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蒸蒸日上发展,促使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应用,各大高校也积极引进高效且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并以此为依托,形成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陈旧教学模式的桎梏,还能够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引向更加开阔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主要从翻转课堂教学概念以及优势入手,分析传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弊端,探讨基于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由于现阶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成绩提高与否,这也就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渗入.基于此,本文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育的意义、传统文化在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的融入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浅要探析,旨在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思路,进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人文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职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与渠道,推动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不仅是培养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文学素质的基本前提,更是我国对中职教育的根本性要求.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精神普遍不高.因此,为了促进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通过构建深入挖掘中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的文学鉴赏活动、定期举行汉文学交流实践等措
文章从认知投入度、情感投入度及行为投入度三个方面调查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投入状况,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提高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学习投入,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在终身学习时代,自主学习是人们获得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能否自主学习,也同时决定着其生命、生活质量.本文基于相关不利因素分析,提出四项策略,以激发有关方面共同探讨,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培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笔者所说的指向生命教育的初中古诗文微课程开发策略,旨在着眼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美丽,懂得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明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目前常见的做法是根据课程目标拟定平时作业及考试试题的内容,期末根据学生在各个试题上的表现评定达成度.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操作简单明了,易于量化,缺点是未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有违“以学生为中心”的初衷;因此应增加考虑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主观评价内容.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学生主观感受的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并通过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人格意识,将对学生今后学习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为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合理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学生人格培养教育目标.本文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路径分析.
地基基础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与基础课,而交通类地基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现有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缺乏行业特色、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出发,提出了体系交通特色的地基基础课程体系.从引入行业规范、引入行业工程案例、加强习题工程背景三个方面改革了教学内容.同时,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分析了传统工科课程与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结合模式与讲授结合点,从而为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与工程分析能力的交通人才提供参考.
课堂提问是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避免、杜绝低效的课堂提问,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认真探讨.本文拟从提问方式讲究趣味,激发学习兴趣;提问表述指向明确,触发积极思考;提问时机合理把握,引导主动探索;提问内容逐层深入,促进有序思维等几个方面来实践和论述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深度学习,发展其数学思考.
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索在后疫情时代,以钉钉(DingTalk)和“优诊学”(Udig)为基础,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并辅以微信群等工具的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习者满意程度.将91名学生分为混合教学组(n=45)和传统教学组(n=46),前者予以双线混合式课堂教学,后者予以传统面对面授课,课程结束后都通过Udig进行模拟考试并实施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前者的阶段性成绩和学习者满意度问卷数据都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1).该研究还指出,混合式教学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