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蝴蝶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何晓明却整日无精打采。何晓明的爸爸常年在外,妈妈在医院工作,经常值夜班。妈妈上夜班时,何晓明等保姆睡着后,就悄悄地溜到书房上网玩“梦幻西游”。由于晚上睡得少,白天精力不集中,他的功课开始滑坡了,本来就比较差的外语落得更远了。
  上着课,何晓明满脑子都是游戏里的刺激场面,老师讲的内容他一句也听不进去。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就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课堂上的时间对他来说真是“度日如年”。沉迷在游戏中的他开始幻想:如果不上学,整天在家玩游戏多么好呀!玩个痛快淋漓……可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辍学,爸妈还会把他送回来的,那多丢人哪!
  星期一早晨,学校开大会,宣布开除了两名学生,那两名学生一个把女老师的后背上甩满了墨水,另一个用打火机把老师的辫子点着了,差点烧成秃子。由此,何晓明忽然受到了启发:对呀,让学校开除自己,那爸妈就没办法了,他们往回送学校也不要了。
  对谁下手呢?何晓明费了一番脑筋。班主任李老师?不行,他脾气不好,惹恼了会打人的。想来想去,他觉得外语老师米珊珊最合适,一来是她脾气好,二来是她经常给何晓明的作业打红“×”号。
  星期二上午就有两节外语课,何晓明把钢笔水灌得满满的,还准备了一只打火机。
  上课了,米珊珊老师一边领读一边慢慢地在课桌之间走动着。
  当米老师从何晓明的身边走过时,他拧开笔帽,朝米老师的背上交叉着用力甩了两下!
  米老师洁白的衬衣上顿时出现一个重重的“×”号!米老师的身子轻轻抖动了一下,停下了脚步。何晓明知道,该发生的事情就要发生了,他的心“咚咚”地跳了起来。旁边的几个同学都惊讶地看着何晓明。仅仅是一瞬间的工夫,米老师又照常往前走去,仍然是一边走一边领读。有几个同学窃窃私语起来……
  米老师忽然大声说:“上课不准说话!”
  教室里又恢复了正常。
  米老师就穿着那件有一个“×”号的衬衣輕盈地行走在同学们之间。何晓明的眼睛始终盯在米老师的后背上,那交叉着的两行墨水,离他忽而远,忽而近,忽而模糊,忽而清晰,渐渐地,那个黑色的“×”号在他眼前虚化成了一只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
  叮铃铃……下课了,那只黑色的蝴蝶不见了,眼前是鱼贯而出的同学们。
  这个课间,何晓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动都没动,他的内心在期待着、迎接着、煎熬着,焦急、不安而茫然。今天的课间十分钟变得这么漫长……
  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上课铃响过之后,米老师准时出现在讲台上,她换了一件红色的上衣,像一团火。
  米老师让同学们朗读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在同学们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米老师照例在课桌之间的过道上巡视。
  何晓明双手把课本端在面前,目光却从课本的上侧溜出去,偷偷地观察米老师,希望从中发现点儿什么。可是,米老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自始至终没有看他一眼。何晓明泄气了,看来,上节课的事情白做了。
  何晓明把眼睛盯在了米老师的短发上,米老师的短发是往后梳的,在脑后用一根橡皮筋很随意地扎了起来。当米老师在他身边走过时,他迅速地站了起来,把喷着蓝色火苗的打火机放在了米老师的辫梢上!
  米老师的辫子被点着了!火苗子沿着辫梢儿向上爬去!何晓明下意识地伸出另一只手,一把将火打灭了!在最后的关头,他还是害怕了,担心真的伤到老师。
  米老师回过了头:“何晓明!你想干什么?”
  何晓明涨红着脸低下了头。
  米老师没有再追问他,而是对几个朝这边探头探脑的同学说:“看什么?继续学习!”
  何晓明在忐忑不安中熬到了下课,又熬到了放学。
  同学们都走了,何晓明孤独地在校园里溜达着,等待着惩罚的降临。不知不觉间,他走到了教师办公室的窗外。
  “不行!一定得严肃处理何晓明!报告校委会,把他也开(除)了!”
  屋里传出班主任李老师的咆哮声。
  接着,是米老师的声音,有些小,何晓明赶紧贴到了窗下。
  “……这件事还是我自己处理吧,别报校委会了。”
  “要不是几个同学来告状,你连我也不告诉?长此下去,你还有没有当教师的尊严!还怎么管学生!”
  “我个人尊严不碍什么大事,可一旦把何晓明开除了,会毁了他一辈子呀!”
  “就这么算了?”
  “我想周末做一次家访,和他家长沟通一下,共同拉这个孩子一把……”
  何晓明先是觉得心里一热,接着两眼一热,眼泪汹涌而下。
  这个周末放学的时候,何晓明在校门口拦住了米老师:“米老师,您什么时候去我家?”
