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ce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创刊的《祝你幸福·中旬刊》,18岁了,已经发行了210期。我们曾经筚路蓝缕,我们曾经殚精竭虑,为了把杂志办好,让读者从杂志中得到温暖和鼓励。曾经,有的读者是把自己卖鸡蛋的钱用来订杂志;曾经,有的妇联姐妹,为了宣传推广杂志日夜奔走。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说一声,谢谢你们!
  亲爱的朋友们,2017年的《祝你幸福》是黑白版,64页,而2018年呢,变成大16开,80页,而且是彩版,这是亲们盼望了多少年才实现的呀。《祝你幸福》变得越来越好看了,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请继续订阅,请继续支持我们!
  未来媒体,无论以任何形态出现,我们都会帮助亲们在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里大浪淘沙,同时紧跟时代的热点,精心采编原创文章,给读者朋友奉献积极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食粮。
  心理学家发现,阅读能满足人的归属感,当你读到杂志里描述的风景、声音、气味时,大脑相关领域被激活,联想到生活中的体验,而看电视或玩游戏时则不会这样。每天仅阅读6分钟就能减少2/3以上的压力,效果比听音乐或散步还好,这是因为阅读时精神集中,从而缓解肌肉的紧张,降低心率。
  每个人都需要成长。生活中很多东西是难以把握的,你的孩子会长大离开,你的父母会生病老去,一切都可能改变,但是我们自身的成长是可以把握的。人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阅读会是其中最浪漫的一种,于无声处见有形,于方寸间通天地。
  来吧,来吧,亲爱的读者,请开放自己,让阅读改变自己。看我们的《祝你幸福》,希望给亲们带来小小的心灵触动哦!
  2018年,《祝你幸福》由旬刊合并为月刊。编辑、作者、读者,每个人都有很多肺腑之言要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你幸福!
  萌萌哒编辑们:
  再见!我会一直记得你
  文_赵真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是1991年7月来到杂志社的,大学同学曾经非常羡慕我,记者——“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啊,无冕之王啊。入了行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那时,我们只有一本杂志,发行量60多万册。那时,全国期刊不算多,市场上供小于求,还算朝阳产业。2000年,有了第二本杂志;2010年,有了第三本杂志。
  新媒体逐渐发展壮大,读者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我们杂志社已更名“山东省妇女发展研究中心”,我们的杂志将合刊,变成大16开,彩版,80页。
  “互联网+”四通八达,无所不能,未来什么样?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必须要紧紧跟上,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是一個“共享时代”,我们的《祝你幸福》要主动出击,精准对焦,尽快从相加阶段过渡到相融阶段,让我们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进一步扩散,真正成为广大女性心灵家园的启明星(未来的杂志定位)。
  出版家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和造纸术、活字印刷以及蒸汽动力印刷机发明的年代一起,成为整个出版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时期。
  我们不会轻易抛弃使用了上千年的纸张,但又不受纸张的束缚,我们将通过移动互联网,使手机、平板电脑与传统书刊等不同媒体形态有效结合,让读者获得完美的阅读体验,将纸质的内容、视频、音频的内容一网打尽。
  亲爱的读者,我们互相陪伴,共同成长。2018年,编辑们怀着感恩、感谢、感激之情,期待与您的相逢!
