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拼搏的高三,是为期一年的持久战。从九月份开学到十一月上旬期中考试,高三的多数同学要经历激情的九月、高原期的十月这两个时期。开学第一个月,大家都激情饱满,准备好好拼搏一年。但进入九月底或十月份,往往发现自己效率低了,成绩上不去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标志着进入了高原期。高原期在高三会反复出现多次,它并不可怕,只要深入分析暴露出的问题,摸索有效的应对方法,就能顺利度过高原期,迎来新的进步。
问题1 效率低,时间不够用。
分析及建议:高三同学如果不懂得时间管理学的知识、不会休息,就总感觉效率低。隐藏的时间,应如何找出来呢?要觉察生物鐘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每天很想学习、精力充沛、文思如泉涌、不易走神的时间,是高峰期;而昏昏欲睡、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低谷期。高峰期的效率至少是低谷期的3倍,必须珍惜:首先应安排最困难、最需要创造力的任务;其次要寻找安静的不易被打扰的地点;再次,不要白白浪费在路上、吃饭、聊天、娱乐上。最好把自己的高峰期告诉朋友和家人,让他们在这段时间不要打扰自己。在高三全年避免不必要的人际冲突、争取外部支持,可以节省很多资源,这非常重要。此外,“夜猫子”型的同学在大考前两三天务必调整生物钟与考试时间一致。低谷期通常在餐后,此时大量血液涌向胃部消化食物,大脑缺乏足够的氧气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此时不适合做难题,因为花很长时间也未必想得出答案,于是产生“我真笨”、“脑子好慢啊”、“我不行”这类消极的内部语言,损害自信心。低谷期可做些简单的作业,或者顺应身体发出的疲劳信号干脆放松休息10至15分钟,如户外散步、听听音乐、深呼吸、伸懒腰、简单头部按摩等,再学习时会觉得神清气爽。
问题2 听复习课像听新课,好陌生啊;想自己复习但没有自己的时间,全被老师拖着走。
分析及建议:高三的各个阶段,无论好学生后进生,都要在学校的进度和自己的复习进度之间分配好时间。老师只能针对班里的中等水平确定复习进度和难度,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同学的需要,个性化的复习方案只能由自己量身定做。设想如下情景:学校的各科作业和小考都很多,而自己在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上又特别薄弱,这个知识点不解决,后面一连串的知识点都不会,该怎么办?这些起着前后贯穿作用的知识点必须在第一轮复习就把它攻克,绝不能拖拉。此时只能做出取舍,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最重要最紧迫的事,舍弃相对不太重要紧迫的事。就好比一个人双脚在地上,双手却被绑在一匹快马上,马儿飞奔,为了不被马活活拖垮,人必须在最短时间跟着马快跑。
问题3 计划得可好了,可总是完不成,受挫感强,索性不定计划了。
分析及建议:计划不是为了看起来完美,而是为了执行起来顺畅。所以制定计划宜松,执行宜严。把要做的事按照优先等级排列,计划里只包括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事,以增大计划的可行性,增加自己的掌控感。下面以三个情景分析执行计划时遇到的具体问题。情景1某同学计划一小时做若干数学题,然后一小时背若干外语单词,结果发现数学题花了2.5小时(其中一道数学题花费1.5小时也没想出来),计划全乱了。高三复习和考试,在时间分配上要算一笔经济账。独立思考固然好,但90分钟的宝贵资源全用来思考一道题,显然不经济,充满挫败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得结果,求助他人和放弃此题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高三并不需要每题必做。再来看这位同学计划本身的问题:用一小时背若干外语单词并不明智。心理学研究表明,分散记忆的效果远远好于集中记忆。可以把总记不住的外语单词写在小卡片上,用零散的时间反复背诵。情景2 住校的同学周末回家,带了一大包书,信誓旦旦地计划做这做那,结果只是看电视、上网、洗澡、睡觉,根本不想碰书,有人看了半天书,全然不知书上讲的是什么,越看不进书越着急。其实,计划周末做很多事,往往并不可行。因为住校的同学平时休闲娱乐的方式单调,一回家想看电视或上网是很自然的事。看不进书并不是“没戏了”,而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身体告诉你,我要休息了。不妨倾听这个声音,在周末索性安排一整块时问不看书也不去想学习,尽情享受完全放松的感觉而没有负罪感,放松之后再学习,效率更高。但要保证每天的生物钟高峰期学习,只在低谷期放松。情景3 放学回家想放松,先上网看小说、玩游戏、看电视,原计划只放松一会儿就写作业,却停不下来,一晚上的学习全泡汤了。其实上网看小说、玩游戏、看电视,都是容易上瘾的行为,尤其对于自控力不强的人更是如此。学习一天了,想放松一下是很自然的,可以吃个水果、洗个热水澡,但不要选择易上瘾的事。可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看半个小时电视当作对自己的奖励,让家人督促自己,就不至于没有节制。
