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 “河南三农”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m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义非凡的2016年,发生过许多故事。
  这一年,从没感觉到国际市场离“河南三农”这样近,美国的到岸玉米,使中国的大量玉米价低难销,让不少河南老农下决心改变一成不变的种植习惯;
  这一年,河南省全年粮食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粮食产量十几“连增”的趋势虽遭中断,但人们对增产的追求,对土地和环境的认识,变得更加科学、理性;
  这一年,泛滥的雨水摧毁了豫北的大片庄稼,牵动了全省人民的神经;
  这一年,新经济组织、新农人、新业态,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大步推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很多地方留下了印痕……
  让我们循着数字的脉络,去回顾那些改革的故事、发展的瞬间,去品味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探寻“河南三农”光明灿烂的未来。
  1189亿斤
  全年粮食产量1189亿斤
  2016年,河南全省粮食总产量为1189.32亿斤,比上年减产24.1亿斤,减产幅度为2.0%,河南省全年粮食产量仍然保持在高位运行。
  粮食产量略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夏粮生产先后遭遇冬前低温寡照、赤霉病较常年偏重发生、收获期大范围持续降雨等多重灾害;秋粮生产中局部地区遇到了洪涝灾害、持续高温等不利天气影响。
  此外,河南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优质花生面积,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食产量略减,但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已建设高标准粮田5313万亩,已完成规划任务6369万亩的83.4%。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小麦机收率达95%以上,玉米机播率达91%,水稻直播,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河南省共落实永久基本农田10233.28万亩,超过国家规定目标27万亩。
  130个
  130个机构颁发新不动产权证书
  2016年10月26日,河南省各地开始全面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了省政府“10月底前所有市县颁发不动产权证书”的要求。河南省具有颁发不动产权证书资格的机构共有130家,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县。
  2016年3月16日,许昌县发出我省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当天,河南省政府在许昌市召开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进会,要求2016年10月底前全省所有市县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2月底前完成登记资料移交和土地登记资料整理工作。所有市县全部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标志着我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一部分,我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20万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
  2016年,河南省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每年20万人,到2020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超过100万人。
  其中,农业部门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人社部门依托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扶贫部门依托“雨露计划”开展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部门引导涉农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促进毕业生积极返乡务农创业。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省1.2亿亩耕地中,已流转391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的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20万家,经营耕地面积达1666万亩。其中,农民合作社13.2万家,家庭农场2.96万家。新型职业农民将逐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生力军”、农村创新创业“主力军”、新农村建设“领头人”。
  18.4亿元
  首批宅基地复垦券拍卖18.4亿多元
  2016年12月20日,河南省首批宅基地复垦券拍卖会在郑州举行,6000多亩宅基地复垦券全部以每亩30万元封顶价拍出,总成交额18.4亿多元。宅基地复垦券是指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县,农村宅基地及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拆旧复垦为耕地,扣除自身安置用地后节余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宅基地复垦券在全省公开拍卖,是河南省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部署,用足用活国家土地政策,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宅基地复垦券公开拍卖使农民土地权益实现最大化,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为群众搬迁与脱贫提供更强大的资金保障;能够增强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自觉将搬迁后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精准到户,实现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8个县(市)
  8个试点县(市)发展优质小麦
  2016年,河南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四优四化”总体要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滑县、永城、延津、内黄、濮阳、浚县、淮滨、息县等8个县(市)列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市),在豫北发展强筋小麦,在豫南发展优质弱筋小麦。8个试点县(市)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麥230万亩,其中政府主导示范基地175万亩,落实订单收购195万亩。
  为实现优质优价,通过与中储粮、加工企业紧密结合订单种植、收购,2016年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超过420万亩,收购价高出普通小麦市场价10%~15%,每亩为农民增收100~150元。
  2016年,河南省优化秋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发展,调减玉米等供大于求的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加快经济作物、饲用作物的种植。2016年,全省玉米面积出现15年来首次下降。扩大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青贮玉米面积由130万亩发展到200万亩,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1800万人
  1800万人喝上丹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12月通水后,河南省加快水厂建设,工程供水范围日渐扩大,供水量与日俱增。   按照工程规划,河南省受水区覆盖南阳、平頂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个省辖市,此外还包括省直管县(市)邓州市和滑县。2016年12月,河南省最后一个受水区周口市实现了通水,标志着规划中的受水区已全部通水,全省受益人口达到1800万人。
  河南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已向河南供水22亿多立方米,占全线供水量的约四成,有效破解了受水区的水资源困局,夯实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水利支撑,并且凸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
  110万人
  1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河南省2016年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努力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兰考、滑县两个国定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为此,河南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省层层签下了脱贫攻坚军令状,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省、市、县都建立了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贫困乡、村、户制度,形成了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河南省委、省政府组成10个督导组,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了4轮分片督导。如今全省合力攻坚的成效初步显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胜券在握,兰考、滑县也已经向河南省政府递交了摘帽申请报告。
