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与分析β-榄香烯对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及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清洁级BALB/c裸鼠建立Lewis肺癌模型,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顺铂组和顺铂+β-榄香烯组,每组各12只.其中,顺铂组给予腹腔注射顺铂0.2 mL;顺铂+β-榄香烯组依次给予0.2 mL顺铂和β-榄香烯腹腔注射,每隔2 d注射1次,持续7次21 d;模型组给予腹腔注射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治疗14 d和21 d后,采用游标卡尺
【机 构】
: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 陕西 西安 71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与分析β-榄香烯对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及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清洁级BALB/c裸鼠建立Lewis肺癌模型,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顺铂组和顺铂+β-榄香烯组,每组各12只.其中,顺铂组给予腹腔注射顺铂0.2 mL;顺铂+β-榄香烯组依次给予0.2 mL顺铂和β-榄香烯腹腔注射,每隔2 d注射1次,持续7次21 d;模型组给予腹腔注射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治疗14 d和21 d后,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长径和最短经,记录肿瘤的体积变化.治疗21 d后,剥离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取小鼠的脾和胸腺称重并计算抑瘤、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取肿瘤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IGFBP1与VEGF的表达.结果 治疗14~21 d后,顺铂组、顺铂+β-榄香烯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顺铂+β-榄香烯组也显著小于顺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顺铂组、顺铂+β-榄香烯组的抑瘤率显著高于模型组,瘤重显著小于模型组,顺铂+β-榄香烯组抑瘤率也显著高于顺铂组,瘤重显著小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顺铂+β-榄香烯组治疗21 d后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高于模型组,顺铂+β-榄香烯组高于顺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顺铂+β-榄香烯组治疗21 d后体内的肿瘤组织IGFBP1与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顺铂+β-榄香烯组低于顺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榄香烯在肺癌小鼠模型的应用能抑制肺肿瘤生长并增强脾脏和胸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GFBP1与VEGF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老张突发脑梗死,治疗期间,医生发现他存在“心房颤动”,推测这可能是引起老张脑梗死的元凶.经过神经内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共同会诊后,建议老张使用抗凝剂治疗.老张很疑惑地问医生:“我已经在使用抗凝剂了,为什么还要用?”原来老张一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虽然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的最终目的都是防止血栓形成,但两者并不一样.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在儿童支气管哮喘(B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17年12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3例BA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联合组,每组各41例,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对照B组给予维生素D治疗,联合组采取硫酸沙丁胺醇、维生素D滴剂联合治疗,3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对比3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参数
目的 探究ROS1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卵巢癌移植瘤裸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1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5~7周龄的雌性无胸腺裸鼠采用腹腔注射人卵巢癌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成模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分别用50 mg/kg PF-2341066和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进行灌胃,治疗持续35 d后,分析肿瘤负荷以确定肿瘤总重量和转移数目.人卵巢癌HeyA8、SKOV3和CaOV3细胞系分别采用浓度为0、0.025、0.05、0.10、1.00μmol/L的PF-2341066干预.蛋白质印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