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组织视野下澜湄合作机制的法律基础建设

来源 :太平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ao631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湄合作机制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面临着机制性质定位不清和法律基础建设不足的问题.本文对澜湄合作机制的性质、法律基础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索性和前瞻性研究.澜湄合作机制具有国际性、组织性、常设性和治理性,可以纳入流域委员会和宽职能类别的流域组织.从流域组织的视野来看,澜湄合作机制的现行法律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法律人格缺失、国际水法原则缺位、制度化水平偏低.根据主导国提供公共产品、参与国理性选择、法律与外交的融合等相关理论,以及出于增强流域治理的有效性、解决流域涉水集体行动问题、规范与外部行为体的互动关系等现实需要,近中期澜湄合作机制需要加强法律基础建设.具体路径包括:赋予独立的法律人格;纳入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建立集中化的信息共享、拟议项目的通知和磋商、流域环境监测、成员国行为监督、混合式争端解决、外部行为体的分类参与等一系列流域治理机制.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2010-2019年我国2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流通业发展的独立效应及两者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异质性,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产业结构升级是现阶段我国流通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且能修正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负效应”,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效应显著地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流通业发展.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缓慢,各维度指数水平及变化形态均存在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递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主力,以湖南、安徽等为辅助,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存在较弱的正向集
货币错配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我国是“非中心货币”国家,积累了大量以美元 计值的外部债权,存在债权型的货币错配,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威胁.文章利用TVP-VAR模型分析了货币错配、人民币汇率和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时变关系.研究发现,虽然我国货币错配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货币错配促使人民币汇率升值,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对宏观政策的掣肘突出.解决货币错配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利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及其构成指标进行省际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整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分析各构成指标,发现我国经济活力、创新效率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且创新效率和经济活力指数呈现低水平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而绿色发展指数呈现两极分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文章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深入研究股权激励合约特征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期权益和短期权益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激励效应,并且短期权益的激励效应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权激励制度设定行权限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与限制性股票相比,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更强;股权激励有效期越长,激励效应越强;相对于一次性股权授予,持续激励的激励效应更强.(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合约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
文章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构建中国月度金融稳定指数,实证检验信贷扩张与金融稳定的周期同步程度和内在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外,中国金融稳定指数近几年来出现较于前期更为剧烈的波动.(2)金融稳定受宏观基本面因素影响最大,与银行信贷关系最为密切.(3)信贷扩张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和结构性差异.其中,政府部门信贷扩张会危害长期金融稳定,这也是目前金融不稳定的主要来源;家庭部门信贷扩张会给金融体系带来短期动荡,但其长期效应并不明显;企业部门信贷扩张具有消极的长期累积效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指数,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城乡保险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不显著,城乡保险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保险融合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当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与推广,有序提升新型城镇化率;加速城乡各项保险的发展与完善,有效激活新型消费潜力;加强数字技术协同的发展与应用,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企业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取我国沪深A股2008-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金融投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投资在企业创新产生的经济成果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金融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对创新成果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金融投资主要通过减少现金流来挤出创新投入;而金融投资通过提升企业经营能力遮掩了其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机制,中美两国是气候治理中最重要的国家行为体.文章建立了互动轨道和关系状态双因素的分析框架,研究不同状态下中美双边气候互动与该公约进程的相互影响.案例表明,中美在该公约进程内的气候合作能够有力地推动和引领公约进程,在公约进程外的气候合作则会加剧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碎片化,同时该公约制度体系对两国在公约进程内的互动有一定的规范作用.美国的“退群”会给中美气候关系和该公约进程都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当前中美都实行积极气候政策、支持公约进程的背景下,未来两国可能共同扮
为探究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绩效表现,文章沿“信息化建设—供应链优化—企业绩效”作用传递路径,构建合作博弈视角下的两阶段网络DEA效率评价模型,结合共同前沿分析方法从管理效率、技术效率和共同前沿效率三个层面9个维度测算了中国228家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运作效率,并从企业和行业两个方面探究了中小型制造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小型制造企业供应链优化阶段的表现要逊色于企业绩效转化阶段,这是致使企业整体运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各行业内企业间管理效率参差不齐,整体上表现出企业绩效转化阶段管理能力更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