  我们,明年再见
  文_刘钊 插画_孟曦
  一晃眼,7年过去了。
  犹记得刚来杂志社时,欣喜若狂。从小便喜欢写作的我,最大的愿望便是当一名编辑,如今终于如愿以偿。
  当时恰逢万达商城在济南落地。为了稿子,我这个最恨逛街的宅男,不知疲惫地在商场里来回穿梭,一家店一家店地观摩,躲着保安拍照,边查资料边写稿,终于做出了人生第一个独立专题。
  我的成长,也从那时开始。我从一个连“ZARA”“SEPHORA”这些基础品牌都不知道的男生,渐渐变成了涉猎了教育、婚恋、养生、文艺等诸多领域的杂家。我们的杂志也一路改版,变得越来越好看。



  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宠物渐渐成为了很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然而我们的杂志却没有体现。于是在我的提议下,专写宠物故事的栏目“我和它”应运而生。没多久,姊妹栏目“娇艳时光”的出现,也给了花朵们一席之地。
  再比如,我在做“悬疑剧场”这个栏目时,尝试了几篇百十字的小推理,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试用了两三期这种形式后,读者们特别喜欢,于是主打“微推理”的栏目“我是大侦探”重装上阵。那阵子我激动得睡不着觉,因为那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栏目。
  2013年十艺节期间,为了做好介绍山东戏曲的工作,对戏曲一窍不通的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无数民间艺人。有时候,我接连倒换三四种交通工具,耗费十几个小时,仅仅只为了听一曲纯正的梆子。虽然有些民乐我至今无法接受,但毫无疑问,这些经历增加了我的人生厚度。
  我与杂志一路走来,一起成长。我的人生随着杂志一起,慢慢丰满起来。我本人也结了婚成了家。感谢妇联领导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感谢读者们的一路陪伴,大家的情谊,如何感谢都不为过。
  新媒体迅速崛起,中旬刊最擅长的婚姻情感类文章,而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文章滚滚而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情感类公众号为大家答疑解惑,再也没人愿意从凉薄的纸张上获取温暖。
  我们明白,我们之前做得太不足了,没能根据读者的需求及时调整栏目内容。于是这一次,我们进行了彻底地改版,也就是合刊。
  黑白变成全彩,开本扩大,页数增多,崭新的刊物重磅来袭!这一次,我们绝不会让你们失望!   对了,告诉大家,我的笔名叫“梦龙”。
  砥砺奋进
  文_石彬彬
  告别中旬刊,有几分伤感。六年前第一次接触这本杂志,之前习惯了设计公司的快节奏市场化和功利化,发现还有这样一群人,每天耐着性子组稿、编稿、校稿、调版,一遍又一遍,精琢细磨,颇有触动,在这喧嚣纷呈的速食时代,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每篇文章、每个板块反反复复修改,力求完美。随着网络的发达,手机的智能化,网媒无孔不入,我们的时间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已经没有多少人能拿出一两个小时,摊开一本杂志,专注地阅读,毕竟随手一掏,手机上火爆的标题吸睛程度高得多,所以合刊成为必然,所谓不破不立,三本合一,蜕变出一本精品,总有人还有颗睿智淡然的心,希望拨开这些迷乱的杂草,品读精品,新刊会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时代如逝水,滚滚东去,不会等待,只会奋勇前进,愿我们的杂志始终砥砺奋进,永立潮头。
  哦,必须说一声,今年这本刊物的插画都是我画的哟!还发表了一些文章呢,笔名“夜雨”。
  笔耕不辍的专栏作家:
  向光明的地方走
  文_火锅
  写“病中记”的时候我正在化疗期,写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年。所有的文章都已经结集成一本叫做《自私》的集子出版。如果不是每个月必须交给《中旬刊》一篇稿子,这本书估计还要遥遥无期吧。
  每一篇文章写出来,都像是从地狱中浮出来喘了一口气,感到结结实实地在活着。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台阶,让我往光明的方向走一点。刚生病的时候,来看我的朋友告诫我,一定要往光明的地方走,不管出现什么诱惑和恐吓,都不要回头。走到现在,我其实才有点懂得这句话。感谢她。
  在这些文章里,我写生病后所重新认识的世界,重新认识的人;写生病后所感知到的时间,所回忆起的童年。写作中的疼痛感和幸福感,是我在生病前的写作中所从未感受到的。感谢你们发现它们,读它们,并喜爱它们。这让我和这个一度变得陌生和游离的世界又有了一丝丝联结,而作为一个人,和世界的联结必不可少。没有联结,便不能称为是一个人,完全独立的个体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任何一个人想要活下去,必须依靠其他同类的温暖,理解和支持。
  现在,这个专栏要和你们说再见了。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和不舍,谢谢你们给我的给养和力量,希望你们健康、快乐。
  扣妮子告别
  文_扣妮子
  来韩国之前我是非常喜欢看杂志的,那时候偶尔也会给杂志投稿,当然很少有被采用的。十一年前我来韩国定居后,国内杂志看不到,就想找到适合自己的韩国杂志看,但是竟然没有找到。韩国的杂志也很多,但大多是介绍一些流行元素的,或者一些專业类的杂志,装修,美食等。
