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隶属函数分析的甘薯薯苗耐冷性基因型差异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甘薯的耐低温机制,明确影响甘薯薯苗耐低温特性的关键因素,为甘薯薯苗耐冷资源鉴定与筛选及耐低温胁迫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个代表性甘薯品种的薯苗,在4℃低温胁迫处理下,测定其生理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同时观测甘薯薯苗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特性的变化,利用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较耐低温的甘薯品种。【结果】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薯苗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与低温胁迫之前相比,所有薯苗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苏薯16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最大,高达40.16%,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是辽薯15,高达3.66μg·g-1FW;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呈上升趋势;30个品种薯苗,MDA含量增加变化最大的是苏渝303;所有薯苗SOD活性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增加变化最大的是渝薯17,胁迫前后变化高达27.59 U·g-1FW,但宁紫薯1号、商徐紫1号、紫罗兰薯苗处于萎蔫濒死状态,SOD活性变化呈现负值;所有薯苗P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最高的是赣10-20,高达29.21 U·(g·min)-1,紫罗兰POD含量变化呈现负值;CAT活性上升最大的是红香蕉;APX活性变化呈上升趋势,烟薯25、红香蕉、龙紫薯6号变化最大,普薯32、商薯8号、紫罗兰变化最小;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是辽薯15,高达3.66,是商徐紫1号的5倍。甘薯薯苗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可知,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与薯苗的耐冷性呈负相关,SOD、POD、CAT、APX活性与薯苗耐冷性呈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薯苗耐冷性呈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薯苗耐冷性由强到弱:龙薯515>赣10-20>南薯010>红香蕉>广薯87>苏薯8号>渝薯17>龙紫薯6号>烟薯25>浙薯13>遗字138>甘薯166-7>秦紫薯2号>徐薯55-2>辽薯19>辽薯15>龙薯14>徐薯22>商薯19>普薯32>宁紫薯2号>龙薯9号>商薯8号>徐紫薯8号>红东>苏薯16>台湾英沟>商徐紫1号>苏渝303>紫罗兰。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杀伤作用及对其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DNA电泳以及MTT法检测半乳糖化白
目的: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周期失控有密切联系。无论是癌基因的激活还是抑癌基因的失活,最终都作用于细胞周期的调控,表现在增殖过
重大动物疫病除了给畜牧养殖行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外,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采取科学的预防手段和做好病疫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介绍了动物
论文以鹤岗矿区为研究区,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气藏类型,优选了卸压煤层气开发区块,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岩层移动对井位部署及井孔破坏的影响,完成了研究区卸压煤层气井位的逐级
我国古代部分学者的人口思想李卫东︵中共黄山市屯溪区委党校︶一、人口快速增长,会造成贫困、饥荒的思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韩非(前280—前233年)就在《五蠢》中写到:“今人有五
黄土边坡失稳形成的滑坡体是一种典型的扰动土,与未扰动黄土相比,由于扰动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导致扰动土与未扰动土在入渗特征上存在着显著地差异。这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单克隆抗体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白血病细胞通常异常大量表达其相应系性的表面抗原,所以白血病较适于单克隆抗体
目的:观察硝呋太尔联合奥硝唑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180例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属于二维层状材料,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前沿热点材料,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它们是存在带隙的半导体,这个优点解决了石墨烯的最大瓶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还发现了带隙随层数可调控,当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材料的物理厚度减少为单层二维材料的厚度时,会引起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的变化,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这些特性为制成新型电子器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我国大遗址保护涉及资金动辄数十亿,融资方式成为决定大遗址保护行动效果的关键因素。相关财政制度研究十分缺乏却非常必要。财政制度研究应遵循资源特性—事权划分—支出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