问题4 每天统练(或晨练)的成绩让自己倍受打击。
分析及建议:如何正确看待每日统练成绩?统练只是检验某阶段复习的情况,由学校某一个或几个老师出题,考题的覆盖率、难度、区分度都很难达到标准化考试的要求,而且每个同学自己复习的节奏很难和老师完全同步,可能明知第二天要考英语,可是头一天你必须整理数学的某知识点,根本没复习英语,因此考不好在所难免。另外,每天下午放学后的统练时间是否正好与自己的生物钟低谷期重合?如果统练的时候哈欠连天,能考好倒是超水平发挥。所幸高考不在这个时问,但顶住统练成绩的压力,坚持内心对自己的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够客观看待统练成绩,听讲评时就不要用那些消极的内部语言刺伤自己了。
问题5 大考紧张,发挥失常。
分析及建议:首先,考试的心态要平和,不要期望过高。中等程度以上的同学“保八争二”即可,即保住80%的分数,争取20%的分数。其次,考试策略要得当。考试最失败的不在于有多少题不会做,而是明明会做的题没时间做,丢了分。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要考虑全局。遇到不会做的题,先作个记号,最后再做。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深呼吸的同时对自己说“我能行”。考完一门扔一门,出了考场不和别人对题。考砸了一门不要紧,东方不亮西方亮,考完的科目木已成舟,如果再去想,除了影响自己下一科考试的心情,没有别的用处。
问题6 失眠,要很久才能入睡,睡着了也不踏实,老是做梦,夜里经常醒来,醒后很疲乏。
分析及建议:入睡困难、睡得轻、早醒,三者居其一,都属于睡眠质量低。要想睡眠安,脚、头、腹要舒坦。先说脚,春秋冬三季,睡前用热水泡脚五六分钟,可助安神。再说头,躺在床上,以十指为梳按摩头部,微微的疼痛之后非常舒服。最后说腹,双手手心相叠,按照右一下一左一上的顺序贴在肚皮上缓慢划圈,反复数次,体会手心的热量在温暖肠胃。按摩的时候,把压力、烦恼抛到脑后,只体会身体被照顾的感觉。乾隆皇帝曾说,“先睡心,后睡眼。”失眠的同学往往闭上眼睛还满脑子想着学习。曾经有咨询的同学说:“每天躺在床上我都想,千万别失眠,得赶紧睡着,要不然明天数学课就犯困了,结果越想睡越睡不着。最后一次看表是夜里两点,我一想,完蛋了,现在睡着也没用了,数学课肯定犯困。结果不到半分钟就睡着了。”可见,如果把睡眠当成任务,和第二天的学习联结起来,睡不着就学不好,学不好就考不好,本来应该放松的事情就变得紧张,当然不易入睡。当睡眠不再是和学习挂钩的任务,反而放松了,睡着了。其实劳累了一天,真的需要休息了,睡眠是自然而然的事,就让自己在放松中沉沉睡去吧。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高三同学,学会放松,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让自己常常拥有好心情,才能高效地学习,轻松迎战高考。
问题1 效率低,时间不够用。
分析及建议:高三同学如果不懂得时间管理学的知识、不会休息,就总感觉效率低。隐藏的时间,应如何找出来呢?要觉察生物鐘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每天很想学习、精力充沛、文思如泉涌、不易走神的时间,是高峰期;而昏昏欲睡、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低谷期。高峰期的效率至少是低谷期的3倍,必须珍惜:首先应安排最困难、最需要创造力的任务;其次要寻找安静的不易被打扰的地点;再次,不要白白浪费在路上、吃饭、聊天、娱乐上。最好把自己的高峰期告诉朋友和家人,让他们在这段时间不要打扰自己。在高三全年避免不必要的人际冲突、争取外部支持,可以节省很多资源,这非常重要。此外,“夜猫子”型的同学在大考前两三天务必调整生物钟与考试时间一致。低谷期通常在餐后,此时大量血液涌向胃部消化食物,大脑缺乏足够的氧气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此时不适合做难题,因为花很长时间也未必想得出答案,于是产生“我真笨”、“脑子好慢啊”、“我不行”这类消极的内部语言,损害自信心。低谷期可做些简单的作业,或者顺应身体发出的疲劳信号干脆放松休息10至15分钟,如户外散步、听听音乐、深呼吸、伸懒腰、简单头部按摩等,再学习时会觉得神清气爽。
问题2 听复习课像听新课,好陌生啊;想自己复习但没有自己的时间,全被老师拖着走。
分析及建议:高三的各个阶段,无论好学生后进生,都要在学校的进度和自己的复习进度之间分配好时间。老师只能针对班里的中等水平确定复习进度和难度,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同学的需要,个性化的复习方案只能由自己量身定做。设想如下情景:学校的各科作业和小考都很多,而自己在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上又特别薄弱,这个知识点不解决,后面一连串的知识点都不会,该怎么办?这些起着前后贯穿作用的知识点必须在第一轮复习就把它攻克,绝不能拖拉。此时只能做出取舍,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最重要最紧迫的事,舍弃相对不太重要紧迫的事。就好比一个人双脚在地上,双手却被绑在一匹快马上,马儿飞奔,为了不被马活活拖垮,人必须在最短时间跟着马快跑。
