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茶道在哪里?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5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玉莲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属下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潮》作者。
  著作《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合编)。
  福建漳州天福茶学院客座讲师。
  当我们谈到马来西亚喝茶或茶文化现状,往往将之称为马来西亚中华茶艺。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外国人来看或由当地人来解读,马来西亚茶文化还在依循着以前从中国迁移到当地的祖辈的喝茶手法。一般观念对马来西亚茶文化的发展仍离不开“怀念乡愁”的阶段,好像还没有办法用自己的方式来泡茶、喝茶、说当代的茶话。
  如果我们现在说马来西亚有马来西亚的茶道,人家一定会说我们在讲大话,马来西亚怎么会有茶道?许多人以为所谓茶道要有一定仪轨或模式才能称作茶道。还要有以四字真言来概括的茶道内涵,如:“和敬清寂”、“廉美和敬”、“清敬怡真”等等,没有四字真言挂帅似乎茶道就说不出它的真谛。又比如茶道内涵要穿上民族性服饰才能表现,茶道要拥有古老的历史才会有它的内涵。所以大家并不敢说马来西亚茶道,甚至有关其他地域已经盛行许久的茶道,大家在说时也只会用旧有观念说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与英国下午茶而已。
  我们认为:一、茶道不应该被贴上标签,比如A国可以叫茶道,B国不可以这样叫,C国需换另一名称。二、所谓A国茶道、B国茶道,不应过于强调其地域性和民族性,应归纳和着重是属于某种类型风格的茶道,以利人们学习和欣赏。三、茶道不应只看表象或理论,茶道精神往往隐藏于最基本的泡茶功夫里,比如怎样准备茶器具准备烧水、如何看待茶叶、茶水比例等等都能看出茶道用心所在和茶道真正的意义,比如英国茶道行茶时会由家里最崇高象征的女性掌席,不假手于仆人;日本茶道里的茶会主人会在客人抵达时,亲自把早有准备的干净清水倒进手水钵让客人洁手,而且准备的水不多也不少,刚刚满。这些都是所谓的茶道精神采用的极之纤细的手法。
  最近我们发现当代马来西亚少年喝茶几乎完全摆脱固有“怀念乡愁”的情怀,而且也相对地投入在享受茶道的内容中。在第五届“有时喝茶茶艺生活营”的结业交流会上,有位来自育华中学名叫湘菱的同学说:“我本来是大咧咧的一个人,经过这三天的泡茶训练,我发觉自己的动作变得慢了,变得细心了,好像比较像一个人了。”详细了解,原来泡茶时要如何倒茶才不会将壶里的茶水点点滴滴溅湿泡茶席、茶叶在浸泡时要如何安心地与茶叶一起浸泡、使用茶巾时如何不必将之揉成一团等等的茶法都让同学产生如此细腻感触。这说明只要有足够专注,处处都可以成为道,即使只是微小如拿起一个杯子或放入茶叶的手势。
  当代少年在追求自己理想生活方式时,如果周围环境没有给他们一些选择,他们就会选一些比较容易获得,但不见得是喜欢的生活方式,像这样经过茶艺生活营泡茶、喝茶新体会以后,一部分人会就这样选择了所谓茶文化的生活和思考模式。由此可发现,茶艺,并不是一般认为只属于老年人的事、或是怀旧乡愁者的事。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少年,并没有到过别国学泡茶,就在当地接受也是土生土长的茶艺老师们的喝茶方式的引导,而心中生出感动并追随,内涵虽不尽然完整完善,但也不能说它没有茶道概念了。这萌芽中的茶道,不叫马来西亚茶道还要叫什么?
