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交的场合中,个体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和允许的有利于他人和集体的行为,与所有攻击性行为对立[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多少在一定层面上属于道德发展的问题,有关道德发展问题,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顺序和时间都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其中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提到个体的道德发展具体可以划分为3个水平和6个阶段[2]。小学生3~6年级,大概9~12岁,属于柯尔伯格理论中的第2个水平———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包括2个阶段:“好孩子”(得到他人的赞美)和“好公民”(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