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矢状位畸形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位置的影响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盆矢状位畸形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行全髋置换髋臼假体位置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37例AS致髋关节破坏患者,其中男33例,女4例,年龄20~66岁,平均33.9岁.所有患者均行单侧人工THA,术后随访至少1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及生活指数评分(SF-36)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以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与术后1个月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比较相互关系,再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时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变化趋势.结果 随访至少1年,HHS评分:术前(28.8±13.8)分,术后(82.5±9.9)分,疼痛VAS评分:术前(5.6±0.7)分,术后(1.4±0.5)分;SF-36评分:术前(17.5±11.6)分,术后(75.2±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角度依次为(108.9±11.7)°、(8.4±4.6)°、(13.2±3.7)°、(40.5±5.8)°、(11.8±3.7)°、(37.1±5.7)°,均分别明显高于术前的(57.9±27.4)°、(1.1±2.6)°、(5.5±7.6)°、(14.7±13.4)°、(2.9±4.4)°、(12.9±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髋臼假体前倾角与PT正相关,相关系数=0.447,P<0.01;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且随骨盆后倾的纠正有所减小(P<0.05).结论 AS患者骨盆矢状位畸形PT与髋臼假体前倾角显著相关,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较术前增大,但随着脊柱-骨盆关系的有限平衡而相对减小.人工THA治疗AS致髋关节破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及病理。方法选取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异常子宫出血的育龄妇女432例,根据年龄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0岁)3
我院肛肠科采用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parti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cm的无蒂型直肠息肉5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为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回顾分析62例多原发性大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病状况、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漏误诊原因等进行讨论
为了探讨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对采用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47例,治疗组)与肛瘘切开引流术(21例,对照组)治疗的68例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肛
目的探讨母血清α1微球蛋白(AIM)、胎儿血红蛋白(Hb F)在妊娠早中期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建卡产检的单胎初产妇346例,妊娠12~15+6周,知情同意留取血液学标
期刊
@@
为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03~2008年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的436例肛周脓肿患者资料.结果显示,436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治愈时间为16~62d,平均2
2005~2007年,我院对年老体弱、伴发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276例Ⅰ、Ⅱ期内痔患者,采用凉血地黄汤栓剂治疗,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为探讨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我科采用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52例,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中,痊愈50例(96.2%),好转2例(3.8%),有效
痔瘘患者的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rn(1)术后患者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认真询问术中情况,包括术式、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
目的 观察S100A4蛋白在力竭运动损伤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S100A4蛋白对力竭运动损伤心肌组织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力竭运动组,大鼠进行力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