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重要性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 小实验 重要性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科学依据,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离开实验,离开生活,那么学生总会有“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深刻体会,进而使一些学生对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而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科学之旅”这节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矿泉水瓶从中部剪开,用上部的漏斗和乒乓球做了两个小实验。先是将漏斗倒置,将乒乓球放在里面用手托住,分别向瓶口吸气和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发现乒乓球均不下落。学生们对吹气时乒乓球不下落感到不可思议,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我又将漏斗(瓶口加盖)正放过来,将乒乓球放于漏斗中,向瓶中倒水,可以看到球浮在水面并随水位上升,然后我将水倒掉,将球置于漏斗中(将瓶盖取下),再往瓶内倒满水,会看到球没有上浮;将瓶盖拧上或用手轻轻堵住瓶口,乒乓球马上上浮。学生们感到迷惑不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此时学生们已是跃跃欲试了,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么简单的仪器,就可以做这么多的小实验,认识到物理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也应该是一件既有意义又非常有趣的事情。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自己亲自做许多的小实验来探究物理的奥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一些随手可做的小实验来进行教学。“土电话”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手影游戏”“纸锅烧水”使学生体会到魔术的神奇;“瓶口吞蛋”“叉鱼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模拟平面镜成像”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严谨;“拔河比赛”的游戏使学生明白拔河比赛实际上比的是什么;我还让学生在课后用蜡笔或彩笔做“颜料的混合”实验,用一盆水和一面平面镜做“光的色散”实验,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来观察“海市蜃楼”,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火柴等等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在课后,学生进行了许多小制作,比如自制了“蜡烛跷跷板”“潜水艇模型”“水果电池”“潜望镜”等。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小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延伸。
  例如,我在讲完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之后,要求学生课外做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制作针孔照相机的小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老师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太阳光经过茂密的树林会在地上形成光斑等例子来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以及小孔所成像的特点等。相似的方法在其他知识点也可以运用,如:气体的压强教学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做课本中的小实验“纸片托杯”来巩固对大气存在压强的知识的认识;在变阻器的教学之后,要求学生做“自制滑动变阻器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度”的小实验,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等等。这样,通过相应的小实验,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要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性质、适用条件、注意事项以及内涵和外延等。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如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个物理规律将信将疑,进而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讲到摩擦力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我安排学生做“筷子提米”的小实验。所用器材简单,很容易寻找,仅需一个杯子和筷子及一些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对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等作用,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非常有效的,它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学生通过经历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等过程,一方面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做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充分發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如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可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由此可见,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薛金星主编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物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史永健主编全面讲解(九年级物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及改进英语教法的需要。  [关键词]兴趣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有着十
第一部分侧脑室注射士的宁对吸入麻醉药催眠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内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strychnine—sensitive glycine receptor,GlyR)与吸入麻醉药异氟烷、七氟烷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目的并不是仅仅使一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是要在个体水平增长的同时,促使整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中实行适当分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三种不同的学生对象,全体学生均能接受的内容需占本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且需包含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方法    培养阅读能力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