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對於青年遇到的具體困難, 有針對性地推出解決方案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jian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為澳門青年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您認為都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區內各城市正進一步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同構建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當中涉及高端製造業、金融商貿、科創等多個領域,為廣大青年人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蔡明威副主任:在我看來,有澳門、深合區、大灣區這三個發展空間,在深合區有特區政府希望發展的高科技、生物醫藥等;在大灣區已經是產業多元化發展。就業方面,在大灣區的選擇是多種多樣的,是很好的學習和鍛煉機會;創業方面,在內地線上企業、互聯網企業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適合澳門的年輕人。
   澳門工商聯會吳華威執行會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目的是要促進粵港澳一體化發展,澳門青年便可藉此機遇,通過與內地合作來延長產業鏈條,共享大灣區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的產業形態,通過旅遊帶動批發、零售、商貿、中醫藥、文化創意、健康養生等行業發展。
   創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黃茵董事長:一、事業多樣性的發展,大灣區的建設讓青年看到了事業可選擇方向的多樣性;二、市場的多樣性,對於創業者來講,我們的市場並不僅僅是針對於澳門市場,也看到灣區市場的可開發性,大灣區的建設使青年人增多了一個渠道,即對內地市場的了解。
   2.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和使命前,澳門青年應如何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澳門青年人也有獨特的優勢,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青年人思想自由開放,充滿活力,大灣區的企業正是需要這種既具國家情懷,亦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為企業引入更先進開放的管理理念。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蔡明威副主任:在發揮優勢方面,澳門年輕人普遍具有國際視野,在旅遊、國際網絡等方面應該具有一定的優勢。加之現在很多澳門的中學生報讀內地的大學,這樣有利日後融入灣區發展。如此,既了解外國的情況,又熟悉內地的發展,相信是一個絕佳優勢。
   澳門工商聯會吳華威執行會長:廣東與澳門地緣相近、語言相通,是澳門青年創業最適合的孵化區。內地有著龐大的市場及發展空間,因此澳門青年應儘早前往內地尋找發展機會,不負使命,在大灣區建設中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
   創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黃茵董事長:在現有的大環境下,澳門青年的競爭力是否足夠,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當機會到達面前,我們又是否能把握住。同時,青年人應勇敢踏出舒適圈,主動尋求變化,在時機未成熟的時候主動學習。
   3.近期人社部等四部門印發《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您認為對澳門青年在灣區的就業和創業將會有哪些實質性的幫助?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意見》提出的多項內容對澳門青年在灣區的就業和創業均實質性的幫助,比如,繼續做好港澳青年參加粵港澳大灣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在粵港澳大灣區自主創業的港澳青年,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場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網站開設港澳青年招聘專區等。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蔡明威副主任:《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意義重大,落實到位是會有實質性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年輕人的就業和創業。
   澳門工商聯會吳華威執行會長:《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從拓寬就業渠道、支持創新創業、提升就業能力、優化就業服務四方面提出務實舉措,為有意願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港澳青年,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保障和政策支持。
   創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黃茵董事長:我認為進一步完善了在大灣區就業創業的支持體系和便利措施,從實質上給了港澳青年一個基本的信心。澳門青年進入一個不了解的市場首先需要找到一個相關的部門了解諮詢,相關的政策可以讓澳門青年有地方可問。