  11个
  国家森林城市增加到11个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改善和保护居住环境是贴近民生、体贴民意之举,2016年的亮点真不少。
  2016年9月19日,焦作市、商丘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加上许昌、新乡、漯河、洛阳、三门峡、平顶山、济源、郑州及鹤壁,河南省已有11个城市获得这一“国字号”荣誉,在全国排名前列。国家森林城市强调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均能享受“创森”带来的绿色福利。时间回溯到2016年初,国家林业局批准河南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河南省现在已经有2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含试点),百姓有了更多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秋季秸秆禁烧不能不提。为了不让烧秸秆影响到空气质量,河南也是拼了,不仅出动30多万人次在田间地头巡查,还推广“蓝天卫士”电子监控系统,人防、技防相结合,共同守护蓝天白云。着火点当然是大大减少,尤其是国庆长假,只发现1个火点,与2015年同期156个火点数相比,降幅达99.4%,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好转。
  1+N
  “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出台
  2016年,河南省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出台完善“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抓重点,解难点,制定了15个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目前,已经出台了《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5个方案和《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等5个办法,以及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计生等5个专项规划。按照这一“组合拳”,河南大力实施“转、扶、搬、保、救”,推动大批农村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路。
  43千公顷
  厄尔尼诺影响43千公顷受灾
  2016年“三夏”期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让河南蒙灾,尤其是对农业的影响更为严重。
  早在2016年4月,中国气象局就预判,考虑到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当年的气候年景总体会偏差。2016年7月9日,新乡出现了3小时250毫米的超级特大暴雨,6小时降雨量345.3毫米,创2016年全国地级市之最;2016年7月19日,安阳市遭遇强降雨,其中,林州市东岗雨量站6小时降雨量达423毫米。
  受强降雨影响,河南省部分地区发生较重灾情。据2016年7月24日8时统计,河南省共有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商丘、信阳、济源等7市、24个县、123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40.60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39千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23亿元。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统筹指挥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克难攻坚。2016年汛期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未发生群死群伤事件,各类水库防洪减灾效益达95亿元,夺取了防汛战役的全面胜利。
其他文献
2016年,注定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三农”,正在迎来一场意义非凡的发展机遇。  回顾一年来我国“三农”發展的历程与成果,本刊特对那些备受瞩目的热词和大产业等进行了梳理和盘点,并以数字的形式,呈现了“河南三农”取得的累累硕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新农人”“三权分置”“取消农业户口”“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这些关键词让我们看到了2016年农业
期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对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和路径作出全面部署,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收入已达20万亿元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1万亿元
期刊
从泥土中来、又回归泥土,曾经是农业的本质。几千年来,农業生产总是使有机质在循环往复中完成一个个生命轮回。  秸秆还田可以留下来自泥土的大部分养分,即使烧掉也会把钾和其他元素回归土地。而把畜禽粪便沤成农家肥,更是农民的种地常识。  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绿色革命兴起,化肥、农药、地膜等石化产品、农业机械广泛应用,工业和农业两大系统终于相会。  在成功养活了越来越多地球人口的同时,过度使用化肥、农药
期刊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整整15周年。15年前,按照承诺入世后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我国取消对大豆、油菜籽等进口关税壁垒。相比于玉米、大米和小麦等粮食品种,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中,大豆是贸易保护程度最小、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品种。也因此,国外大豆随之潮水般涌入。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但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逐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共消费了世界大豆总产量的1/3左右,进口量占全世界贸易量的64
期刊
“请你拖回去吧!这批高粱,千粒重达不到我们厂的标准。”眼前堆放着60吨红缨子高粱,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品质控制经理梁丽泉给供货商打电话。“没办法,我们每个环节都有严格标准,达不到,就退货。”她略显冷漠。  “我们搞质量的,最不怕得罪人”,正值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环节,原料陆陆续续进厂,类似场景不时上演。梁丽泉每天都会到各个生产环节巡查,看看大家是否照章办事。  拐点:躺着卖酒到行业寒冬  “
期刊
这几天可把山西岚县农民王会珍忙坏了,他正起早贪黑把合作社的几千斤脱毒马铃薯种薯按照订单发到省内一家公司。  “10年前我做梦也想不到,祖祖辈辈赖以充饥的‘粗粮’能搞成这么大事业。”王会珍说,2008年他成立了县里第一家马铃薯繁育合作社,由于当时的土豆产量小价格低,村民们都不看好,好劝才只有12户入了社。  8年过去了,如今“见了好”的村民纷纷抢着入社,合作社发展到了105户,吸纳了全村2/3的耕地
期刊
2016年,化肥生产流通环节运、气、电、税等诸多优惠政策陆续取消,化肥正在由过去保障农业生产的物资开始向一般的商品转换,市场化进程跨出重要一步。  短期内,各项优惠政策的取消,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将会令企业经营压力倍增,不少抗压性较弱的企业受到沉重打击,举步维艰。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阵痛之后,市场化浪潮中的化肥产业的整合力度将不断加快,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2016年化肥产业  重大政策变动盘点
期刊
2016年“小年”特征明显  病虫害防治面积减少9.8% 2016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年份,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近63亿亩次,比2015年减少10.8%,防治面积76亿亩次,比2015年减少9.8%。  农药行业继续呈现“小年”特征 具体表现为,营收增幅下降,需求疲弱,多数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低位运行,农药价格稳定,农药市场供大于求。从总体看,2016年农药仍徘徊在微利保本期。  杀菌
期刊
近期,原材料成本价格高位企稳、化肥铁路运价优惠将要被取消、人民币汇率贬值,到港价格较前期有明显的升温,种种利好之下,企业二铵调涨氛围较为浓烈,按照目前全国企业订单来看,整个冬储数量在企业销售环节已经进行了1/3,二銨由前期的买方市场变成现在由企业操控的卖方市场,下游市场不得不在此时对二铵的采购做出选择:是暂缓采购,后期高来高走,低进低出,对当下行情隔岸观火?还是趁此价格尚未达到波峰之际,抓紧采购,
期刊
“种什么”决定了“用什么种”。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当先行。“新时期种植业结构调整,品种成为主要内容,品种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还要满足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更要满足制种生产的需求。”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说,“选育的品种不光要高产、优质、抗逆,还要应对市場需求,具备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以及多元化等特性。市场需求什么品种,我们就应该培育什么品种,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品种好是关键  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