  从几年前开始,我就一直想把自己在韩国的生活经历通过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无奈自己的文学功底不高,近几年又疏于阅读,写起来很吃力,断断续续地在公众号里发了一些文章,大多以韩国的家庭文化为主,内容都是我的自身经历,许是写得比较真实,吸引了一部分读者的关注。
  我本人最初对韩国的认识其实是被韩剧误导了,以为韩国的婆婆比较难对付,丈夫们都是大男子主义,所以我来韩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战战兢兢。
  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这种情况,我们都对韩国的文化有一种误解,看了我的文章大家可能对韩国的家庭文化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扣妮子的婆婆很可爱啊,扣妮子的丈夫很萌啊,在黑他们的同时,我总是力求给大家带来一种正能量,虽然这个家庭也矛盾重重,但是你看,他们也很幸福。
  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王颖编辑,她将我的文章修改后推荐给我们杂志,很荣幸地被采用了,而且做了系列。我在韩国,很难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文字刊登在杂志上,但是总有热心的读者会把登载的文章拍下来发给我,感谢读者们的关注,也感谢编辑、主编,扣妮子会更加努力,如果有机会,我会带着更精彩的文字跟大家相逢。
  一本杂志的再见
  文_林雨
  唔,这本中旬刊读过之后可以收藏了。因为这是最后一期,明年合刊了。
  有开始就有结束。
  世界上的事都是分分合合、起起落落的。一本杂志的改版或者缩编也是自然的。但回头看,这本山东唯一的女性杂志,陪伴了很多人,激励了很多人,提升了很多人,作用挺大的。
  并且,此次的再见不是永别,还会有更加的精彩可以期待。因而经常说的话是:有结束才能有新的开始。
  承蒙厚爱,我断断续续给这本杂志写稿也有些日子了。虽然话题都是家长里短油盐酱醋,但“寻常百姓家话说身边事”,都是生活里经常遇到和熟悉的话题。
  每个人,生活里都会有困惑,有一本解疑释惑的杂志读,很久以前有点小资和情调,现在信息海量之时,则是慢生活的范儿,有味道呢。
  希望新的改版有更多的时尚引领,有贴地的生活经验,还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分享。毕竟,海量信息中,自己的特质是生存之道。即使都在熬制心灵鸡汤,有些老火靓汤,有些则是味精调制的。区别总是存在。
  因而,一本杂志的再见必须有底气,知道怎样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并且用互联网方式来扩大纸媒的传播。不过说归说,做起来还是挺难的。
  不过既然说了再见,就会有新的问候在新年来临。
  期待改版成功,期待见到更加靓丽的山东女性期刊。
  日常生活
  文_白峰
  给《祝你幸福·中旬刊》开专栏,大致两年,所写文字,初为饮食,再是节气,继为收藏,其实无非是“日常生活”之不同方面。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一生一世,也不过是日常生活的日复一日,人活着,多少得有点意思。
  从宇宙天体的角度说,生活本来说不上有什么意义,意义是人自己赋予的。从众多生物钟脱颖而出,争得万物灵长之地位,人和动物就有了区别。面对浩瀚的宇宙星辰,在那些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先祖们必定心中有过恐慌,这种恐慌是动物们不曾有过的,动物只有在灾难来临时才惊慌失措,四散逃串,鸟惊飞而失群。鸟兽们不会因为一个平凡的夜晚而生出忧虑,这就是人和动物之不同。   人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探究我们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人们为什么要活着,什么样的生活才叫有价值。
  我们普通人平日里不会想这些,日子一天天过,不停地有小的烦恼和欣喜给庸常的日子带来些微变化,由于这些变化,我们深陷其中,觉得日子过得很快或很慢。但是往往却忽略了对日常生活的珍惜和欣赏,其实不管我们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我们都在享用着此前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明,这分文明就是在人们不停地追問意义和价值当中,激发和创造出来的,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所居、所用,所有的激动、喜悦,悲伤、沮丧,哪怕是最简单的吃食,都和人类文明历程有关。细细地体会每一天,享用这五味杂陈,就是享受生活。
  我的一本新书《斗蟀小史》是关于蟋蟀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亲爱的作者们、读者们:
  枣庄市妇联副主席于锦芳:
  《祝你幸福》创刊30多年来,始终秉承“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从30多年前的月刊,最后发展成为一月三刊的旬刊杂志。随着形势的发展,杂志面临合刊,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颇多感慨。
