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tscst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凝练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并针对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出了具体且细化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高中语文课程实践也逐渐打破了传统教学培养模式,依据核心素养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基于此,本文从新课程改革背景出发,多角度探究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相应的教学发展对策,以期对推进农村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提供研究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3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经三年多的修订终于问世。此次修订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学生在学科中应形成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但是目前在一些农村学校,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更多的还是依据应试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进行培养,并由此延伸出应试答题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短时间内满足学生参加考试的要求,忽视了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因而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标准。针对此,在农村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含义,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语言建构,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同时也是与学生现实生活最为贴近的内容,可以說我们每天都输入、输出语言,这一过程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讲,语言建构主要是指按照语言内部系统来建构话语,例如用汉字组词,用词语造句,用句子写文章等都是语言建构的体现。语言运用则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语言表达、交流、写作的行为。但是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解相对模糊,或者片面侧重运用而忽视建构,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对语言的理解停留在技术训练层面,忽视了语言的丰富性与鲜活性,影响了学生生活中语言的运用。
  (二)忽视学生思维建构,影响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但是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基于文本与学生展开的课堂互动,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忽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建构。尤其是在应试的背景下,强调规范作答,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考进行限制,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构建过于僵化。
  (三)忽视审美教育,影响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审美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然而从农村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来看,部分教师片面重视文本的解读,忽视情感的渗透;对美学概念的解读脱离现实生活等,使得学生对美的理解无法延伸到现实生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留下隐患。
  (四)文化教育观念较为淡薄,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熏陶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教师没有从文化的高度分析语文学科的价值。这样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导致教学设计与实施侧重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而无法从民族发展的角度体验文化的魅力。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活动开展力度不够,学生的文化视野相对狭窄,缺乏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因而也无法感受传承文化的强烈责任感。
  二、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
  (一)平衡语言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素养发展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在语言运用时也十分熟练,这时教师则需要从语感、语用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教师应通过诵读等方式,积累学生对语言的体验与感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对文字、语言的认知与理解,并结合汉语特有的节奏感,形成对语言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根据语言形式,完善学生的语言建构。如果将语言建构比喻成建造房屋,语言形式则可以视为其中的梁板柱等建筑结构。语言形式呈现了语言表达的模板,为语言表达提供了范例。
  第二,教师应在学生语言建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语言运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在表达中不断积累语言运用经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强化写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对文本的体悟,并利用语言建构经验抒发内心情感,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语言运用范围。应根据生活化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建立联系,依据丰富的语言积累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深化语言的运用。
  (二)启发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根据核心素养对学生思维品质提出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积累、文本鉴赏、互动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一,通过语言积累,启发学生思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思考,进而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提升思维水平。第二,通过文本鉴赏,提升学生思维深度。文本鉴赏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应该透过文字看到作者所表达的精神内核,并结合自身的体悟对文本进行剖析、评价。在高中语文阅读鉴赏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循序渐进引导,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第三,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维发展与提升需要一个相对活跃的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促使学生不同的思想在同一空间内碰撞、交锋,以共同提升思维水平。   (三)强调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在语文学科中学生应经历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并由此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进而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在农村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审美创造等素养发展进行分析探究。具体来讲:
  第一,结合语文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语文学科中,美学素材俯拾即是。在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验美,例如在《荷塘月色》中理解荷花的清新与柔和,感受自然之美,在《离骚》中感受诗人爱国情怀,体会人性之美,在《过秦论》中欣赏凝练、严谨的语言之美等。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阅读素材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培养其审美意识。第二,结合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我们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评价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之中包含的美,并结合情感抒发完成评价。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当审美中介的角色,组织敞开式的再现活动,结合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对这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身上所呈现的艺术美进行评价,拉近学生和欣赏对象的距离,与作者形成情感交汇,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以形成审美评价。第三,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里的创造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自我审美体验的呈现,进而形成新的美学形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学生对自我表达的胆怯心理,创造自由而宽松的美学表达环境,引导学生抒发对美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赞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艺术,体会人性之美,并将这些美的体验融入语言、文字表达中,形成感情饱满的审美创造。
  (四)强调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文化传承责任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强调在文化熏陶中理解传统文化精髓,传承文化基因,同时拓宽文化视域,尊重文化差异,并增强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空前的困境。语文学科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应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在农村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出发,渗透文化教育:第一,注重传统文化渗透,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文化。高中历史教材中精选的文言文、古诗词、戏剧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作品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从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应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结合文学指导,让学生突破对传统文化的固有认识,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与理解。第二,结合文学作品,启发学生思考文化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鲁迅作品专题阅读,利用鲁迅这一文化符号式的人物,结合不同时期的作品,回顾我国近代文化发展的脉络,思考新文化运动对现代文化的影响。第三,组织实践活动,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并通过文化交流,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激发学生文化传承责任感。
  三、结语
  总之,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农村高中语文当前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平衡短期内应试压力与长期内学生发展的关系,有意识地渗透、贯彻核心素养的概念,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等角度启发学生思考,规范学生行为,发展学生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岳芮.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高考,2019(12).
  [2]李烈春.試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何建俐(1981.2—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先贤思想和思想情感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基于高中语文这一学科的人文性,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古典文学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古典文学探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最终形成美好的情感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学生兴趣视角下高中古典文学探究性学习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
摘 要:在当前社会,英语教学愈发十分重要。随着当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学生在利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同时,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重视。因此,基于高中英语学习的需求和发展,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在课堂中给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美查是《申报》的创始人,在办刊之初他即意识到华人是该报的受众主体,因此他礼聘蒋其章等一批优秀的中下层文人为《申报》服务。美查与蒋其章共同翻译《昕夕闲谈》,并在《瀛寰琐纪》上持续连载;向王韬买断版权,将其笔记小说《淞隐漫录》交由《点石斋画报》连载并结集出版。在近代报刊草创时期,美查雇佣华人主笔并对其礼遇有加,使得他们各尽其才,开创了一代风气,为申报馆业务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 要: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在英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篇阅读能力在高中外语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以语篇分析为载体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促使学生对语法知识和对词汇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优化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本文就高中生英语语篇阅读能力培养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语篇阅读;高中生英语;能力培养;探究  中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高中数学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高中数学教育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把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更为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地展现出来,提高高中生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占据着较大的教育优势,其具备短小、精悍的特征,能够用
在财税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毕业论文必须包含足够图表的大背景下,研究财税类本科毕业论文数据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毕业论文中所用数据质量是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检验高校教学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财税专业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普遍面临数据收集难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写作进程甚至无法继续。在此背景下提出毕业论文数据检索策略与步骤。最后,论文给出了在财税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政策建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各界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加全面的发展,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属于一门基础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造科学探究机会,进而将科学教学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生物标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探究,意在提高科学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科学教学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翻转课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在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录制微课就是翻转课堂;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流于形式,认为只是课内翻转;认为翻转课堂即高效课堂;认为翻转课堂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等。要使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顺利开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课前驱动,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课堂合作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达成教学优化就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优化的要求,结合可用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的有效优化。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优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而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物理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物理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演示性实验,采用主题探究模式等途径来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实现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