   4.澳門青年融入灣區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克服?對青年人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澳門青年長期處於這樣一個安逸富裕的環境中,加上發展空間有限,競爭相對較小,長期難免形成綜合能力相對較弱的局面。相比灣區其他城市,他們人多地大,產業多元,機遇多競爭也大。內地的青年人從小就是經歷各種競爭成長起來的,他們相對更能吃苦耐勞,敢於拼搏。建議青年人把握發展機遇,善於利用自身優勢,更要努力提升綜合能力,進而提升競爭力。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蔡明威副主任:其實能否走去灣區發展,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心理上的克服,離開澳門熟悉且舒適的生活圈,需要勇氣。可以說年輕人需要跨過心理和物理的鴻溝,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年輕人不敢跳進灣區這個大泳池,再好的政策和扶持,都無濟於事。
   澳門工商聯會吳華威執行會長: 把澳門青年放在這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裡,放在國家的大局裡面,澳門青年就必須面對其他城市發展和整個大環境下帶來的壓力。
   創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黃茵董事長:我認為面臨兩大挑戰:一是面對相關專業自身了解不足;二是面對內地市場的相關政策法規不了解。澳門青年人的競爭力不算強,建議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先裝備好自己,再進入灣區。
   5.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思考如何“搭台和搭梯”,助力澳門的青年人在灣區就業和創業,對此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澳門政府一直積極推出措施,助力澳門的青年人在灣區就業和創業,早在2017年就建立首間國家級眾創空間——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匯聚創新資源幫助青年創業者,為有意願走出去的青年人搭台和搭梯,協助他們融入灣區,走向世界。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蔡明威副主任:澳門現有的對年輕人的扶持政策,尤其是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的一些扶持政策,如果能夠和《意見》做好對接的工作,相信會有效推動青年去灣區就業和創業。    澳門工商聯會吳華威執行會長:目前,澳門青年對大灣區建設的缺乏詳細的瞭解,對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於大灣區創業發展缺乏動力,因此特區政府應加強對這方面的宣傳以及政策的支援力度;整合及增撥相關資源,拓展青年瞭解和參與灣區發展的渠道;加強與廣東省方面的合作交流,統籌設立面向灣區青年的共同資訊平台,提供一站式資訊和協助服務等。
   創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黃茵董事長:需要設立專職部門可以快速解答相關問題,灣區融合需要注重"吃住行"的基本問題,橫琴作為大部分澳門青年進入灣區的第一站,領頭作用相當重要,相關的吃住行配套需要齊全;澳門青年進入灣區發展住宿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建議各地政府設立相關的港澳青年人才公寓,制定相關的港澳人才引進政策。
   探討今次的時事辯論話題,大家表達了各自的觀點,積極建言獻策。總體而言:首先大家對《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的出台,都持肯定的態度,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服務保障和政策支持。認為落實到位,將會對澳門青年在灣區就業和創業會有實質性地幫助;其次,認同澳門青年競爭力不算強這一說法,這與澳門青年長期處於一個安逸富裕的環境中,加上發展空間有限,競爭相對較小等因素有關。建議青年人把握發展機遇,善於利用自身的優勢,更要努力提升綜合能力,勇敢走出人生的舒適圈,不負這一偉大的歷史機遇和使命。
   對於如何助力青年人融入灣區發展,建議特區政府應加強對這方面的宣傳以及政策的支援力度;整合及增撥相關資源,尤其是有關政府部門要做好和《意見》的對接工作。此外還需加強與廣東省方面的合作交流,統籌設立面向灣區青年的共同資訊平台,提供一站式資訊和協助服務,設立相關的港澳青年人才公寓。
   本刊認為:澳門青年融入灣區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走進灣區發展,需要面對的是一個多元和強大的經濟體,需要面對大環境下帶來的壓力,對於生活在澳門小城的青年人,要跳進這個大泳池,可以說是需要克服心理上的膽怯和物理上的鴻溝;但如果不走出去發展,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留在澳門的選擇是不多的。
   相信融入大灣區發展是使澳門青年快速成長起來的必由之路,其多元的就業環境和豐富的創業機會,為青年人提供了一展所長的契機,但並不是建議澳門青年都離開本澳,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選擇,建議抱著學習和鍛煉的心態。面對澳門青年走出去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有針對性地推出解決方案,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具體落實好《意見》推出的措施,助力澳門青年在大灣區的發展平臺上更好地發揮作用,不負新時代國家對澳門青年的期望與重託。
其他文献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思考如何“搭台和搭梯”,助力澳門的青年人在灣區就業和創業,對此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顏奕恆議員: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台、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國家通過《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強化政策協同、服務協同、資源協同,完善港澳青年就