  作为一名长期在妇联工作的妇女工作者,见证了杂志的发展壮大,对杂志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无论在妇联的哪个岗位工作,幸福杂志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每个月都会盼望着它的到来,总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手捧带有墨香的杂志认真阅读。常常被宣传的先进女性事迹所感动,维权板块的内容为我做好妇女信访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杂志的内容也深受广大幼儿家长的欢迎和好评。通过这本杂志,不仅学到了许多业务知识,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每当下基层或者平时与女性朋友沟通时,时常听到他们对杂志高度评价和喜爱之情。感谢杂志社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你们那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办好杂志,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潍坊高密妇联副主席崔世兰:
  从青春懵懂到为人妻母,《祝你幸福》已陪伴我十余年的青葱岁月,欣闻她要改版的消息,内心有面对改变的小小忐忑,更多的是期待,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本属于每一个女性的书,属于每一个家庭的书,她有动人的情节感动你,有拍案叫绝的名句让你惊叹,有美好的人生让你去感受,她会让你看到一个温暖多彩的世界。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中没有阳光;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所以,我期待她的改变,就像期待生命最初的美好,也像所有女性对于真善美最执著的追求,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泰山小荷公益和西梅:
  祝愿妇女爱天天
  你的奉献记心间
  幸事连连无穷尽
  福气长远万万年
  感恩多年来陪伴
  一朝离别聚何年
  来日相思勤翻书
  梦里拥你入胸前
  头四句是藏头诗,“祝你幸福”。感恩《祝你幸福》杂志多年陪伴妇女朋友们度过了山花烂漫和秋雨绵绵,给我们体贴让我们温暖,相聚分别都在不经意间,每一次分离都是为了期待下一个路口的相见,有缘千里来相会,等你分分秒秒每一天。
  再见!我会一直记得你。
  我曾经……
  文_宋淑荣(肥城市总工会主席,曾经从事妇女工作近20年)
  凌晨,《祝你幸福》杂志的小姐妹在微信上告诉我——杂志要合刊了……
  说不出什么滋味,遗憾、留恋,抑或其他?对这份期刊,我看过它的出生、见证过它的成长,因为我曾经“反复”从事过妇女工作。
  1984年3月,我大学毕业一年多即步入县妇联大门,那时的我19岁,中文系毕业,的的确确是个“小愤青”。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爱看一些报刊。那时没有网络,期刊便成了工资订阅的重要部分。所幸1985年5月,山东妇女自己的“幸福”杂志创刊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众多男男女女的“眼球”,当然更陪伴我度过了11年的妇联生涯,也为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若干丰富的经验。
  1995年7月,我走上了教育的领导岗位,从事过妇联工作的阅历从灵魂深处打上了“自觉的性别意识”的烙印——继续订阅《祝你幸福》,看着它从每月1本壮大到3本:上、中、下旬刊。
  有意思的是,妇联“情结”又让我于2009年12月当了“还乡团”,回到了妇联主席的岗位上,由此写了一篇《重回妇联》发在山东妇女网上。当然,《祝你幸福》更成了我须臾未曾分离的伙伴,和它一起,有亲切、有苦恼,更有乐趣。去年底,到工会工作,我仍然坚持为职工订阅。有人说,读过若干年的幸福杂志,你记住了什么?我想说的是,从小到大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让我说吃过什么我说不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我的骨头和肉。
  《祝你幸福》与我,就是这样!因为,我曾经……
  唯有岁月可回首
  文_肖舟
  我没有精确地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初码字谋业始,到底先后给多少家杂志写过稿件。
  与《祝你幸福》杂志结缘,依稀是2000年左右,鉴于经受过教育的我们都有一种纸质阅读的情结,所以近20年的交往与接触感受是“世事变幻沧海桑田,被遗忘的时光如潮汐退远。纵然青春杳无踪影,理想烟消云散,我们还记得时势不能逆转,暂且权当纪念”。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夜深人静时回眸经历的凡尘世事,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念头,从业越久,心中越明:个人太渺小,脚头快,笔头勤,所涉领域充其量也是沧海一粟罢了。胜不矜,败不争:天下风云一媒体人,是青涩岁月的理想;沉重的翅膀,终究是现实。
  对于一个人来说,三十年到了而立之年,那三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对于全国著名的综合文化类刊物、山东省女性刊物发行量最多的《祝你幸福》又意味着什么呢?
