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建设工程竣工数字化交付研究

来源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BIM、GIS、互联网、物联网、AI、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大规模产生、分享、应用数据的DT时代已经来临,建筑企业涉及上下游链条长,产生和汇集的数据量非常丰富,这些数据隐藏着建筑立项、设计、施工、交付、运营等过程的价值规律,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建筑业将逐渐进入DT时代,而实现企业数据资产的核心是数字化交付。由于政府和行业尚未制定出数字化交付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竣工移交采用的仍然是实体档案为主、电子档案为辅的方式。因此竣工数字化交付是全行业关注的课题,亟需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其他文献
采用甲基六氢苯酐与聚丙二醇反应生成二元酸,然后用此二元酸改性增韧环氧树脂.随后采用质子化的硫醚进行鎓盐化合成了一种硫鎓盐型分散剂树脂.采用该分散剂树脂代替季铵盐型分散剂树脂,提高了电泳漆膜的丰满度、漆膜高温下的耐黄变和耐失光性能,同时保证了电泳漆膜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和防腐蚀性能.
选择已安装观测台阵的某教学楼为例,建立OpenSEES模型,利用振动数据识别结构自振特性标定数值模型,至两者结果吻合良好后,输入10条地震动开展结构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楼层层间位移角均在规范限值下,结构抗震性能完好,建筑韧性仅考虑功能损失影响.依据吊顶和填充墙的易损性曲线中2种损伤状态的损失比和发生概率,计算该建筑结构的功能损失Rloss和建筑韧性Rfunction,结果表明该教学楼在罕遇地震下功能损失超过2/3,建筑韧性仅剩余1/3.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中“建筑主体结构完好,吊顶和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破坏严
针对狭窄空间地铁车站施工困难以及明挖施工造成道路长期封堵等工程现状,提出采用顶管法结合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暗挖地铁车站的工法.针对工法中拆除管片后,未拆除管片轴力骤降,附近纵缝剪切和抗弯性能降低的结构特性,同时也为体现管片空间力学特征,文章提出采用基于荷载-结构模式的壳-接触计算模型,研究在拆除管片和拆除内部支撑的两个关键工序中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确定上述暗挖车站新工法隧道开口时衬砌管片、管片接缝和内支撑体系协同受力特征,并据此提出结构优化方向:①调整衬砌开口位置上部第一个纵缝,使其远离开口上边缘,可明显减小
基于比例阻尼体系建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应用广泛,是各国规范常用的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方法,直接将其用于非比例阻尼体系(如设置耗能阻尼器的结构)是不合理的.为拓展规范反应谱法的适用范围,在基于复阻尼模型的滞变阻尼模型复模态叠加法基础上,该文结合虚拟激励法和平稳随机理论,推导基于滞变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CQC (complex complete quadratic combination)法表达式,适用于非比例阻尼混合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算例分析表明:与基于分块Rayleigh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CQC法相比
建筑结构用钢板因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已在多个国内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Q345GJ钢的设计指标已列入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且已有研究基于试验提出Q460GJ钢压弯设计强度,受弯设计强度亟待补充.基于27个Q460GJ钢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结果,统计获得其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统计参数,结合既有研究中Q460GJ钢材料性能不确定性和几何参数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获得Q460GJ钢受弯构件抗力不确定性统计参数.采用可靠性方法计算获得不同荷载组合、荷载比和可变荷载比下的抗力分项系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建议抗弯设计
为给复杂高层、大跨混凝土结构小缩尺比模型试验中常采用的铁丝约束混凝土的本构模拟提供依据,该文设计了素混凝土、铁丝约束混凝土、钢筋约束混凝土共计13个圆柱,对其进行轴压试验,对比研究铁丝约束混凝土的破坏历程、应力-应变曲线与钢筋约束混凝土的区别,并分析铁丝与普通钢筋对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的区别.结果表明:模型试验中常采用的镀锌铁丝弹性模量仅钢筋的60%左右;与素混凝土相比,铁丝约束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对于螺旋配箍的钢筋约束混凝土,按Mander模型模拟更为准确;对于螺旋配箍的铁丝约束混凝土,
为提升现代钢结构工程的综合抗灾能力,集高强度、高延性、耐蚀性和耐火性为一体的新一代复合型高性能钢材已经出现.该文针对该类钢材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能,设计并完成6个长柱稳定试验,研究构件的稳定承载力和失稳破坏形式,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的柱子曲线进行对比,给出建议的曲线选型;同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通过大量算例分析初始缺陷、残余应力、材料强度和本构模型等对轴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参数分析算例结果,拟合复合型高性
为研究金属阻尼器墙式连接方式的有效性,检验金属阻尼器对RC框架的减震效果,设计并制作1/4缩尺的4层无控结构(纯框架)和减震结构(设置金属阻尼器)振动台试验模型.选取一条人工合成地震动和Takatori天然地震动,调幅到不同地震动强度进行振动台试验,对模型结构动力特性(自振频率、阻尼比)和结构响应(位移、加速度、剪力)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属阻尼器同时给结构提供附加刚度和附加阻尼,减震结构的整体刚度始终大于无控结构,减震结构的阻尼比相比于无控结构大幅增加,减震结构的位移响应控制效果显著.金属阻尼器
由于大型钢结构公共建筑扩建改造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决定了它扩建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扩建改造项目为例,主要介绍其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及验收阶段、运维管理阶段遇到的难题,以及应用BIM技术进行解决的方法。
近年来火灾下钢结构倒塌造成消防官兵伤亡的事故频繁发生,亟需开展建筑火灾倒塌预警研究.现有研究已表明:可以通过测量门式钢刚架柱顶和屋脊处的微变形来预测火灾下结构的倒塌,但由于高温和热烟气的存在,火灾下位移的实时测量问题尚需研究.该文通过试验方法研究雷达在实际火场位移测量中的可行性,首先设计一个缩尺单跨门式钢刚架的火灾试验,得到结构的升温特点和位移变化规律;采用雷达位移测试系统对门式钢刚架火灾试验的关键点位移进行了测量,并与传统拉线位移测试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雷达位移测试系统用于火灾条件下的结构位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