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狂人鲍汝润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1岁的退休教师鲍汝润,山东博兴县人,学习英语已有17个春秋。17年里,他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纪录:他用烂了5部英文字典,用坏了4台收音机,手写英文单词多达500万个,走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文测试的考场已经6次了,从41分到84分,在139所学校作过演讲。鲍汝润说:“我想用自己的事例告诉孩子们,我一个老头都能学好英语,他们只要学就一定能学好。”
  零基础学英语
  从博兴第三中学退休后,鲍汝润一直赋闲在家,1999年,64岁的鲍汝润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老而好学者益寿》的文章,里面提到:“音乐、书法、绘画、下棋、阅读和学习外语等都是很好的脑力操,尤其学习外语可以有效地防止衰老。”鲍汝润受到启发,建议朋友一起学习英语,鲍汝润的想法遭到了朋友的嘲笑,但是鲍汝润真学起来了。
  英语零基础,自学起来困难重重。鲍汝润从音标学起,绘制图画,标注好发音位置,用半年的时间,他将音标完全掌握。
  鲍汝润的家靠近铁道,他每天早上起来就去铁道边,边走路边学习英语,嘴里嘟嘟囔囔,熟悉鲍汝润的工友说,“博兴疯子”又出来了,他在学英语。
  6年时间过去了,2005年,鲍汝润来到滨州二中,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测试,进考场前,监考老师核对证件后才相信还有年纪这么大的考生。初次考试仅得了41分,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在下一年的考试中他得了69分,取得了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英语二)合格证书。
  鲍汝润学习英文,家里人分为两派,老伴坚决反对,至今也没有改变看法,在老伴的眼中,鲍汝润应该收拾收拾家、做做饭。对于鲍汝润学习英语,家里的小辈还是支持的。由于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学习英文,现在他能熟练运用各种英语语法,还能听懂广播电台的英语新闻、阅读英文报纸。鲍汝润经常辅导孙子,中考时,孙子的英语考了满分。“孩子真没给我丢脸。”鲍汝润骄傲地说。
  走进百所学校
  在鲍汝润家里,写单词的草稿纸堆得满满的,一张拼接起来的单词纸,打开十多米后还没完全展开,桌子上排满了英语书籍。一开始,鲍汝润学习英语是为了自己长寿,然而当考试得到69分后,他的想法改变了,此后他又连续考了几次,分数达到了84分。他想自己年纪这么大了,自学英语都能学好,孩子们只要想学,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他想走进校园,将自己的事例告诉孩子们,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为了把自己的学习体会传授给学生,鲍汝润确定了“行万里路,为百所学校送去《老者自学英语成才经验谈》”的目标。从2006年至今,他奔波于济南、淄博、滨州之间,行程达上千公里,已走进139所中小学校,向孩子们讲述他学习英语的经历。
  在鲍汝润数年的“传经”过程中,也有许多波折。他三次生病,很大程度上是累的。他经常骑自行车或三轮车前去讲课,有时一天要讲四场,讲课过程中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有一次,他在桓台县荆家镇、起凤镇接连作了几场报告后累病了,高烧不退,声音嘶哑,说话非常困难,当地师生将他送入医院治疗。儿女们心疼地说:“你都是七老八十的人啦,讲起课来比年轻人还拼命,这不是自讨苦吃吗?”鲍汝润却说:“自讨苦吃,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我现在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只要对孩子们学习英语有好处,我還要继续做下去!”
  最让人感觉温馨的一件事,发生在他去参加自学考试的时候。由于他年纪大,监考人员对他的身份有所怀疑,在他进入考场以后,又向巡考人员汇报了此事。巡考人员进来看了以后,给他沏了一杯茶。这让鲍汝润十分疑惑。考试介绍后,这位巡考人员找到他,问道:“鲍老师,你还认识我吗?”原来,他是鲍汝润当年在小学教过的学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没认出鲍汝润的样子,却从准考证上认出了老师的名字。于是,他满怀敬意,为低头忙于答题的老师沏上了一杯茶。
  滨州市“关爱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证书,以及市“五老”关爱工作团聘任书最让鲍汝润高兴,因为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他耄耋之年自学英语,并把所学所得无私奉献于社会这种高尚行为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有人痴迷于戏剧,人称“戏痴”,他陶醉于舞台的绚烂;有人痴迷于绘画,人称“画痴”,他沉醉于笔底的绚丽;鲍汝润痴迷于英语,沉浸于ABC的幸福。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一位60岁老人的晚年生活,往往是在家做饭带孙子。而包钢三医院退休职工张美荣的晚年生活却与众不同。从2009年开始,张美荣每年都由儿子田峰带着出去旅游,国内走遍了,儿子又带着母亲环游世界。  一年跑遍全国  36岁的田峰是包头人,事业小有成就。在7年前父亲遭遇车祸突然离世后,他和母亲开始了环球旅游,每年去一个国家。  田峰的母亲张美荣因为丧夫的打击,精神抑郁,哮喘病复发,她痛不欲生甚至有自杀倾向。田
安徽省枞阳男子黄见平失踪22 年,母亲以为他死了,每逢春节都会摆上一副空碗筷,象征“ 一家团圆”。可就在2016年1月,黄见平突然“起死回生”被民警送回了家,这全靠一群好心人18年的接力照顾,直到帮他找到回家的路。  相遇,摊位上来个陌生男子  尽管时间已过了18年,安徽芜湖的徐占英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初次见到黄见平的情景。那是1997年正月初四一大早,她的废品收购点来了一位邋遢的流浪男子,他衣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