  一代代人以不同的方式渐渐远去,好多曾经熟悉敬重的同行已不在媒体界。但是,《祝你幸福》的未来值得期待!   心动的痕迹
  文_萧萧
  偏好女性杂志,其中《祝你幸福》是我最爱的杂志之一。这本杂志,以人物采访、生活状态以及一些不为我们日常所关注的碎片捕捉为内容,专注讲述女性生活里那些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这些幸福从来不是一种矫情,其由来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意外,让人无法想象幸福竟然能如此多样。也正是那些看似寻常的人对幸福的定义与追求造就了这本杂志迷人的特质。许多年过去了,想起被这本杂志感动和取悅的时光,依然心动不已。
  听说杂志要合刊,心情很复杂,借林晓培的一首歌表达一下吧:过去让它过去/来不及/从头喜欢你/白云缠绕着蓝天/如果不能够永远都在一起/也至少给我们怀念的勇气/拥抱的权利/好让你明白我心动的痕迹/总是想再见你/还试着打探你消息/原来你就住在我的身体/守护我的回忆。
  还有,俺也曾是《祝你幸福》的编辑呢。
  《祝你幸福》,因你而幸福
  文_高原
  依着午后的阳光,读一本《祝你幸福·中旬刊》,心也跟着幸福。如流水淙淙浸入心田,如一抹花色落在窗前,暗送馨香。
  接触《祝你幸福·中旬刊》这本杂志是在2002年,我通过考试竞选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每月我的办公室里都收到市妇联给我们订的《祝你幸福·中旬刊》。那时候网络不是这么发达,不知道网上的事。读书是我的爱好,《祝你幸福·中旬刊》便成了我精神上的心灵鸡汤,我读着每一个文字,心里总是很静很静。那时候我特别喜欢读叶倾城老师的文字,很期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她们那样的作家,更期望有一天我的文字也能在这片天地里生根发芽。
  2010年我不再从事妇联工作,就不能每期看到《祝你幸福·中旬刊》这本杂志。2016年秋,我在微信圈里发了一首诗《我的梦在秋天里有点凉》,有幸被选中在中旬刊第10期扉页刊发。我喜欢写轻柔的文字,如同在禅学里享受静美的时光。收到杂志后,我再次重温这种暖、静、柔的心境,忍不住订了一年的书。
  2017年第10期,我的诗《换一盏浅秋的时光》再次荣幸刊发在扉页上。我捧着书,坐在窗前,冬日的阳光落在扉页上,我的心再次跟着幸福起来,无比留恋现世的安暖。
  最快的东西一定是光阴
  文_张素敏
  最快的东西一定是光阴。从第一次读《祝你幸福》时的如遇良师挚友,到如今闺蜜般相知相悦相陪伴,转眼已是20多年。我也从喜欢诗和远方的少女,变成了温和笃定的中年人。很多事情都变了,沧海桑田,只有《祝你幸福》一直陪在枕边。
  每次看杂志,除了杂志内容,我会习惯性地看文末的编辑署名,想象他们的样子,充满好奇。终于有一次,作为读者,我走进了杂志社,见到了那些名字背后的编辑。看起来都没有三头六臂,与常人无异。但是,简单的交流之后,就看到了不同,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素色光芒,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带给人的那种诗意——他们站在那里,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从杂志社回来后,我开始不甘于做一个读者,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文字可以变成铅字,名字印在杂志上。春夏秋冬,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散发着墨香的杂志,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心里有春雷滚过,身边却无人可分享喜悦。蹬着自行车飞奔去了书店,买回自己喜欢的那本《简爱》,并在扉页郑重写上:发稿留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写稿上。沉浸在文字里,生活的各种不如意和纠结悄然褪去,内心越来越饱满从容。
