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明:不怕争议,只怕放弃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继明这个名字的广为人知,无疑是缘于这位清华大学教授推动的关涉亿万国民的假日改革方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提议取消“五一”黄金周并最终促成事实,结果也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作为一名勤奋而执着的知识分子,蔡继明关注和思考的领域日益宽泛,或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影响。
  
   备受争议的蔡教授
  
  


  自蔡继明在2007年“两会”期间提出假日改革,网上对他的攻击就连绵不休,有人称他为“菜叫兽”。今年五一前夕,有人把蔡继明的手机号等几乎所有联系方式公布在网上,自此直接的骚扰不断。有些人公开说,要跟他拼命;有人说清明节全国人民都给蔡继明扫墓……这对蔡继明及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连他的女儿都不敢说自己的父亲是蔡继明。
  至6月中旬,蔡继明收到短信120多条,邮件70多封。其中有一人发了近30条短信,然后给蔡继明打电话,想看看他的电话是否是开着的,“侮辱了别人,还得证明别人是不是受到了侮辱。”蔡继明简要“点评”了此人的行为。
  有朋友建议他将这些电话号码提供给警方,蔡继明认为不妥,他说,“如果警方介入调查,这些人免不了要吃不了兜着走。我这点涵养还是有的。”
  有人认为蔡继明在假日改革中存在既得利益,蔡继明斥其为无稽之谈。他负责的课题组均由一些自愿加入的成员组成,大家一般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课题,自成立以来,从未拿过有关方面一分钱。而自己则是一个无假可休的人,无所谓受益于假日改革。
  的确,对蔡继明的访谈一波三折,约好的时间往往由于他临时有会议、上课、调研等事而改动。时值暑假,但他的日程安排里似乎没有“休假”二字。好几次周末或假期找他,都见他在办公室埋头工作,有时甚至达到三顿饭不吃、24小时不睡觉的程度。
  作为经济学家背景的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建议或提案,11年来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撰写议案100多份。在假日制度之外,农村土地权属和小产权房等问题也属于他强烈关注的。
  “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提出来的建议政府可听也可不听。但是,不能因为政府可能不听就不说,有时候,说了十句话也许有一句就是管用的。只要有益于公共利益的,我就会坚持和努力。”政府没有忽视这些提案,除假日制度的推行,农地流转也成为现实,虽然这些离蔡继明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他也承认进步是可喜的。
  这些提案的提出和坚持一直让蔡继明处于各种争议甚至被攻伐的境地,但他具有这样一种品质: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仍然带着课题组准备围绕带薪休假制度和其他问题做推动性的课题调研。有些人总认为带薪休假在中国很难实行,蔡继明就觉得连新劳动法都能颁布实行,带薪休假更不成问题,为此他一直在努力,虽然2008年发生了很多事,但带薪休假还是有着40%的实施水平。他的乐观与坚持是同在的。
  蔡继明还曾经上交过一份“要遏制党政干部的文凭腐败”的提案,认为一些党政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课也不上,稀里糊涂就混到了文凭,这很不公平;他还提过中国社会科学目前不宜设院士;最近关于应禁止高干子弟经商的言论让他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他的提案和言论所针对的大多都是较为强势的利益群体,这种博弈需要巨大的勇气与智慧。
  “不怕争议,只怕放弃。我是一个学者,坚持是我的本色。我不想改变我的做人准则和方式。有些东西得到就得到,得不到也没所谓。”这些话或许能较完整地概括这位身兼大学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的知识分子的人生信念。
  
   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蔡继明
  
  生活中的蔡继明却是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这使他交了不少朋友,有忘年交,也有曾经学术上的“对头”,“不打不成交啊!”
  对于学术和提案涉及的问题,不管什么人来信来电或上门询问交流,只要对方不是无理取闹或人身攻击的,他都会耐心回应。他有一次整理邮件,发现三年前一个陌生学生的来信,关于学术方面的一个问题,蔡继明记不清是否回复过,于是认真对问题作了答复,并首先表示了歉意:“我记不清当时是否回复过你,如果没有,实实在在是迟复为歉了!”他担心学生换了邮箱,同时将其回复放置博客里,“若他上我的博客,就可以看到了。”
  蔡继明曾深情向记者说起过他在河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时的周守正导师和在南开读博期间的谷书堂导师。这些年来,他几乎每年都回母校看望导师。在去年底由他筹办的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他特意邀请了他的博士导师谷书堂,并在发言中深切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他和导师谷书堂教授所提出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经过了14年最终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写进中共十六大报告。
  得知硕士导师周守正于2006年7月14日零时不幸去世,当时远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富布赖特访问学者的蔡继明很是难受,深情写下《沉痛悼念恩师周守正教授》一文,以寄哀情。
  在第一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时,蔡继明曾兴奋地把会议的首日封寄送给周老师。周老师立即委托师母马老师给他回信,祝贺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希望他能够出色地履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这封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导师对弟子的鼓励和殷勤期望!”蔡继明如今再想起,言语中充满温情。
  


