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

来源 :澳门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經國務院批準,李剛任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
  李剛,男,一九五五年七月生,籍貫山東萊陽,大學學歷,原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
  李剛已於十二月十九日抵澳履新。
其他文献
沒有第一眼的驚豔,就被她所吸引,這就是澳門,一個神奇的地方……  一是澳門曾被葡萄牙管治,1999年才回歸中國;二是澳門是合法的博彩業城市;三是世界人口平均壽命排名,2011年澳門以人均壽命84.43歲位居全球第二,與全球第一的摩納哥人均壽命89.68歲相比,澳門少5.25歲;與排名全球第三的日本人均壽命83.91歲相比,澳門多0.52歲;四是澳門亞洲首富,連續幾年 人均GDP位居亞洲第一……  
期刊
當下國人都在呼籲匡正文風、改進文風。其實在我看來,既別談什麼正,更遑論什麼進,退回100年看看那個年代的文風,便能感受到那個時代華夏大地上的文風是何等生機勃勃、萬千氣象,或多或少能給今天的我們一些啟迪。  我說的文風當然主要指官場某些領域和某些主流載體上的文風。我所說的100年當然也只是個概數。這100年前是什麼?正是中華民族出現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的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和大力推進之時。  如此說來,豈
期刊
忽然收到“鄭州袁庾華”的一則短信,問我可否為馬立誠的新著《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寫個書評。我與此公僅一面之緣。是去年秋天吧,朋友問有個真誠的“老左派”到廣州來了,你願不願見他?由此有四個人小聚交談。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此公雖然頑固維護毛澤東晚年思想,不贊成徹底否定“文革”和“大民主”,卻也認同“程式民主”,並能取兼收並蓄態度,在鄭州經營“思想沙龍”時邀請左中右各派學者開講;二是歷經坎坷無怨無悔
期刊
关于澳门文化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何厚铧2006年7月11日已作了精辟的注脚:“文化产业”要作为“首个研究课题”;“文化产业可以成为一种经济力量,甚至是澳门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指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本澳经济多元的重要一环”。两任行政长官的“超前宏论”,完全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指导思想
期刊
為紀念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家、實業家鄭觀應誕辰170周年,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鄭觀應研究中心、澳門學者同盟等單位聯合主辦“鄭觀應周”紀念活動,適逢其會,追思先賢,感慨頗多……  鄭公諱觀應,近世國大賢。  鐵肩擔商義,巨手托開源。  輪船局招商,鐵廠拓漢闐。  列強虎狼意,外患內憂聯。  壯志漸落寞,隱澳撰《危言》。(注)  歷數中國難,痛定思超前。  國頹勢將傾,大匠施針砭。  立國賴工
期刊
說話是門藝術,不是張嘴就來那麼簡單,也絕非越懸乎越好。即便是平頭百姓說話,也有一個讓人愛不愛聽、接不接受的問題。若是領導幹部講話,情況就更複雜,說什麼、怎麼說,不僅是個人魅力和表達能力問題,還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關係到能否取信於民等大問題。  不少領導幹部具有深厚的理論修養和專業知識,熟悉工作實際,除非確有必要,一般講話很少用稿子,古今掌故信手拈來,現實情況了然於心,說起話來深入淺出,親切樸實,
期刊
今年冬至,和瑪雅人預言的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是同一天。不少人是在恐慌中渡過了這不平凡的一天。  說起來也是可悲,在知識爆炸的當下,有人還能被瑪雅人的預言而恐慌?早在春秋時期,我們的祖先用土圭觀測太陽法,測定出了冬至大約在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氣候變化的一個分界點。因為冬至過後,氣溫由舒適轉入寒冷。九九歌中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
期刊
最近聽到一則有趣的傳聞:澳門有百姓拿著賭場裡的籌碼,到街上的士多店裡可以買出東西來。籌碼成了貨幣。  此事若真,也是小事一樁。就事論事,不難規管,不難解決。然而,這件小事的哲學象徵意義與學術暗示效果卻非常巨大。把眼光從澳門移到華爾街,放眼望去,整個世界金融市場上,貨幣與籌碼,原本就是難以分得清的。  可憂的不是籌碼變為貨幣,而是貨幣變為籌碼。  四十年前的1973年,為戰後西方經濟帶來了黃金時代的
期刊
寒食節前夕,就一個專業問題,我請教了本院一位教授。教授突然給我回憶起先父給他上課時的場景:挾一皮包,用兩只粉筆,洋洋灑灑,才氣縱橫。教授說,幾十年過去了,先父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並且慨歎此後輾轉多個學校,再也遇不到比先父上課更好的老師,其尊敬與懷念之情溢於言表……  家姐自老家來電,她說,剛才為父親上香時,特別提到我在學校任教,一切安好,籍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是夜,為完成教研室任務,以師德師風為
期刊
蓮峰廟與正覺禪林、普濟禪院並稱澳門三大古刹。蓮峰廟最早稱“天妃廟”,因為居住在周邊的大都是漁民,而漁民一向視媽祖為保護神,為了供奉媽祖才修建“天妃廟”。而“天妃廟”靠近關閘,把關閘這個地名與廟宇連在一起,位置明確,又好記憶,於是人們便乾脆把“天妃廟”稱為“關閘廟”。  到了清朝初期,澳門商貿日漸繁榮,居住的人、過往人逐年增多,“關閘廟”難以滿足信眾祭典祈禱的需要。於是雍正元年(1723年)對“關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