  如今,杂志华丽变身,我希望继续与杂志一路同行,遇见更好的彼此。
  《祝你幸福》与我结伴同行
  文_王凤英
  好像是在1994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看到了《祝你幸福》杂志。那时,我二姐在宁阳县崔解乡妇联工作。我在县师范学校读书。有一次,我在二姐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本《祝你幸福》杂志。当时,我就被它简洁大方的封面吸引住了。就央求二姐送给我一本。那时,我是一个文学发烧友,正迷着读《平凡的世界》。在间隙里,我把那期杂志上所有的稿子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现在回忆,觉得里面的文章文风很朴实,有故事,有细节,感情真挚,可读性很强。那本杂志,后来几乎传遍了全班的每一位同学。
  从那以后,我坚持自费订阅这本杂志。后来,杂志又分出来中旬刊和下旬刊,我也是一本不少全部订阅。印象中,上旬刊像一位庄重朴实的老大姐,传统大方、善解人意,让人愿意依靠;中旬刊像位新潮的小学妹,时尚、博学、惊悚、新鲜、刺激,让人喜出望外、魂牵梦萦;而下旬刊,像是那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女教授,满腹经纶,经常娓娓道来,很有耐心地向我们传授育儿心经、家教宝典,让人愿意亲近接近。
  在《祝你幸福》上发表文章,是我多年的愿望。可这个愿望直到2008年12月才实现。赵真老师编发了我的《梦中的跋涉》。那个稿子,后来被《读者》《启迪》《意林》《格言》等几十家报刊转载,还被收录到《智慧背囊》等几十个散文选本,还被《语文报》设计成阅读理解题。此后,我又发表了《爱挑日子的姥姥》《祝你幸福,帮我坚定前行》,还有喜迎十九大征文《先治坡,后治窝》等稿子。每一个稿子,都付出了编辑老师的心血。每一次发表后,我都对照原稿,反复琢磨,以求有所收获。在编辑老师的鼓励下,我坚持文学创作,陆续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散文1200多篇(次),2009年出版了散文集《梦中的跋涉》,26万字的散文集《淬火集》也即将付梓。
  转眼间,与《祝你幸福》杂志结缘已二十三载。是《祝你幸福》杂志,激励我对文学不离不弃,特别是赵真编辑在我遭受挫折垂头丧气之时,发表了我的习作,给我带来光亮,让我重燃创作激情、恢复对生活的勇气、高扬起生活的风帆。因此,我要真诚地说一句,《祝你幸福》杂志,前行路上,我会把你当作我的“知心爱人”,年年订阅,每期必读,与你常相依偎。
  时光容易把人抛
  文_正当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海棠绿了芭蕉,转眼间,我与《祝你幸福》结缘已经十五年了。直到今日,我依然记得十五年前收到的《祝你幸福》杂志社的挂号信。“稿件拟录用”简单的五个字,让我激动地不能自已。我一遍一遍地看着,似乎我沉睡的、不被大家认可的文学梦慢慢地苏醒。那是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是写我父亲的文章。彼时,我的父亲依然为生活奔波,骑着他那老式的自行车。   自此成为了《祝你幸福》忠实的读者,见证着她从半月刊到旬刊的发展。十五年的时间里,我的父亲去世,我结婚生子。经历过很多悲喜,笑过哭过伤过累过,但是,她一直都在。与其说她是一本书,不如说她是我的朋友,靜悄悄的朋友。我无数个深夜静静地读她。她以她独特的方式引导我。
  十多年来,除了她,还有她的编辑,我在QQ与微信都将赵真编辑标注为“赵真姐姐”,我无数次地向她倾诉过我的忧伤与不快。她安静地听着,为我解忧。似乎在2011年,我有机会去济南,特意见到赵真编辑,她温润如水,笑起来暖暖的,一如我想象的样子。她的工作很忙,她需要应酬的人很多,但是,她从来没有忽视过我。人文情怀,她和她编的杂志一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作为一名老读者,老作者,由衷地希望《祝你幸福》办得越来越好!
