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蛋白结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的结构与其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大分子物质结构解析技术,除传统的X光衍射和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不断优化外,近年冷冻电镜的应用大力推动了结构生物学的进展.作为人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组织,晶状体在蛋白质相关研究方面颇具优势.近年研究已揭示了部分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和重要结构域,对其相关生物学功能已有较清晰认识.此外,在多种先进分析技术的推进下,晶状体蛋白高级空间构型的解析工作亦逐步进展.
其他文献
角膜屈光手术光学区及术后形成的有效光学区大小对视觉质量有着显著影响,研究证实,部分患者出现的夜视力降低、眩光及光晕等视觉不良症状与有效光学区较预计光学区偏小有关.
G1/S限制位点是控制细胞生长决定细胞命运的关键和限速阶段。它主要受到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CKIs)的负性调控。失活的CKIs可以看成是高度恶性转移淋巴瘤的标志物 ,CKIs途径失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是DNA复制起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蛋白激酶,它与调节亚基DBF4组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复合体DDK,该复合体在DNA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CDC7的起源、调控、功能、相关疾病及其抑制剂作一综述。
危重感染、缺血、缺氧等因素会对肝脏等腹腔脏器直接造成严重的病理创伤,即为肝脏第一次打击,在机体内造成了全身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易发环境,"第二次打击"即是在单核及巨噬细胞激活阶段的二次创伤,此时的任何不利因素或额外刺激都会启动促炎因子的链式反应.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由于肠道机械、免疫、内分泌、生物屏障的破坏等因素,肝脏受到"二次打击"的序惯性损伤.早期肠内营养(EEN)不仅符合生理,而且可能
期刊
原发性青光眼是常见的致自性眼病,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两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有遗传、性别、年龄、眼压、跨筛
从微循环的理论和观点出发,认为抗血管治疗对肿瘤现有血管的内皮细胞进行抑制和攻击,进而使该血管功能受损,限制和杀伤异常组织,是杀灭肿瘤的一条快捷途径.
自1989实施年第一例临床基因治疗实验以来,全球有超过1900例基因治疗方案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人类基因治疗在治疗癌症、遗传病、心血管病等各类疾病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既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基因导入和稳定表达系统.目前基因治疗常使用病毒和非病毒载体,其中,病毒载体在临床基因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广泛地使用.文中总结了一些重要的临床基因治疗的病例,并对其相应的基因导入系统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