  米老师颇感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绽露出灿烂的笑容,说:“不去了。”
  何晓明一愣。
  “你这几天用行动告诉我,你已经不需要家访了。”
  何晓明对米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一个月后,何晓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本市最好的重点中学。
  选自《教师报》
其他文献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此战的胜利,使清朝得以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统一政权。  1583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与明廷分庭抗礼。1618年,明抚顺守将李永芳不战而降,第二年,明廷集全国47万之兵,兵分四路,企图一举消灭后金,结果被歼45000余人,
期刊
慈禧平生最崇拜的是乾隆,尤其是他的逸闻掌故。比如,乾隆独自斩杀黑熊的故事,不仅增加了乾隆的威严,也为之笼上一层神秘色彩,无形中起到巩固政权的作用。于是慈禧叫来兵部尚书荣禄和心腹太监李莲英,说自己也要效仿乾隆,杀死一头熊。  两人领命后秘商一番,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暗中派人奔赴全国各地,高价采购黑熊,然后选择“合适”的尽心调教。大约过了月余,在李莲英授意下,差役们经过“层层筛选”,把强壮的黑熊都淘汰
期刊
明隆庆二年,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被调往蓟州担任总兵,负责守卫大明的边境。  被委以重任的戚继光怀着兴奋又喜悦的心情到蓟州走马上任。可是,到了蓟州,戚继光就傻了眼,朝廷派他来这里带兵,可是这里的兵哪是兵呀,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但不会拉弓射箭,骑马格斗,就连简单的操练,也提不起一点儿精神来。把这样的兵拉到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对敌作战,那还不等着吃败仗吗?  看著这群散兵游勇,戚继光又气又急,茶饭不思。
期刊
这个冬天一直在下雪,门前小石桥上的积雪已经被碾压成厚厚的冰,小石桥的桥面变得光滑如镜。老人坐在门洞里,看着小石桥,一个下午的时间里,老人看见有八辆电动车在桥上摔倒,幸亏是年轻人,老人想,如果是上了年岁的人,可怎么得了。  天就要黑了,老太婆还没有回来。好些日子了,老太婆一直早出晚歸,不知道她在干什么。老太婆不说,他也不稀罕问。事实上他们已经二十多年不说话了,合不来,话说不到一块儿去。一说话就抬杠,
期刊
一  一九四三年,八路军历山游击队的队长杨大山接到一项紧急任务,日军要在历山建一个发电厂,从周围村子抓了很多村民,要杨大山想办法救出这些同胞,并把发电厂炸掉。  历山是山区,有十几万人口,驻扎着鬼子一个大队和两个中队。鬼子看这里工业基础好,就想利用一个废弃的厂子新建一个发电厂,控制住历山的工业命脉。鬼子对建厂的劳工看管很严,想救人或炸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大山领了任务,就马不停蹄地回队里和
期刊
一群人围在马路旁边的绿化带上,七嘴八舌,他们个个焦急万分。原来地上躺着一位老头,口吐白沫,看得出情况十分危急。人们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为老头掐人中。  这时一个小伙子挤进人群,刚才在外围他已经大体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听人说已经打了报警电话,120很快也会到来。“等120来了,恐怕晚了,还是争分夺秒吧!”说完,小伙子抱起地上的老头,拦了辆出租车就向医院飞驰而去。  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老头虽然还是昏迷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新乐县五区有个出色的年轻有为的区委书记,名字叫籍冀新。其实这是他的化名,是为了迷惑日本鬼子、汉奸、伪军,他的真名叫籍茂樽,新乐县化皮村人。  籍冀新17岁就参加了抗日队伍。在五区任宣传委员。1941年由于斗争环境十分残酷,五区区委原书记、原区长先后叛党投敌,8名同志被捕,使五区的斗争形势更加恶化。籍冀新同志主持五区的工作,毫不畏缩。他积极发动并组织群众同敌人作英勇斗争。特别是籍
期刊
1937年7月7日,日寇悍然發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张家口的龙宣怀地区也未能幸免。但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在下花园常家庄一带,长期活跃着以冷天贵为首的一支抗日游击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入 党  事情要从1942年7月说起。这个月老天爷像着了火,把常家庄的老少爷们儿热得够呛。冷天贵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时,看见家门口站着一个提着包的年轻人,操着一口陕西话说:“你就是冷天贵吧?我找
期刊
一  1924年4月25日,河北省新乐县北李家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新生命的诞生,让父亲李洛凯皱紧眉头,本来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又添了一张嘴,怎么过?李洛凯给小儿子起个名字叫“混子”,意思是穷混日子。  混子从小聪明过人,胆大心细手巧,还有股子倔劲儿。  一个秋天的傍晚,混子和好伙伴李清江、寅卯打柴回来,路过地主李洛玄家的谷子地,被李洛玄大儿子李金耀用“铁铳子”打了两枪,虽然没
期刊
下午,母亲兴冲冲地从外面冲进来,无比快乐地呼喊一声:“我中大奖了!”  屋子里,我在看电视,妻子在拨弄着手机,都没吭声。我没吭声是因为母亲的所谓中奖,一定是骗人的,这怎么可能呢?要说天上掉馅饼也不大可能这么轻易掉在母亲头上吧!妻子不吭声是因为她与母亲素来不和,这几乎就是婆媳矛盾的通病了。这也让我常常难以想象,若是她们两个都掉进了河里,我该救谁?  母亲倒是对此毫不在意,继续说,一副不把事情原委说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