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透视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肩负着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文章阐述了实践教育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认同、内化,进而外化为自觉的行动的功能。针对当前影响实践育人功能发挥面临的思想认识不够、形式内容单调、指导队伍薄弱等问题,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丰富形式内容、优化教师队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践育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5 — 0135 — 03
  2012年2月,教育部、中宣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全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发展愿景、社会时代精神、公民道德风貌等方面精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历史任务。高校肩负着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无疑是传播、宣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实践育人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
  高校实践育人是以社会实践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高校通过开展各种应用性、导向性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育德方式。它是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的重要途径,具有帮助大学生认知、认同、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第一,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和理论,具有高度的理论抽象性和系统概括性。大学生受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制约,会对理论本身产生认知理解难的问题,更谈不上用理论指导实践了。如果能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找准学生思想的共鸣点,搭建学生参与的平台,开辟学生乐于参与的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的理论教育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实践教育,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和接受,潜移默化的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
  认同是承认、接受和趋向与自身一致、相同、相似的价值理念,是知、情、意的统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是要真懂、真信、真情接受,受其引导、感召,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社会实践就是实现认同内化过程的有效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才能真懂真信,成为真正的精神追求。借助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感性直接的生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与人民群众的情感互动,将“写在纸上的”理论“刻到心上”,这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催生、激发和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进而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
  第三,承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大学生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转化为“行为外化”,才能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成行,体现于日常生活中。而社会实践就是实现这个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践行的现实载体,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觉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这就需要高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进一步扩展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理想和政治立场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个人抱负和行为实践中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中体悟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技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个体化,增强教育实效。
  二、当前影响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央和地方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指导和全面推进,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给出意见,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实践育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也在实际行动上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理论抽象性、当前实践育人形式内容单调、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影响实践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发挥和实现。
  (一)对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育人并没有引起学校、学生、社会的足够重视,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以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为例,当前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由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发文,但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社会实践主要是共青团在组织实施,孤军作战;不少高校因经费短缺、师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往往带有随意性,或课时不足,或缺少具体的教学及考评要求;各种校内资源整合和社会力量聚合不够,导致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影响。其次,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参与者,对参与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自觉组织起来开展实践的能力就更欠缺了,导致参与不广泛、实践流于形式,功利性强,家教、打工等社会实践形式普遍,缺少将所学知识用于服务人民和关注民生,进而增强道德觉悟,明确社会生活的目的与价值所在的实践活动。同时,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对实践育人工作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考虑到生产经营和日常工作的潜在风险和效率损失,往往不愿意接纳工作经验不足,短期实践学习的大学生,导致实践效果不好。   (二)实践育人形式和内容有待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实践育人的形式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差别。一方面,有组织、有指导、统一开展的实践活动往往主题明确,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辐射面较广泛,教育效果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学生自行分散开展的实践活动,往往受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的差异,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实践育人的内容在结合大学生特点和需求基础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度不够,活动不深入、目的性不强,不能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学生个人的认同和践行。
  (三)实践育人师资力量薄弱,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理想目标教育、道德取向教育等,这类教育只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但目前这类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力量不足,学时不够,只能优先完成理论教学,无暇顾及实践教学,导致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不够。其次,指导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也起到重要影响。个别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理解不深刻,对实践育人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在引导学生实践方面就缺乏理论的指导和针对性培育的,甚至简单理解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是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现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
  (一)加强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
  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指导的衔接互动。“实践育人共同体”是指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
  学校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把实践育人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实践教学和日常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受教育者,形成主题教育活动、科技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校园文化、专业实习等多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
  同时,面向社会,邀请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聘请政府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尽可能多地把社会资源吸引到学生实践活动中来,使实践教育活动的体制社会化,合作不断深化。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科技服务基地”等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 为学生立德树人、成人成才创造条件。
  (二)丰富实践育人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对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学时学分、成绩考评等作明确规定,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针对不同类型实践育人形式制定具体工作规划,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的掌握理解;通过军事训练增强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主题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和理解,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通过走进社会、深入街道、社区、乡村等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对国计民生的认知,强化公民意识和奉献意识;通过勤工助学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和感恩意识;通过实地调研提高学生的社会治理参与意识;通过校内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帮助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认识敬业爱岗的职业要求。通过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三)加强实践育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将广大教师纳入实践育人队伍,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增强实践育人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第一,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管理全过程,深化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第二,加强对相关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基层挂职锻炼,提高其指导实践育人工作的能力。有些教师本身也很少有机会深入企业、乡镇和社区,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具体的指导经验,导致不知如何引导学生。第三,要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便能更好的指导专业实践活动。第四,健全校内外导师队伍,发挥优秀导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动员教师参与实践育人过程,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的目标,促成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各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深化认知、增进认同、承载践行的功能,是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各高校应高度重视,从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丰富实践形式内容和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
  民日报,2014-05-05
  〔2〕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
  2014-05-23
  〔3〕刘秋蘅,蒋仁福.推动实践育人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4〕梁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屏障促进结核分枝杆菌的浸润转移.本研究探讨MMP-1基因1G /2G多态性在支气管结核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支气管结核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方法,对11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和11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MMP-1基因1G/2G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和支气管结核组织浸润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源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肠源性败血症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使用质子泵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各种社会矛盾和复杂问题呈井喷状态。面对如此困局,通过深入辨析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治理,进而科学界定两者的理论内涵,深入明晰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治理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才能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进而统一全党思想,为顺利实现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这既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必要之举,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之需,其
患者,男,62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钝痛,伴局部肿胀,以左膝骨性关节炎入院。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膝关节腔清理、滑膜骨赘切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5d,开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SSI)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24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病原菌分布、SSI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临床结果。结果 2450例剖宫产产妇
本论文根据本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Book Ⅱ Unit 2为例,将微课、翻转课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等要素有机整合,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进行教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一部定格动画电影,改编于同名的著名童书。这部影片是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第一部动画作品,也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第一部定格动画。该片荣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媒体资源已被广泛运用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本文中,笔者将浅议微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
有效地防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现就14例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本文基于信息中心网络(ICN),提出基于网内缓存的传输策略优化机制,定义和描述了基于SDN的控制协议、基于发布/订阅的网络通信模型、数据平面传输协议实现。通过网内缓存机制,能够降低内容请求的平均跳数,并提升整个网络的内容分发效率。针对信息网络在使用中的不稳定性,提出基于逐跳路由的传输优化机制,包括消息路由、消息发布、消息订阅、路由算法、以及面向不同场景下的跨网逐跳路由传输策略实现,能够屏蔽通信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