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角度审视下的高职美育及其构建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近几年受到国家的重视,不同于传统教学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现代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可是美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效果不佳,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轻视对学生进行的美育教育,导致其美育教育机制欠缺,不利于构建美育教育体制。从构建角度审视高职美育教育,并提出其构建措施。
  关键词:构建;高职院校;美育教育
  引言:美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不应忽视对学生美育教育的投入,而应着手创建和谐、文明的新型学习环境,以良好的美育教育作为根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潜力,培养新时代新青年。此外,构建良好的美育教育环境能够使教育更具活力,能够帮助学生搭建健康、积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构建角度审视下的高职美育现状
  国务院下发新规定称各院校要积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该规定是各个高职院校秉承的核心方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都应得以贯彻实施。但是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时,美育教育的实施却不甚乐观。相比于德育、智育、劳育等,美育教育在一些院校中并未得到重视,美育教学体制也处在杂乱无章的散乱状态。育人工作中的美育教育普遍被轻视,这成为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因素。美育教育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念支撑薄弱。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对于美育教育的深刻理解,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加之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并未强调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使得人们对于高职院校中的美育教育置若罔闻,其学习风气也从未向美育教育有所倾斜;第二,美育教育在各类教学手段中无法得到重视。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对于美育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美育教育只是各类教育的附属品,因此在各类教学实践中不屑将美育教育加以应用。其具体表现主要为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美育教育粗泛地归结于思想道德教育一类的课程之中,将德育与美育混淆,且不进行专门深刻的美育教学;亦或是将美育教育浅显地同心理健康教育或艺术教育混为一谈,仅在教学这类科目时捎带对美育教育的讲解,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十分不利于美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普及和发展;第三,宏观层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除了高职院校本身对于美育教育重视程度欠缺以外,各高级教育监管部门在监管及下达政策等方面也未做到出色。宏观层面的政策若无法起到足够的督促和推进作用,高职院校很难依靠自身单薄力量落实好美育教育。
  二、高职美育教育的构建措施
  1、以学生为本,合理构建美育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若要将美育教育进行普及,就应结合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等,制定合理高效的美育教育机制,从宏观层面加强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视。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将美育教育的评估纳入综合测评中,督促学生加强对美育学习的重视,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进行高效的专项教学。聘请进行美育教育的专业师资团队,吸纳更多美育教育工作者参与到美育教学工作中来,丰富美育教育教学资源,完善软硬件教学设施。
  2、将学生作為课堂主体,在美育教育中充分调动其自主性
  美育教育的实施切记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本着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设置美育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美育教育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契合,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才能够更好地达成美育教学目的。在设置美育教学内容时应贴合教学任务、贴合教材内容、贴合学生需要、贴合教育目的,选取恰当有趣的教学手段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形成让其喜闻乐见的美育课堂模式。美育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美育教学课堂中体验到参与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及实验之中,积极展开探讨或提出疑问,与教师积极配合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3、多方面推行美育教育,让美育渗透在高职院校的每个角落
  美育教育的落实不仅仅通过书面知识或课堂形式的讲授,其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日常教学环境的渗透。在高职院校的校园内,良好的美育环境有赖于浓厚的书香气息、学术氛围,也有赖于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或是精致的校园装饰等。校方可以借助学校团委或其他组织的力量,将美育教育融入进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加开展弘扬美育精神的校园艺术活动,开展主题班会等为学生树立美育学习环境,强调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结束语: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高效实施需要校方、教育管理部门、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将美育意识渗透进每个人的心中,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美育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朝红.高职院校美育研究现状述评[J].现代职业教育,2020(07):12-13.
  [2]郭冰.高职院校美育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5):73-78.
  [3]钟卫.构建角度审视下的高职美育及其构建[J].考试周刊,2009(21):150-152.
  [4]陈磊.高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12):148-151.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项目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筑项目培养基层的技术工作者与现场的管控工作者,而不只是培养研究、规划和推广项目技术的工作者,所以建筑项目专业教学管控过程中的创新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项目专业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没有把专业配置与课程安排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缺少实践性。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要按照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持续健全建筑项目专业教学的改革与管控,为社会培训出高素养的综合型管控人才。
患者男,38岁,主因“双手遇冷发紫24年,颜面部及四肢皮疹7年,加重3个月,间断发热2周”于2011年12月4日收住我院.患者自诉于入院前24年开始出现受凉后双手发紫、发红,无皮肤感觉异常,保暖后双手恢复正常,无发热,无口腔溃疡、脱发、光过敏,无关节肿痛,每年到冬季即出现上述症状加重,未给予治疗.于入院前7年冬季开始出现颜面部暗红色皮疹,以面颊部、额部、鼻尖及双耳为重,同时出现双手背侧及双脚踝暗红
期刊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对中性粒细胞表面FcγⅡ/Ⅲ(CD32/CD16)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提纯活动期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患者的ANCA IgG,分离健康人新鲜中性粒细胞,以ANCA刺激粒细胞1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D32/CD16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CD32/CD16的表达,以35名健康人为对照.同时对18例患者临床表现及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对壳聚糖复合支架与再分化软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 藻酸钠微球包被体外单层扩增培养的去分化软骨细胞2周以恢复其表型,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监测分化状态.扫描电镜观察再分化软骨细胞在壳聚糖复合支架上的生长,3周后用硝普钠或(和)透明质酸以及β1整合素特异性阻断抗体作用于该组织工程软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软骨特异性的
200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公布了使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ags,NSAIDs)建议的白皮书,现将该建议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期刊
摘要:新入职教师在入职初期能否顺利适应教师职业,完成角色转换,不仅对其自身的职业倾向性和职业持久性产生影响,而且会阻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影响我国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新入职教师职业角色的突出地位决定了对其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其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探究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对新入职幼儿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新入职幼儿教师存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滑膜组织的增生、肥厚以及骨损伤,其滑膜衬里层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迁移和侵袭是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一环.RA FLS的迁移和侵袭是指位于滑膜衬里层的FLS在多种炎症因子及其他机制作用下,移动到软骨表面,通过增加蛋白水解酶类的产生,对软骨和骨造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0.5%.RA的组织病理特征为关节侵蚀性滑膜炎、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致残.RA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多种抗瓜氨酸化蛋白的自身免疫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A
期刊
目的 尝试用gp210抗原的羧基末端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做抗原,探索一种简单实用的抗gp210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棋盘试验法建立抗gp210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分别用ELISA方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与对照组的抗gp210抗体.结果 gp210抗原的工作浓度为5 μg/ml.血清抗gp210抗体的吸光度(A)值>0.61(x+3s)为阳性.两
众所周知,同样的疾病用同一种治疗药物会出现不同的药物反应.统计结果表明,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包括风湿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的有效率约为40%~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