  蔡继明出生于唐山市一个工人之家。“文革”后高考恢复,他先后念过三所大学。在河南大学毕业之前,1985年,几个同学散步闲聊,谈到将来的理想,蔡继明希望在大学里执教,并给自己提出了奋斗目标:五年提副教授、十年提教授。同学追问,是想在“大庙”里当“小和尚”,还是在“小庙”里当“大和尚”?他回答,要在“大庙”里当“大和尚”。
  由于蔡继明的坚持与奋斗,他的愿望最终成为现实。从河南大学到南开,再到清华,“庙”的确越来越大,并且实现跨越式“发展”,五年内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时年36岁的蔡继明又被破格提升为教授,比预期提前了7年,1995年他被增列为博士生导师。
  蔡继明的生活一直过得较为简朴。回想1985年刚到南开时,就住在三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夫人和孩子一年之后到来,没房的蔡继明只得和房管部门打游击,东住一晚西借一宿。后来搬进了筒子楼,门口却对着公厕,一住又是五年。一家人真正住上三居时,离开南开的日子也很快到了。
  对比他的那些学生,多是毕业几年就有房有车。到现在,当教授的他和家人还蜗居在北京一套总价约30万元的住房里,出行只能靠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平时在校办公,也多在学校食堂用饭卡进餐,有次,我在食堂遇见他,他正在结账台准备刷卡,盘子上放着两碟青菜、一份清汤,一碗米饭。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三年自然灾害和“上山下乡”的岁月使他们这一代人能够承受起更多的艰苦。
  
   民俗节日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新的假日制度已经实行一年多,根据您的判断成效如何?
  蔡继明(以下简称蔡):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仅仅提供了一种“天时”,节日文化的兴盛与否,关键在于其形式和内涵是否适应了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因此,一旦传统节日法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文化上的阐述和创新。
  正如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3月26日的通知中指出的,“将部分传统节日增列为法定节假日,丰富了我国法定节假日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休假福利。新办法实施一年多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休假休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仅以清明节为例,北京2007年当日祭祀人次只有18.9万,而2008年第一个法定清明节当日增加到60万,2009年则增加到72.8万。
  青:网上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赞成恢复五一长假?对此您怎么看?
   蔡:我们认为,此类调查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因为在不附加任何前提条件的情况下问网友是否同意恢复五一“黄金周”,这就如同询问人们是否希望把月工资从3000元提高到5000元一样,是简单而片面的。
  要对现行假日制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至少要让网友在五个小长假与一个黄金周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在传统节假日和黄金周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要在是简单地恢复五一黄金周还是加大落实带薪休假的力度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对于网上调查的结果,至少还要分析参与网上调查的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他们各自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和呼声,还有哪些持不同意见的群体没有或难以参与网上调研。
  青: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假日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基本上采纳了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意见。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您认为我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蔡:我国的假日制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劳动者的休假需求,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效率。分散休假和带薪休假相对于“粗放型”的统一休假有着很多优势。从消费看,统一休假使得全国亿万消费者在同一时间消费雷同,出现旅游“井喷”现象,休息与休闲的意义大打折扣。从生产看,统一休假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交通、城建、商业、旅游等服务在假期面临巨大压力,而在平时又出现一定的闲置浪费。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着力推行带薪休假并错开休假日期,逐步减少全民集中休假的安排。这一指导思想是与国际通行的原则是一致的。
  青:根据实行一年多的情况来看,新的假日制度具有什么优点和意义?
  蔡:新的假日制度具有两大优点:其一,它包含了五个长周末和两个黄金周,再辅之以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使广大城乡居民旅游和消费有更多的时间选择、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出行质量,有利于商场、饭店、车船公司的日常经营安排,也有利于景区资源保护。
  其二,它将部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所说:“中国传统节日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人道德情感的结晶。我们这些年来一直说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民族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正是做了这样一件有长久效应的实事。”
  青:将重要的传统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您的观点是意义相当重大?
  蔡:是的,民俗节日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黄金周”的长假期不同,民俗节日有着非常清晰的文化内涵,如清明节的祭扫,端午节的粽子、龙舟游乐,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菊花酒、登高,等等。这些节日内涵将使旅游产业、餐饮业、商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获得比较准确的商业信息,从而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可以更加良性地繁荣市场,同时还避免了“黄金周”的各种盲目消费和浪费行为。
  而且,新假日制度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经济的意义。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可以在同一个日子共庆同一个传统节日,这一载体的文化传承和认同,是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
其他文献
1999年1月全国疾病监测点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1/10万)Reportedcasenumberandreportedincidencerates(per100,000)ofA,BandCnotifiableinfectiousdiseases... January 1999 Nat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 35 kinds of statutory communicable disease outbreaks (1/100) Repor
发展科学普及事业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由干数字科普相对于传统科普形式而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生动、互动性强等特点,因此更能有效地吸引受众。近年来数字科普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