其他文献
原本一直喜欢简单明了的事物,比如几笔毫墨便能勾画出的写意山水画,或者是海报上一幅画几行字然后大大的留白,平时最常接触的喝茶用具也是要极尽简约,一个玲珑剔透的白釉瓷杯就好,无需那些书法、花鸟、山水的装饰,只要专注于喝茶就好。  即便如此,当看到里里外外都绘满花纹精致到丝毫的杯子,还是会被自己的第一眼审美说服。那些杯子是美的、张扬的、个性的、色彩斑斓的。朴素的美细水长流,而华丽的美则可以撼动人心。  
期刊
老子《道德经》云:大象无形。因无形而纳万象,也就是苏轼所说的“空故纳万境”。  受这一思想的指引,中国历代的绘画、书法、诗词、园林等艺术形式都不同程度地蕴含了空灵虚静的意境。以写意山水画为倒,东晋画家宗炳云:“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迥。”看似简约疏淡的线条,或匀整,或流动,或曲折,或回环,有着刚柔、明暗、节奏与速度的变化,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创造出了幽深旷邈之境。  茶器的造型艺
期刊
爱茶之人,必有一颗玩茶的不老心。这话在恒昌泰的当家李茂鹏身上,得到了充足的验证。从雪山红梅、雪山银针,再到今年的雪山茉莉,他用自己的奇思妙想,进行着一个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尝试。  这一次,他邀请了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陈成忠,将云南的乔木烘青绿茶引入到茉莉花茶的制作中。按捺不住好奇心,刚有茶样,便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冲到茶馆,与李、陈两位老师一起开汤试喝。  单看外形,这茶与上乘的茉莉花茶差别甚
期刊
常常会听见好茶的朋友说“现在的我啊,一天不喝茶都不行,少了它浑身不自在。”或者是“去了趟茶乡,才明白茶怎么这么好。生在那样美妙的环境里,得天地的灵气,难怪喝着它都会有一种逍遥的感觉。”茶是最简单的饮品,不需要什么繁复的过程,只一勺清水就可以绽放出迷人的清香、醉人的甘醇。  但是,喜欢茶的你们,发掘过茶的另一面吗?爱上一件事物的时候,你会为它痴迷到什么地步呢?拥有它,全方位地了解它,还是单纯的希望每
期刊
2010年第一届海峡茶文化用品创意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受到了社会各界地广泛关注,为第二届大赛的开展积攒下极高的人气。2011年,第二届海峡茶文化用品创意设计大赛在一片期盼声中如期成功举办。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国内外参赛作品300多件,这些作品立意新颖,取材广泛,特别是运用了很多当前国际设计流行的多材质混搭的时尚元素,风格更加多变。在众多的获奖作品中,这里为大家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茶席作品,供读者欣赏。 
期刊
对于喜爱茶的朋友来说,茶会浸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当心中有些情绪难以消散的时候,茶总是最好的陪伴。在家中为自己和茶寻觅一个安心的角落,当夜幕降临时、当晨曦向我们微笑时、当我们的心需要慰藉时……那个温暖的角落总在那里飘散着淡淡的茶香。  安心的角落  一个茶人,应该要在家中选一个稳定的地方用来固定摆席。日本人是在屋外建一个茶寮、台湾人是在家中弄一个茶室,我们心饮。只需一个更适合真实生活的“茶角落”,
期刊
一提起宋代的书法,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苏黄米蔡。像是说自己家里的柴米油盐似的,熟极了。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口深不可测的井,你只知其深,却不知有多深。在这公认的宋代四大书家里,苏轼与黄庭坚因了诗歌广为人知,米芾的名气也大,似乎蔡襄的名气,要稍稍逊于前三者了。  蔡襄,字君谟,汉族,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诔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
期刊
中国的手工艺制造业起源很早,有籍可考的大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墨家大多是小手工业者。工艺品的产生当然首先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人们通过口手相传,制作技术不断提高,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又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性;既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让使用者、观赏者得到审美的愉悦。宜兴紫砂壶正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杰出代表。  综观紫砂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紫砂工艺正是沿着这
期刊
蔡荣章  国际无我茶会创始人。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  现任福建漳浦天福茶学院教授与茶文化系系主任。从1980年起主编《茶艺》月刊并执笔社论至2008年。  这个课目包含两个应先厘清的前题:一是“商场”;二是“泡茶席”,然后才是重点的“设计”。不是说做生意才需要讲究茶席设计,一般人在家里自行泡茶、喝茶也需要有个方便、舒适的品茗环
期刊
寻茶之路  寻茶之路较为辛苦,因为险峻的川藏线阻断,车子只能由成都从“通天之路”的青藏线进去。经过五天的穿越,从广阔草原到无人的盐碱地,从神仙居住的巍巍昆仑山口到无边无垠的可可思里,再到高耸天际的唐古拉山口,终于到达圣城拉萨。至此,高原反应也稍稍放轻,不至于一动就气喘头晕。此一路风景让人觉得身在天堂,从拉萨往林芝走,更仿佛进入江南的秀美青翠,其间松杉层叠,花草繁茂,牛羊成群,已似仙境。  清晨凝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