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中持球突破技术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olan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篮球比赛中要想提高持球突破技术的攻击力并在比赛中运用自如,就要合理有效地安排好身体素质的训练。
  关键词:持球突破技术 身体素质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52-01
  1 持球突破的动作结构
  (1)加速。加速是持球突破技术的重要手段。(2)保护球。持球突破时要求运动员要保护好球,他与切球有所不同,要求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连人带球一起超越防守者。因此护球就显得尤为重要。(3)起动。运动员持球突破技术的关键—— 突然启动。
  2 身体素质对持球突破技术的影响
  篮球运动中的持球突破技术是人体各个关节在运动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进行跑动,并在不同形式的肌肉活动的协同下完成。而队员的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收缩速度的快慢、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等都是肌肉活动的能力显示。这就说明了篮球运动中的持球突破技术是篮球技、战术的基础。这也就是说,每个队员的身体素质是这项运动技、战术掌握好坏的前提。
  2.1 移动速度在持球突破中的作用
  在比赛时,双方队员对球的争夺和对抗是复杂多变的,但根本目的始终是突破对方禁区并进球得分。在有效的距离内,起跳动作快,手脚动作迅速,并且时机把握得当的一方,往往掌握对抗的主动权。因此,速度就成为持球突破技术中摆脱防守并得分的关键。
  2.2 力量素质在持球突破中的作用
  在激烈的比赛中,攻守双方队员突然的起动、变向、抢断球和连续起跳、投篮、争抢篮板球以及不可避免的合理身体接触,如果你想利用持球突破超越对手并很好的得分就要求你有很好的力量和对抗能力,当你蹬转,转体探肩进行突破时如果没有很好的力量就不能顺利突破,在合理身体接触时有可能造成你身体不平衡迫使动作变形就使该进的球不进从而影响比赛成绩。所以说,力量素质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到你的突破效果从而影响到比赛成绩。
  2.3 弹跳素质在持球突破中的作用
  跳得高的队员在持球突破时,就可以避免被防守者封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弹跳力是有区别的。当你去抢篮板球时,需要你不固定的、无规律的起跳去完成所要的目的。所以弹跳力对持球突破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它可以为你在突破时争取空间优势或选择其他进攻手段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4 耐力素质在持球突破中的作用
  据统计,一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量相当于跑完4000~5000 m的长跑。而且现在的篮球比赛中,教练可以根据场上情况及时安排各种不同战术,还要根据自己球员的特征去安排战术如全场紧逼防守战术和快攻战术的运用这对运动员的体力进行了很大的考验,就要求运动员要具有比较好的耐力。如果没体力球员在突破过程中动作容易变形,而且步履艰辛就没法超越防守者更没法突破防守队员从而进行得分。因此,作为一名好的突破好手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耐力素质。
  2.5 柔韧、灵敏在持球突破技术中的作用
  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可以减少运动损伤,从而能延长运动寿命。柔韧性对避免受伤和加大动作的幅度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灵活性。灵敏性可增强应变能力。现在的篮球运动,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持球突破技术是最常用的进攻手段,灵活性差的人对持球突破技术就难掌握,更不用说在对抗那么激烈的比赛中灵活运用。在篮球运动比赛中,一个队员虽技术较好而素质一般遇到对手很强,对抗性很强,突破时转体探肩就不能把脚步动作和腰部、上肢力量协调起来他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技术水平,突破动作就会走形,该进的球也投不进去,也会影响全队的技战术水平发挥,影响到整场的比赛效果和直接影响到胜负。
  3 身体素质对持球突破动作结构的影响
  3.1 身体素质对持球突破技术中加速的影响
  持球突破是利用突然起动或在防守者重心不稳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第一步突破不继续加速,防守者就会以最快速度进行退防,抢占有利的防守位置,弥补防守中瞬间的失误。相反,如果突破者第一步后不加速前进。将给防守有利的反应时间,就会封堵住前进的路线;加速的同时取决于两腿蹬地的力量,这时就需要到踝关节的力量,中枢脚用力碾地发力,另外一脚迅速向前迈出,以腰部和上身的力量为发力点,挤过防守者的同时就要把脚踝、腿部、腰的力量很好的协调起来。
  3.2 身体素质对持球突破技术中护球的影响
  持球突破前应屈肘持球远离防守者,以防被防守者抢去或打掉。起动时运球高度不宜过高,应利用跨出的腿、非运球的手、转体和压肩等动作来得保护球,使球远离防守者;超越防守者时,突然蹬跨、腰部发力进行转体探肩的同时,及时将球迅速向前下方推放,球的落点在跨步脚外侧稍前方,以上体保护球,并以离防守者的异侧运球。这时就需要很好的上肢力量用你的身体挡住防守者以免产生对抗使球被断,还要用到你手臂和手指的力量进行护球。因此,持球突破还要有很好的上肢力量(如手臂、手指,腰部力量)这样球不易被防守者打掉,在比赛对抗中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力量不足使身体失衡造成动作变形迫使改进的球投不进从而影响比赛成绩。
