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合性党内法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nia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性党内法规能不能作为概念存在?其与党政联合发文是什么关系?它因何“入”规?有没有必要“入”规?这些问题都与当前建立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推进依规治党等任务密切相关.基于对党政联合发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区分混合性党内法规和其他党政联合发文,把混合性党内法规纳入党内法规体系,并进一步规范其调整范围、制定实施、备案审查、清理等基本问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基本条件.为此,还应当结合党内法规的形式和实质特征,合理控制党政联合制定混合性党内法规的数量,并明确混合性党内法规的边界,将其限定在党政机构统筹改革、党的直接管理、党政同责等领域.
其他文献
期刊
Optical tweezers (OTs) and optical spanners (OSs) are powerful tools of optical manipulation,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particle trapping and rotation, respectively. Conventionally, the OT and OS are built using bulky three-dimensional devices, such as mi
期刊
期刊

利用单角度面半导体增益芯片及光纤布拉格光栅,研制了1310 nm波段的窄线宽混合集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ECDL)。该ECDL集成在一个紧凑的蝶形封装结构中,当工作温度和电流设置为25 ℃和280 mA时,EDCL的发射波长为1309.8 nm,3 dB洛伦兹线宽为18 kHz,3 h功率漂移量为0.6 mW,频率漂移量为315 MHz。另外,在工作温度为25 ℃时,激光无跳模电流调谐范围为7 GHz,调谐系数为47 MHz·mA -1。该ECDL可广泛应用于光纤传感和光纤通信等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一种立体图像舒适度评价方法。该方法无须提前根据特定的任务从图像中人工提取具体的特征,而是模拟人脑处理机制对图像进行层次化的抽象处理,自主提取特征。该方法采用三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分别对原始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32×32、256×256两种尺度的分块处理得到三条通道的输入数据集,根据输入数据设计每条通道的网络结构。采用两种尺寸分块处理得到不同尺寸的图像块特征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得到原始图像的整体信息。此外,通过随机丢弃、局部响应归一化等方法提升算法的评价性能。实验结果
测量了77~300K 范围内 GaAs-AlxGa1-xAs DH 激光器的伏安特性。典型的正向特性曲线可用下式描写:I=I1 I2=Is1exp(AV) Is1exp(q/nkT V)A 和 n 是只与温度有微弱关系的参数。
期刊
行政授权机制在实践中呈现三类授权行政样态:立法授权、行政授权以及“社会授权”.立法授权实质是行政于立法边界之重塑,以调整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限,行政机关获得行政自主权,可从实体和程序方面对自主权进行控制;行政授权实质是按照功能主义重新配置行政职权,实现权力在行政层级机关之间的有效转移,针对被授权行政机关权限的扩大,可从事中层级和事后权限两方面进行监督;“社会授权”其实是授权“社会”,以实现内部权力“外化”,其结果是行政权转化,社会组织获得更大的“自治权利”,可从任务判断标准、合规制策略、司法审查多元性方
省域流域治理的有效性依赖各级政府间的相互协同.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1999—2021年59份与九龙江流域治理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利用Nvivo 12挖掘出1608个参考点,构建出管制型、市场型、技术促进型、多元参与型、协同型等五种政策工具,并建立起基于时期变迁、工具结构、府际协同、治理效能四要素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九龙江流域治理的府际协同历经议题启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法治构建四个阶段;在初期,地方政府均偏好选择管制型工具;随着治理制度和机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协同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
面对复合型城市危机,复合空间视角可为超大城市韧性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风险发生的可能场所为标准,复合空间可划分为物理、虚拟、经济、社会与规范空间.基于系统理论,通过分析国内七个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现状与困境,借鉴域外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经验可知:只有明确复合空间系统结构、充分剖析各子空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才能实现空间潜力的最优配置与整体效益最大化.研究发现,不同空间组成的“三生空间”可以基本涵盖超大城市韧性需求,未来须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推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形成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的支撑系统
马克思早期构建了两条批判路线:一是以“绝对自由”“哲学”和“人”等等为动力与主体的精神运动路线,即通常所谓的异化论批判;二是以“人民”和“无产阶级”为动力与主体的物质运动路线.异化论路线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本质”的“异化—复归”,其形成起点是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以“绝对自由”为“征服世界”的“心脏”的“哲学”.在《神圣家族》之前,“异化—复归”路线一直并行于和嵌套着唯物主义批判路线,到《巴黎手稿》时被全面运用,并与唯物主义路线纠结为历史运动及其主体的四层嵌套关系,造成了尖锐的逻辑冲突.由于马克思从批判初期就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