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基于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采用社会领悟支持评定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一焦虑一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和事件影响量表(IES-6)调查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情况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和本次疫情相关经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535名(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402名(11.04%)出现抑郁症状,381名(10.49%)出现焦虑症状,171名(4.90%)出现压力症状;1245名(34.19%)出现PTSD.自我报告负性情绪及PTSD发生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P=0.037);对于抑郁、压力症状的发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是文史类专业学生的1.497、1.494倍(P=0.003;P=0.045);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AOR=0.918,P<0.001;AOR=0.913,P<0.001;AOR=0.899,P<0.001;AOR=0.971,P =0.021).结论 大学生人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敏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尤其多见于女性.建议信息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呼吁社会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人群原生家庭的关注与关心;政府配套精神卫生服务协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培养塑造乐观性格,培育健康身心,降低人群负性情绪与PTSD发生率.
其他文献
足踇外翻是足部常见的一种畸形,常为两侧对称性,多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15.足踇外翻畸形的发生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更多安全微创的新技术逐渐应用于足踇外翻的治疗.
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医疗信息载体,良好的电子健康素养可以提升公众借助电子资源获取正确医疗健康信息能力,有助于公众利用健康信息预防疾病、避免滥用药物、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电子健康素养的提升对公民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鉴于中国在电子健康素养领域起步较晚、发展较缓,通过梳理域外电子健康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经验,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电子健康素养提出新思考,以期为提高中国公民电子健康素养、实现自我保健、自我管理与疾病预防等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假单胞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s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9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按照病原学分为PsP组和非PsP组.计算PsP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回归法分析影响PsP技术失败的危险因素.总结铜绿假单胞菌PDAP的治疗方案和PsP药敏情况.结果 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腹膜透析患者1530例,其中439例患者发生664
目的 探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M)循环微小RNA(miRNA)的表达谱特征及其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方法 通过微阵列分析检测循环miRNA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miRNA表达水平,通过KEGG通路分析循环miRNA在FM中的关键作用,对FM患者的miRNA与心功能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循环miRNA表达在FM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M患者组血浆中miR-29b(t=18.925,P<0.001)和miR-125b(t=5.981,P=0.0
指向“身外自然”的技术与指向“身体自然”的技术的共同发展,促进了人与机器的协同进化.新兴人体增强术源于人的“缺陷性存在”,是从人的内部改变“身体自然”.新兴人体增强术受多方力量的推动而迅速铺展开来.新兴人体增强术引发了自然身体认同的弱化与符号身体认同的强化、阶层固化与“赛博朋克”的兴起、自然人与技术人的混搭.要自觉地以身体关怀理论来指导新兴人体增强术的发展和应用.身体关怀是对新兴人体增强术进行善恶判定的重要参照,身体伦理治理是对新兴人体增强术进行治理的优化选择,身体关怀是新兴人体增强术宣教的重要内容.
目的 探讨基于CT纹理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s)肝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高危GISTs 204例,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53例,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51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2例)和测试集(62例).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是否有肝脏转移分为肝转移组(76例)和无转移组(128例).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高危GISTs三维容积感兴趣区,通过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
2020年3月某国ICU年龄限制的视频流出,激发人们重新思考关于稀缺医疗资源的分配是否有年龄歧视的疑虑.首先分别从生命神圣观、生命质量与价值观、公共卫生伦理与中国文化观等四种道德直观来反思该现象所带来的年龄歧视问题,进而从法律层面检视是否违法,最后分析其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认为以年龄作为稀缺医疗资源分配的标准并不妥当.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发现更多的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存活、分化、迁移以及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靶向FGFR信号通路的治疗策略在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儿童是否能够自行行使医疗决定权一直是法学界和伦理学界广为争议的话题,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对此,结合儿童医疗决定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与生命健康权冲突、知情同意权制度保障不足以及法定监护人行使儿童医疗决定权可能无法符合患儿最佳利益等,从儿童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和医疗决定能力评估以及对儿童知情同意和医疗决定能力角度的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了儿童行使医疗决定权的困境与可行性,指出应充分赋予有能力进行自我决定儿童合法的医疗决定权,以保障其获得医学临床上的最佳利益.
BR55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靶点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可用于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诊断准确率.国外已有学者应用BR55进行人体超声分子成像,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文从BR55组成及特性、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BR55在评估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