期刊
18對新人珠海體驗“水上婚嫁”  ▲10月24日,第十屆“斗門水上婚嫁”集體婚禮在珠海斗門的南澳村舉辦,18對新人體驗“水上婚嫁”。“斗門水上婚嫁”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禮儀主要包括“坐高堂”“花船迎親”“回門”等。  ▲金秋時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胡楊林披上金裝,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這是10月11日拍攝的額濟納旗胡楊林。
期刊
王堅 博士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融專業委員會人民幣國際化研究專家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  王超  澳門電子金融產業貿易促進會執行會長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委員   隨著“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國家戰略發展,澳門無疑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澳門作為中國的對外門戶、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特有的法律、金融、服務產業等體制,將推動
期刊
行政長官:不負中央厚望  切實做好開發橫琴這篇文章   10月1日,特區政府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酒會。行政長官賀一誠致辭時表示,澳門特區一定牢記使命,把握機遇,不負中央厚望,不負社會期待,緊緊圍繞“一條主線”、“四個戰略定位”、“四項主要任務”,循序漸進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各項開放改革政策措施,與廣東省一道,切實做好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   行政長官強調,面對內外發展環境的複雜變
期刊
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10月下旬在陝西省西安市圓滿閉幕,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在今屆賽事共取得2金3銀4銅的佳績。閉幕式亦宣佈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25年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同承辦。  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在今屆賽事參加了乒乓球、田徑及游泳共三個項目,其中憑林愛敏及許朗分別在TT6女子乒
期刊
中國能在與西方的政治對抗中堅持走自己的路,除了歷史文化傳統外,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實際上,與40年前甚至10年前相比,中國的政治體制也在不斷變化,比如法治建設,打造服務型政府,制約權力,打擊貪污腐敗等等。   10月中旬,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並闡述了評判民主制度的標準和中國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勢。在西方輿論普遍認為中國缺乏民主自
期刊
第68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精彩多元  澳門最重要的體育旅遊品牌項目——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每年的賽事均會轉播至内地,及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宣傳澳門的旅遊形象。第68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如期於11月舉行。今屆將會舉行六項賽事,並分別獲得本澳六家大型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的支持及冠名贊助,包括:澳娛綜合澳門格蘭披治四級方程式大賽、金沙中國澳門GT盃、銀河娛樂澳門東望洋大賽、新濠澳門房車盃、美高梅大灣區GT盃
期刊
博彩業是全球受本次疫情衝擊最大的幾個相關行業之一。自2020年年初以來,受到澳門本地疫情防控措施和珠澳之間因疫情不斷變化的出入境措施的影響,能入境澳門並進入博彩場所進行消費的旅客急劇減少,使得2020年博彩業的收入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20年澳門博彩業總收入為639.39億澳門元,較2019年的2960.85億澳門元下降了78.4%。  疫情重創澳門就業市場   博彩業收入的下降為澳門經濟社會帶
期刊
陳浩星,澳門出生,投身文化工作30多年,從事寫作、出版、策展及博物館管理工作。曾任澳門日報副刊編輯、副刊課副主任,2008年至2017年擔任澳門藝術博物館長。現為澳門立法會議員,故宮研究院書畫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西泠印社理事等。歷年策劃中外藝術展、文物展逾三十項,主編畫冊、文集逾五十種。擅長詩詞及書法、篆刻,多次參與國內外美術聯展。著有《夜航隨筆》正、續編,《一日之跡——陳浩星書
期刊
這場持續一年多、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澳門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這從整個澳門一年多以來的博彩業收入情況就可以看出來,比往年正常年份收入大幅減少超過50%,直接影響到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疫情及修法重創本澳貴賓廳   疫情及內地《刑法》的修訂對本澳博彩貴賓廳的影響更為嚴重,疫情致使內地的顧客明顯減少,貴賓廳經營非常困難,現在也就剩了一些規模比較大一點的如太陽城、德晉等在營業,小的受影響就比較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