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次发达地区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试点,促进了中职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了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促进了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然而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认为,应协调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衔接、加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次发达地区;中高职;三二分段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解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有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东省在2010年启动了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2011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河源市作为次发达地区,当地高职院校与当地中职学校进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参与合作的中职学校有2所,涉及2个专业,年招生100人。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参与合作的专业为应用电子技术,计划招生50人,为了做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双方院校召开了几次协商会议,共同探讨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问题。在探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存在的问题
在次发达地区试行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既是一种现实的、符合实际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又是一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不仅满足了中职学生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的需要,同时满足了高职教育对学生专业基础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要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优势。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铺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问题。
所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简言之,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怎样的人。一直以来,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比较清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后,中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对于这初、中、高的界定就不清晰,到底是怎样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初级,怎样的水平又算高级呢?尤其是中职学校,在中专三年应为高职院校培养什么人才?按照文件要求,在转段招生选拔考核时,考核内容包括综合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中职学校如何把这些内容贯穿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不要考虑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该如何兼顾,等等,中高职院校都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
(二)教学计划问题。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其实质是教学的衔接,教学衔接的核心则是课程,这就涉及到教学计划问题。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交流,各自确定课程和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后就发现课程有重复,教学内容上下重复、教学程度不同等问题。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与当地高职院校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有6门课程重复,如《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CAD》《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电源技术》等。
(三)生源质量问题。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后,中职学生选取对应专业可以直接就读高职,这为想升学的学生来说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试点后,招生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招生人数成倍增长。但是由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贯来都不是该校的强项专业,往年招生人数不足50人,今年招了125人,这与上级文件要求试点专业招生计划应不少于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指导性计划的3倍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地高职院校选拔人才上,在有限的人数里,毕竟没有太多的选择,这就很难保证高职院校择优选拔的质量。
二、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的对策建议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为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指明了方向,结合在次发达地区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协调培养目标。
根据中高职三二分段的指导思想,制定中职学段和高职学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各自要明确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为当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要以保证规模、加强建设和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高职院校使学生通过高职学段学习,掌握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取得相应专业的专科毕业证书,并获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毕竟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因此,中高职院校要共同商谈,做好协调,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
(二)加强课程衔接。
要使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就要明确中高职教材的内在连续性,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避免中高职教育的教学脱节和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学习,力求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基础性、操作性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优化整合;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和整合性;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专业课程以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中职阶段开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侧重讲解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高职开设的后续课程《电路基础》的重点则放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部分。
(三)加大宣传力度。
在次发达地区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这是促进中职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体现终身教学理念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构建当前产业转移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这是一项新举措,也正因为是新举措,所以还没有深入民心。笔者走访了当地很多民众,都反映没听到过这样的招生举措。对这样的招生举措,民众的了解程度不够,就会导致他们对中高职三二分段理念不清楚,不能很有效地支持这样的中高职衔接方式。其中原因,跟媒体宣传力度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深入民心,家喻户晓,要广泛宣传发展中高职三二分段的政策、意义和优势,尤其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乃至吸引更多更好的初中生报考中职,进而保证高职有充足而合格的生源。如通过招考网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中职开放日,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学历晋升、就业出路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消除社会偏见,使考生家长正确、全面、客观地了解职业教育,为适合选择职业教育的考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设良好宽松的舆论环境。
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可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学习准备和职业技能训练,高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升。在两种既有共性,又各具特性的教育之间实现衔接是有可能的。实现中高职教育三二分段的合理衔接,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求得职业内涵和层次提升的必然。顺利实现中高职教育三二分段的合理衔接,能够促进次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提升次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河源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慈溪职业高中课题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5).
[2]高原,曹日华,马四顺.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3,(3).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8]8号文.
[4]广东教育厅.关于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Z],粤教职函[2010]32号文.
[5]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文.
[6]广东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Z],粤教职函[2011]76号文.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次发达地区;中高职;三二分段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解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有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东省在2010年启动了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2011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河源市作为次发达地区,当地高职院校与当地中职学校进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参与合作的中职学校有2所,涉及2个专业,年招生100人。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参与合作的专业为应用电子技术,计划招生50人,为了做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双方院校召开了几次协商会议,共同探讨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问题。在探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存在的问题
在次发达地区试行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既是一种现实的、符合实际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又是一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不仅满足了中职学生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的需要,同时满足了高职教育对学生专业基础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要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优势。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铺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问题。
所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简言之,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怎样的人。一直以来,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比较清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后,中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对于这初、中、高的界定就不清晰,到底是怎样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初级,怎样的水平又算高级呢?尤其是中职学校,在中专三年应为高职院校培养什么人才?按照文件要求,在转段招生选拔考核时,考核内容包括综合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中职学校如何把这些内容贯穿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不要考虑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该如何兼顾,等等,中高职院校都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
(二)教学计划问题。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其实质是教学的衔接,教学衔接的核心则是课程,这就涉及到教学计划问题。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交流,各自确定课程和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后就发现课程有重复,教学内容上下重复、教学程度不同等问题。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与当地高职院校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有6门课程重复,如《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CAD》《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电源技术》等。
(三)生源质量问题。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后,中职学生选取对应专业可以直接就读高职,这为想升学的学生来说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试点后,招生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招生人数成倍增长。但是由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贯来都不是该校的强项专业,往年招生人数不足50人,今年招了125人,这与上级文件要求试点专业招生计划应不少于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指导性计划的3倍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地高职院校选拔人才上,在有限的人数里,毕竟没有太多的选择,这就很难保证高职院校择优选拔的质量。
二、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的对策建议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为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指明了方向,结合在次发达地区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协调培养目标。
根据中高职三二分段的指导思想,制定中职学段和高职学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各自要明确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为当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要以保证规模、加强建设和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高职院校使学生通过高职学段学习,掌握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取得相应专业的专科毕业证书,并获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毕竟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因此,中高职院校要共同商谈,做好协调,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
(二)加强课程衔接。
要使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就要明确中高职教材的内在连续性,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避免中高职教育的教学脱节和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学习,力求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基础性、操作性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优化整合;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和整合性;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专业课程以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中职阶段开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侧重讲解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高职开设的后续课程《电路基础》的重点则放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部分。
(三)加大宣传力度。
在次发达地区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这是促进中职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体现终身教学理念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构建当前产业转移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这是一项新举措,也正因为是新举措,所以还没有深入民心。笔者走访了当地很多民众,都反映没听到过这样的招生举措。对这样的招生举措,民众的了解程度不够,就会导致他们对中高职三二分段理念不清楚,不能很有效地支持这样的中高职衔接方式。其中原因,跟媒体宣传力度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深入民心,家喻户晓,要广泛宣传发展中高职三二分段的政策、意义和优势,尤其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乃至吸引更多更好的初中生报考中职,进而保证高职有充足而合格的生源。如通过招考网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中职开放日,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学历晋升、就业出路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消除社会偏见,使考生家长正确、全面、客观地了解职业教育,为适合选择职业教育的考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设良好宽松的舆论环境。
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可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学习准备和职业技能训练,高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升。在两种既有共性,又各具特性的教育之间实现衔接是有可能的。实现中高职教育三二分段的合理衔接,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求得职业内涵和层次提升的必然。顺利实现中高职教育三二分段的合理衔接,能够促进次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提升次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河源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慈溪职业高中课题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5).
[2]高原,曹日华,马四顺.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3,(3).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8]8号文.
[4]广东教育厅.关于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Z],粤教职函[2010]32号文.
[5]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文.
[6]广东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Z],粤教职函[2011]76号文.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