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期望——由《来吧孩子》想起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池莉的小说《来吧孩子》引发的思考,抓住了中国教育体制弊病这一热门话题,引发人们对中国教育,对自己的儿女教育的深层次的思考。“来吧孩子”,这短短的一句呼唤,却被作者喊得如此的热情洋溢,体贴周到,充满着母爱和理解的温情。
  【关键词】教育;期望;思考
  看到池莉的小说《来吧孩子》后就爱不释手,通篇5万多字,我看到的是一位母亲用平凡的语句叙述着她和女儿一同成长的故事,每字每句无不深深地流露出母亲对于孩子的那份爱、那份关心、那份骄傲。
  该书是诠释了教育的理念,让读者深层次地思考,人从出生到生命完结,图个什么,为什么而活。书本知识与自然的生命知识和生命快乐哪个更重要。抓住了中国教育体制弊病这一热门话题,通过亦池个案的成功,引发人们对中国教育,对自己的儿女教育的深层次的思考。尤其是做母亲的,你对儿女的期望是什么,怎样达到理想的彼岸。
  书是看完了,心却久久难以平静,面对中国目前的主流教育方法潮流,很多家长自身在发出质疑或指责时,却仍旧投身于同样的教育中。大家都懂得孩子是需要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别人智力开发的早,你不抓紧行吗,为了将来的出人头地,不惜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流传在文化层次较高的父母中的至理名言。
  教育是关系到种族延续和民族存亡的一种社会行为,教育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作者不想永久地沉默,她用自己女儿的成功,来反击中国的教育体制,用每个母亲、父亲都梦寐以求的孩子的金榜题名、出人头地,来教育中国的父母,孩子可以不以牺牲他们的童年快乐为代价,而有另外一种令人满意的成长方式,他们的人生一样精彩、完美。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八種潜能,而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矿藏,教育应是发掘每个人的最佳潜能。而我们的当代教育中心是知识的传授,一样的知识,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标准。这从根本上否认了个体的差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教育应该是科学,学校应该是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教师应该是园艺师,学生应该是花朵。而现实中有些地方教育成了产业,学校成了工厂,校长成了私企主,教师成了“拿摩温”,学生成了“芦柴棒”。在升学率的催化下,新世纪的教育光辉有时竟然幻化出《包身工》般的“海市蜃楼”。
  在以知识传授为宗旨的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习知识就成了教育的中心,衡量学生的知识型考试成了必然。最终,分数成为终极的追求目标。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变成了“让所有的孩子都疯在起跑线上。”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减负”往往会影响应试,而学生以应试跳“龙门”,家长也以应试得“龙凤”,学校以应试成“名校”……
  譬如语文教育就是阅读、说话和写作。阅读可以培养自学,开开拓视野。说话,就是自我表达,语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寫作,就是可以说自己的心里话。可以系统的思考。
  且不说现在的学生没时间阅读,就是阅读,也是整齐划一,统一思想的。有一回,作家周国平被邀做中学生的阅读题,结果,他自己写的答案,被老师评为错的。比较喜剧的是,周国平做题的这篇文章就是他自己写的。这不滑稽了吗?周国平自己写的文章,他自己不知道表达了什么,反而是考卷的标准答案知道什么是对的。没有比这个更神经错乱的逻辑了。不过,孩子们每天就在这些神经错乱中学习。为了考试,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理解了:你可以去假期学各门功课的衔接班;可以参加各种艺术、体育、英语和科创大赛;争取获得额外的加分;家长们必须每天晚上陪太子读书,在每门卷子后面签字,完成监督的任务,履行家长应尽的责任,大家都在恶性循环地抓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已经丧失了生活起码的乐趣。学习的压力不断下移,现在已经压到小学一二年级的身上了,有的小孩子,才八九岁,二年级,晚上做作业就要做到九点甚至十点,写错一个字,罚抄几百遍。这叫教育吗?不是吧,这叫残害青少年!
