以2008年国家男男性行为人群综合防治试点工作问卷为核心并根据当地情况增加一些变量;采用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单因
患者女性,19岁,学生,家住河南方城县县城,2008年以腹部包块为主诉收住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肝脏右叶并部分左叶占位,初步诊断为肝血管瘤。
期刊
目的 探索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IUD)下移取器的发生现状和影响IUD使用效果的严重程度.方法 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纵向性研究,对我国农村地区18 922名放置IUD的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和历史前瞻性随访.结果 育龄妇女IUD除完全脱落外,下移取器是造成IUD使用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其他IUD使用失败的原因相比,其构成百分比随使用时间延长而升高,由不足1/6上升至1/5.IUD使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