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视域内儒学发展的转向与历史脉络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eryh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传统政治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官僚文化为切入,试图梳理政治学视域之内儒学发展的两务线索和历史脉络,并指出这种转向背后的原因。儒学发展的两条主线:从道德理想到统治工具、从治国之道到私德之准。儒学两重转向的原因:儒学理论具有成为统治者认可的主流思想意识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对于急切希望维护统治安全的封建统治者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相当理性的选择。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始终是呼吁进步,呼吁理性的,而整场运动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新文化运动被认为全方位动摇儒家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其他文献
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素质教育对现代教育人才的要求,本文以文献资料研究为主,对为何要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如何加强其人文教育等问题进行了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过程是重构人民性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民性特征十分明显,而审美与人的生命表现问题被称为马克思人类学本体论的核心。在这一点上,我们找到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地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正确履行地方政府职责,需要加大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力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科学划分中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