  新的征程
  文_无极客(“悬疑剧场”栏目供稿人)
  偶尔看到一条新闻,才得知原来整个上海市的报刊亭已经从几千家急剧缩减到了几百家。没有了书报亭,也就很难有不经意地邂逅到某本杂志的经历。不得不承认,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杂志的冬天早已来临。但人对阅读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在网媒时代里,面对资讯的大杂烩,也许人们最终还是会觉得该有一个地方,将好看有益的文章放在一起,那会是“杂志”的新归宿吧!《祝你幸福》会以新的形式重新绽放光彩!
  “幸福”记
  文_我心如意(日照信访局干部,从事过多年妇女工作)
  与《祝你幸福》的缘分,始于1993年,那时的印象中“她”如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二十多年来,我看着“她”从朴素到富丽,从简单到丰盈,从一枝独秀到花开三朵各自精彩:中旬刊如一杯清香的下午茶、下旬刊如同家长们的丰盛筵席,上旬刊如一枚余味悠长的青橄榄……“她”也伴着我从青年的单调到中年的丰富,就像一个默默伴你左右的心灵之友。你可能不记得“她”某一篇文章的字字句句,却记得“她”的韵味,“她”的风骨,并潜移默化地浸润滋养了我,深入心底。
  “她”也深受我周围朋友同事(特别是女性)的追捧,每次杂志一来大家都争着抢着排着队预约等着一睹为快。等我看完,“她”就开启了“她”的美艳之旅:辗转流去了各位美女帅哥的书桌床头枕边,却从此杳如黄鹤再也回不到我手中。看到“她”如此受欢迎,我也乐得物尽其用好书分享不去费心费力去查找“她”的下落了。
  想起《祝你幸福》脑海里不由得不断涌出“她”背后那群“生产者”:那些社领导及各位可敬可爱的主编、编辑们:文笔老到力透纸背让你看文以为是男性却绝对美女的王石萍社长、让人尊敬又不失童心的冯晓春老师、帅气周到的暖男孙伟、温婉贴心的赵真、人如其名的文静、善解人意的俊升……而她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同样地谦和热情绝不恃才傲物。所以有这样的杂志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她们。
  希望,我与“她”的缘分长长久久!
  《祝你幸福》,祝你们幸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中重型颅脑创伤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5例中重型颅脑外伤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BIM技术作为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型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应用。我国建筑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文中指出了影响人体健康的致病因子,分析了单个微粒的光通量和粒径之间的关系。鉴于单个颗粒的散射光信号很弱,本文提出一种方法,把激光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房屋建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房屋出现了任何质量问题,不仅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给住户造
班主任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班主任是始终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主力军。在与同学们地朝夕相处中,我欣喜过,失落
报纸
<正>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上海东博展览公司联袂主办的中国国际机器人展继2012年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定于2013年7月2日至5日在上海新国际隆重举办"2013中国国际机器人展"(以
以某发电厂1#、2#汽机间屋面钢结构制作,油漆,安装为例,汽机房屋架安装跨度大,结构重,高空作业风险大,与汽机间施工队伍工作交叉频繁,加工,运输及吊装难度大,为保证安全生产,须精心策划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终于发布,其中数学运算作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成为一大看点,也在师生中引起不少的争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认为与高考多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工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对施工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业的发展代表了社会的发展,在建设工程中施工对其影响的程度最大,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