  3.3 身体素质对持球突破技术中突然起动的影响
  持球突破时的准备姿势必须是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的“三威胁”姿势、重心稍前移且在两脚之间,突破进,踝关节发力蹬地以腰部和上体的力量为发力点,中枢脚用力碾地发力,通过重心的快速前倾和积极有力的蹬地,获得超越对手的速度。非中枢脚积极有力地向突破方向蹬跨,上体前倾。侧身探肩,把身体各部分协调起来随之重心迅速前移,跨出的第一步稍大,利用快速的移动使身体尽量超前,利用腰部力量和上肢力量占据空间的有利位置来超越对手和保护球,为成功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4 建议性训练方法
  负重抗阻力练习,如运用杠铃、哑铃,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引起肌肉横断面积的增大,促使肌肉力量的明显增加。采用折返跑训练,队员从端线开始向罚球线冲刺,以手触地折返冲刺回端线再向中线冲刺再折返至端线依次跑完整场。纵跳摸高向上跳起摸篮筐(篮板下沿或篮网底沿),左右手各10次。负重跳练习时可穿沙袋背心、加重鞋或用其他负重的方法,也可负重做摸篮筐的练习。跳起后折体的练习跳起后将双脚前踢,争取在空中摸到双脚。连续20次。跳绳双脚跳、单脚跳、两脚交换跳,还可以负重深蹲、半蹲或跳深。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加肌腱的力量和踝关节的力量,来争取持球突破中更多的空间避免被封盖还能提高在对抗中进攻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邹常明.浅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7(21):50.
  [2] 黄建,张莉清.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探索[J].首都体育学学报,2006(2):83-84.
其他文献
摘 要: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以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基础,提出了如何发挥元认知能力的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元认知 元认知能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39-01  1976年,弗莱维尔在《认知发展》中首次对“元认知”进行定义,“元认知能力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对象
目的:对16例重症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16例,随机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运用遥测心率及血压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北京体育大学10名太极拳爱好者,同一练习内容,不同练习时间,心血管机能的适应情况。研究发现,在练习过程中,心率升高的幅度不大,最大心率稳定在
摘 要:目前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议指导思想存在片面性,强调标准化,偏重“竞技运动服务”;场馆管理欠规范等现象。新世纪给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提供健身娱乐指导,向产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建议体育场馆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合理布局以利资源共享。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场馆;体育工能;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
本文通过对JC7.3tex成纱棉结形成原因的分析和探讨,确认了严格把好原棉进厂质量关的条件,重点加强了清棉、梳棉两道工序的工艺研究,在合理选配工艺流程,强化设备维护基础上,
目的探讨抗病毒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带状疱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和激光组(48例)。
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在散打实战课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教学上相应采用了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教师素质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教师素质的建设,特别是老少边地区骨干教师的素质建设。要了解老少边地区教师发展现状,进行宏观调控,采取保障措施,并做好培训工作,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老少边地区 骨干教师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
目的观察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简称HDC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复发难治MM,随机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本文认为意欲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