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法钛白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来源 :钢铁钒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废盐酸和氯化尾气吸收液、工业氢氧化铝和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在双氧水催化氧化条件下,制备得到一系列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硫酸铝铁(PAFCS),其外观为红褐色透明液体,体积密度1.39~1.43 g/cm3,全铁与三氧化二铝(TFe+Al2O3)总含量≥10.5%,可以用作水处理用混凝剂。与市售混凝剂相比,制备所得聚氯化硫酸铝铁对高化学需氧量(COD)的垃圾渗滤液生化尾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达到
其他文献
通过高温热处理石墨毡,然后制备氧化石墨烯,并在氧化石墨烯基础上制备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与热处理石墨毡复合制备全钒液流电池正极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电池充放电试验,测试分析石墨毡复合电极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和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修饰的热处理石墨毡复合电极材料充放电性能增加。在电流密度30 mA/cm2条件下,氧化石墨烯/石墨毡复合电极电流效率高达94.713%,石墨烯/石墨毡复合电极电流效率高达96.4
对于具有混合预编码的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由于系统中硬件的缺陷会在接收的导频中引入随机相位偏移,这将使得传统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变得非常差,甚至不能估计出信道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利用来自不同射频链的导频,在同一时间段内具有相同的相位偏移,而在不同时间段具有不同的相位偏移的特性,提出了基于迭代重加权(IR)的部分相干压缩相位提取(PC-CPR)(IR-PC-CPR)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接收的相干导频做相位偏移补偿,然后再使用IR算法估计信道参数来实现高精度的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文
为探究钒铬渣钙化焙烧过程钒、铬组元与钙反应能力的差异,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以V2O5、Cr2O3、CaO纯物质为原料,采用恒温焙烧法分别制备出V2O5-CaO与Cr2O3-CaO扩散偶。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观测不同恒温时间后扩散界面的微观形貌以及产物层元素分布,分析恒温时间对固相界面反应的影响,并利用wagner方程对体系互扩散系数
针对攀西地区高钛高炉渣有效处理不全面等问题,采用硫酸法对其钛组分进行提取,探究酸浸液沸腾水解过程中底液pH值、水解温度、加料速率、陈化时间以及二沸时间对Ti4+的水解率以及水解产物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底液pH值、水解温度、陈化时间对水解率及水解产物具有显著影响,底液pH值、加料速率以及陈化时间与水解产物的尺寸大小、分散性呈正相关,水解温度则与其呈负相关,二沸时间对其影响较小。最优水解条件为底液pH值1.7、水解温度105℃、加料速率6.6 mL/min、陈化时间25 min、二沸时间
以高碳铬铁合金渣作为粗细集料来配制C40混凝土,通过对含高碳铬铁合金渣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对六价铬离子Cr(VI)在水泥混凝土中固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碳铬铁渣骨料混凝土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高于普通C40碎石混凝土。由于高碳铬渣的表面多孔和较高的孔隙率,导致用高碳铬渣制备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碳化性能优于对照组,而混凝土浸泡90 d的铬离子表面浸出浓度低于标准规定铬离子0.05 mg/L的临界允许浓度,从应用和环境的角度初步说明高碳铬铁合金渣作为骨料
在Ti-10Mo-28Nb-3Zr-6Ta合金表面构建结构致密的纳米氧化管,同时探究纳米氧化管的生长机理。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含有1 mol/L H3PO4溶液和0.9%NaF的混合溶液中,在25 V的直流电压下,氧化处理120 min,在Ti-10Mo-28Nb-3Zr-6Ta合金表面原位生成纳米氧化管;使用XRD对纳米氧化管的物相进行分析,进而得到纳米氧化管的成分;使用SEM对纳米氧化管的结构、形貌进行分析;采用HRTEM和EDS等对合金表面的纳米氧化管进行观
研究了攀钢自产高纯三氧化二铬冶炼98级金属铬的配料参数和铬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配加的还原剂金属铝会有一部分进入到产物金属铬中,为确保金属铬成分会间接限制铬收率的提高;金属铬冶炼过程较优的参数为单位炉料热量取值为3150 kJ/kg、配铝系数为0.96;添加氧化钙能显著提高铬元素收率,在CaO/Cr2O3为0.125时,铬收率最高为89.24%。采用攀钢自产高纯三氧化二铬可以冶炼出含V约0.043%的JCr98级金属铬,可满足下游用户的个性化要求。
采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石钢不同碱度烧结矿的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特征,烧结矿矿相结构与冶金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碱度的升高,烧结矿矿物组成简单化,粘结相含量升高,其中铁酸钙含量增加明显;显微结构均匀化,由斑状-粒状结构过渡为交织熔蚀结构,气孔率升高,出现骸晶状及菱形定向排列的赤铁矿,铁酸钙由他形晶形态过渡为针状形态。相应的烧结矿强度、还原性能及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有所改善。
为了明晰金属碳化物沉淀在铁合金中的形成机理,解决宏观试验无法直接研究碳化物沉淀形成初期的局限性,以碳化钛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碳化钛纳米颗粒形成过程中,碳原子和钛原子的扩散行为,考察了碳化钛颗粒形成过程中温度和碳原子浓度对原子扩散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子的扩散行为对碳化钛颗粒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扩散过程中,扩散系数较低的钛原子对碳化钛的形成起决定作用。钛原子和碳原子的扩散能力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碳原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以钛石膏、脱硫石膏和钛矿渣三种钛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石灰作碱性激发剂制作钛石膏复合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结合XRD、SEM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石灰碱激发钛石膏复合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