  归纳起来一句话:凡是考试的,我们就学得越难越好,越熟练越好;凡是不考试的,就不用管它。如果要想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就必要这样干:提前学习,参加课外辅导班,然后,多做题。人们对中国教育的印象是:单薄、狭窄。培养出来的人,既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也缺乏基本的技术素养。
  《爱尔兰时报》曾经以“中国孩子:只有功课,没有娱乐”为题对中国孩子的厌学情况作了报道,说是“有人在近1500名年龄在6到14岁的天津小学生间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孩子感到有压力。一些孩子说自己在压力之下已经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此外,80%的孩子说他们的父母太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不闻不问。”
  同样,《青年时报》也曾以“你厌学吗?”为题调查了杭州中学生的情况,经抽样统计,其中“厌学的占17。6%,有一点厌学或有时厌学的占54。9%,认为自己不厌学的占21。6%,表示喜欢学习的学生仅占5。9%”。中国时下的中高考竞争太惨烈了,它导致了几乎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厌学。而学有所成的第一前提是喜欢,是热爱。
  我们不能不否认现在的学校的外表越来越漂亮,地盘越来越大,我们也不能不否认现在的学校教给孩子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少,孩子在学校获得的快乐也越来越少了,我们更不能不否认我们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没有理想,越来越不会明白做人的道理,越来越不知道感恩,越来越不知道承担责任,也越来越不会尊重他人和帮助他人。
  如果我们孩子只是一个考试机器,而不懂得情感,没有良知,没有应有的理想,没有起码的道德感,我们的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是一个羸弱的考试人,没有强壮的身体,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们的中华民族到底要走向哪里?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健康和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社会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身心特点,德育、智育、体育、审美、劳动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也因为应试教育,使以何川洋为代表的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的考生;还是因为应试教育,教育腐败、优质教育资源争夺,高考加分不公平、甚至高考中的违规舞弊年甚一年。
  《来吧孩子》还就英国教育和我们国家的当代教育进行相比,他们的学生很高兴去上学,课程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学生有很多自主权……关键是他们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英国重视的是孩子是否快乐的长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语文的学习中我们发现,英国很重视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出现,就是为了交流。学习语言也是为了交流。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英国重视的只是学习的过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所学知识本身。不同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培养了不同的人。真正的教育实际就是孩子自由成长中的必要帮助。我们的当代教育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承,在学生的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渐渐的成为知识的奴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真实的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慢慢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所学到的那些知识,完成了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复制,失去了每个人应有的不同——创造力。与众不同才是创造力的根源,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我们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中心是创造力的培养,发扬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就是前人不曾有过的,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异想天开,就是对与众不同的实现。也许,创造力就是人类本能的差异;就是那一份与众不同的童真的保持和实现。
  “来吧孩子”,这短短的一句呼唤,却被作者喊得如此的热情洋溢,体贴周到,充满着母爱和理解的温情,我觉得,作为这样的母亲的孩子,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作者简介:吴晓红,1966年,女,浙江省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育和文化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我国中职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整合本土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中等技能人才本地就业率,更好服务于本地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校企共赢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实施本土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本地就业的意义、阻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本土化校企合作;本地就业  一、实施本土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本地就业的意义  1.便于把
期刊
【摘要】效率违约制度作为英美法的一种制度,虽然大陆法系国家运用不多,但是,从立法趋势来看,一些大陆法系的国家开始接受这一制度。那么该制度在我国能否生根发芽?诸多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效率违约制度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本文将对效率违约进行基本梳理,从而指出这一制度是对合同法经验的总结,有其独有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对中国《合同法》做出解释,证明其在中国早有土壤存在。  【关键词】效率违约;英美法;合同
期刊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黑龙江省全面贯彻国家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号召全省高校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结合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民办高校作为龙江本科教育中重要的力量之一,也积极发挥各自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实现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而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内生动力。  本课题依托
期刊
【摘要】随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新型理念,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互联网与广播媒介的深度融合,使得网络直播成为全民娱乐的方式,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广播直播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广播直播的地位受到了新型直播方式的冲击。传统广播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创新发展,其与网络直播的融合成为重要的方式。  【关键词】网络直播;传统广播;融合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土地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开发和利用山地、坡地可以是解决城市发展与土地紧缺矛盾的有效方法。充分开发和利用坡地也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坡地景观的概念、研究意义、综合要素和设计原则等方面对坡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坡地景观;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一、坡地景觀概念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个固定区域环境内部,利用相关
期刊
【摘要】本文通過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目前中学生生活态度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学生犯罪预防体系的脱节和责任体系的规避两大方面分析了导致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展开分析中学法制渗透的必然性,以期法律相关知识的普及进入课堂得到学校、社会以及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中学生;违法犯罪;原因;预防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信息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中学生在知识爆炸的环境中学习存在很多的选择性。从目前的
期刊
【摘要】为适应现代战争的作战需求,以总参军训部的通知精神为核心,对军事体育训练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推进我国军事体育训练改革能够适应作战需要的措施,以及进行训练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  在军事训练当中,军事体育训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提升军事训练水平、增强部队作战能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为了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从而进
期刊
【摘要】本文选择存在人际交往困扰问题的在校大学生40人,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20名同学进行为期四天的心理行为训练,训练结束后再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心理行为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难,提高人际适应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行为训练;大学生;人际交往  一、引言  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工程事业的不断开拓发展,社会发展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电能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在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电力电网系统的构建质量和效率都受到巨大的影响,而让电能的输送达不到预期的程度,对于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需求造成了的阻碍作用,也使得国家经济生产需求大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输电线路施工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概述,发现在输电线路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渐提高,注重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科普场馆等文化场所,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和视野体验。但是由于这些科普场馆的文化专业性强,普通群众受自身知识水平局限,一般而言,普通民众没有接触过这些专业文化,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科普场馆中的科学文化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针对当前大量科普馆中科学文化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