问题3 计划得可好了,可总是完不成,受挫感强,索性不定计划了。
分析及建议:计划不是为了看起来完美,而是为了执行起来顺畅。所以制定计划宜松,执行宜严。把要做的事按照优先等级排列,计划里只包括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事,以增大计划的可行性,增加自己的掌控感。下面以三个情景分析执行计划时遇到的具体问题。情景1某同学计划一小时做若干数学题,然后一小时背若干外语单词,结果发现数学题花了2.5小时(其中一道数学题花费1.5小时也没想出来),计划全乱了。高三复习和考试,在时间分配上要算一笔经济账。独立思考固然好,但90分钟的宝贵资源全用来思考一道题,显然不经济,充满挫败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得结果,求助他人和放弃此题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高三并不需要每题必做。再来看这位同学计划本身的问题:用一小时背若干外语单词并不明智。心理学研究表明,分散记忆的效果远远好于集中记忆。可以把总记不住的外语单词写在小卡片上,用零散的时间反复背诵。情景2 住校的同学周末回家,带了一大包书,信誓旦旦地计划做这做那,结果只是看电视、上网、洗澡、睡觉,根本不想碰书,有人看了半天书,全然不知书上讲的是什么,越看不进书越着急。其实,计划周末做很多事,往往并不可行。因为住校的同学平时休闲娱乐的方式单调,一回家想看电视或上网是很自然的事。看不进书并不是“没戏了”,而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身体告诉你,我要休息了。不妨倾听这个声音,在周末索性安排一整块时问不看书也不去想学习,尽情享受完全放松的感觉而没有负罪感,放松之后再学习,效率更高。但要保证每天的生物钟高峰期学习,只在低谷期放松。情景3 放学回家想放松,先上网看小说、玩游戏、看电视,原计划只放松一会儿就写作业,却停不下来,一晚上的学习全泡汤了。其实上网看小说、玩游戏、看电视,都是容易上瘾的行为,尤其对于自控力不强的人更是如此。学习一天了,想放松一下是很自然的,可以吃个水果、洗个热水澡,但不要选择易上瘾的事。可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看半个小时电视当作对自己的奖励,让家人督促自己,就不至于没有节制。
问题4 每天统练(或晨练)的成绩让自己倍受打击。
分析及建议:如何正确看待每日统练成绩?统练只是检验某阶段复习的情况,由学校某一个或几个老师出题,考题的覆盖率、难度、区分度都很难达到标准化考试的要求,而且每个同学自己复习的节奏很难和老师完全同步,可能明知第二天要考英语,可是头一天你必须整理数学的某知识点,根本没复习英语,因此考不好在所难免。另外,每天下午放学后的统练时间是否正好与自己的生物钟低谷期重合?如果统练的时候哈欠连天,能考好倒是超水平发挥。所幸高考不在这个时问,但顶住统练成绩的压力,坚持内心对自己的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够客观看待统练成绩,听讲评时就不要用那些消极的内部语言刺伤自己了。
问题5 大考紧张,发挥失常。
分析及建议:首先,考试的心态要平和,不要期望过高。中等程度以上的同学“保八争二”即可,即保住80%的分数,争取20%的分数。其次,考试策略要得当。考试最失败的不在于有多少题不会做,而是明明会做的题没时间做,丢了分。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要考虑全局。遇到不会做的题,先作个记号,最后再做。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深呼吸的同时对自己说“我能行”。考完一门扔一门,出了考场不和别人对题。考砸了一门不要紧,东方不亮西方亮,考完的科目木已成舟,如果再去想,除了影响自己下一科考试的心情,没有别的用处。
问题6 失眠,要很久才能入睡,睡着了也不踏实,老是做梦,夜里经常醒来,醒后很疲乏。
分析及建议:入睡困难、睡得轻、早醒,三者居其一,都属于睡眠质量低。要想睡眠安,脚、头、腹要舒坦。先说脚,春秋冬三季,睡前用热水泡脚五六分钟,可助安神。再说头,躺在床上,以十指为梳按摩头部,微微的疼痛之后非常舒服。最后说腹,双手手心相叠,按照右一下一左一上的顺序贴在肚皮上缓慢划圈,反复数次,体会手心的热量在温暖肠胃。按摩的时候,把压力、烦恼抛到脑后,只体会身体被照顾的感觉。乾隆皇帝曾说,“先睡心,后睡眼。”失眠的同学往往闭上眼睛还满脑子想着学习。曾经有咨询的同学说:“每天躺在床上我都想,千万别失眠,得赶紧睡着,要不然明天数学课就犯困了,结果越想睡越睡不着。最后一次看表是夜里两点,我一想,完蛋了,现在睡着也没用了,数学课肯定犯困。结果不到半分钟就睡着了。”可见,如果把睡眠当成任务,和第二天的学习联结起来,睡不着就学不好,学不好就考不好,本来应该放松的事情就变得紧张,当然不易入睡。当睡眠不再是和学习挂钩的任务,反而放松了,睡着了。其实劳累了一天,真的需要休息了,睡眠是自然而然的事,就让自己在放松中沉沉睡去吧。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高三同学,学会放松,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让自己常常拥有好心情,才能高效地学习,轻松迎战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