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动症与多巴胺及其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许多研究者认为可能与遗传、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运动调节环路的器质性损害或神经递质改变有关,并且推测脑内许多神经环路及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共同参与了TS的发病,其中多巴胺及其受体在TS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该文就此相关性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其他文献
患者女,53岁,因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色深15 d收住院.入院时查体: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巩膜重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胀大胆囊,肝区无明显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肝功示谷丙转氨酶446.1 U/L、谷草转氨酶331.7 U/L、谷氨酰转肽酶421 U/L、白蛋白34.4 g/L、总胆红素363.2 μmol/L、直接胆红素296.6 μmol/L、间接胆红素
期刊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率的快慢差异,是逐个心动周期的细微时间变化及其规律.HRV分析是目前评价自主神经活性的一项无创、定量、简便易行的方法.研究表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患儿HRV下降;心力衰竭时心脏自主神经损伤,丧失对心功能的支持和调节作用,导致心功能恶化;心律失常患儿的HRV变化与交感张力增高和副交感张力降低是一致的。
吸入治疗是目前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首选方法.该文依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分别对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奈多罗米钠、肝素、利多卡因等),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素能β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速尿),复合用药及中药等在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展作一阐述,并简单介绍吸入药物的副作用和应用注意事项。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在美国,每年约有75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约有21.5万人死亡(病死率高达28.7%),其病死人数几乎与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人数一样多.脓毒症发展到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疾病的严重性逐步加深,病死率逐步升高.如果延迟识别、诊断和治疗,将会增加脓毒症的病死率,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所以早期识别和治疗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
期刊
22q11缺失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之一,大多是由于22号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端微片段22q11.21-q11.23缺失引起,其主要表现为心脏、颅面、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异常,且临床表现变化不一;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学习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等不断被发现,并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该文就其遗传学基础、临床特征尤其是相关的认知和精神障碍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体外循环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即体外循环管道与血液的接触、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缺血期间肠道菌群的异位导致血液中的接触系统、凝血系统、补体系统和纤溶系统被激活,随之各种血细胞被激活并相继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导致肺损伤。近年来人们对于核因子-kB的认识逐渐深入,发现其对于体外循环肺损伤有重要影响。该文就核因子-k
期刊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病毒唑、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疗效均不肯定且一直有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病毒唑的抗病毒作用极为有限.支气管扩张剂可短暂地改善临床症状,但是不能缩短毛支病程.多数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全身性用药的疗效不太明显,个别研究认为能缓解症状而缩短住院时间.大多研究认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支患儿基本无效.重组DNA酶I和孟鲁司特
Toll样受体(TLR)诱导核因子-kB(NF-kB)的活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TLR主要表达于小胶质、星形胶质和少突胶质,在受到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刺激时,可以通过转接蛋白MyD88和(或)TIRAP/Mal依赖性通路激活NF-kB,引起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NF-kB在惊厥引起的脑损伤过程中作为转录因子参与了急性炎症过程,作为细胞因子参与了神经兴奋和(或)神经胶质疤痕的形成。深
期刊
在儿童白血病特别复发难治白血病的治疗中,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能彻底根治的主要方法.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匹配供者,无论是血缘与非血缘相合供者,都是allo-PBSCT的最佳选择,在完善的骨髓库中可以获得30%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国内单生子女患儿中只有不足10%可以获得相合亲缘供者,限制了PBSCT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