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感悟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zh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人们在美的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陶冶和洗礼。人们通过美的教育,可以唤起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从而拓宽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开发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
  
  大自然的神奇在作家的眼中就犹如一首诗,一幅画,笔下的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海上日出很美,日照很美,阿里山的雾很美,青海的湖更美,还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在教学中, 注意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除了让学生领略作家笔下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美之外,还应该多收集、整理有关这些美丽风景的图片、解说、视频资料,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课文,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例如笔者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感受清澈的湖水、翠绿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树影。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插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朗读过后,再用多媒体播放桂林的山水片段介绍,看看桂林美丽的风光,这种审美体验,得到了升华,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从而激发学生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保护大自然,创造美好环境的意识。美好的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引导学生读出音乐的美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充满了音乐的美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朗读的美,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很重要,一篇文章写得再美,如果不能有感情地朗读,那再好的语言听着也是不美的,比如《鸟的天堂》一文当中有这么一段:“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多么美的一段文字啊,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美丽的树的那样的一幅画,然后再指导学生画出重音及停顿,再示范,读出那种旺盛生命的生气来,似乎眼前都闪动着欣喜,还可以用音乐配读,激发情感,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笔者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美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像诗歌这一类的文章更是如此,她本身就充满着节奏美,音乐美,如《听听,秋的声音》,我们要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未来。
  
  3.感受心灵的美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人的智慧美、情感美、人格美等,集中体现了社会美的内涵。 “塑造人的心灵”,这也是我们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教育最大的功用。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但凡拥有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这种体现出的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人,总是受到人民的尊敬、爱戴。教师要发掘课文中的思想主题,善于引导,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比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了朋友,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我们应该献出自己的一分爱!又如笔者在教学《搭石》一文时,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你认为美的句子,自己感悟美在哪里,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其实文中描写风景的句子不多,那么什么才美呢?学生就自然从人的行为去理解,从而找到很多表现人的心灵美的句子,有找到表现默默奉献的,有找到互相礼让的,有找到尊敬老人的,在感悟课文中表现出来的美时,从而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接着笔者又安排了一次小练笔,让学生自己找找生活中你认为哪些行为是美的,从而写一个片段。每个学生找的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美的心灵。又如笔者在《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之桥》教学后,又收集了一些现实生活中同样的一些感人事例,用短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并详细跟他们介绍了关于骨髓捐献的知识,接着叫学生写写自己的感想,绝大多数学生都写下了将来要像台湾青年那样,当别人需要时,捐献自己骨髓的意愿,从而达到灵魂的塑造。
  每个人对美的看法都不一样,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象欣赏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事物那样去喜爱语文、钻研语文、欣赏语文,进而把自己内心的美感体验抒写出来,这种发自内心的美感需求将会发挥多么大的效应啊!那么,语文课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美的体验。那将是在一篇篇美文中去品评、体味中外文库无限的斑谰文化精品时的被吸引、被陶醉的一种真正的感知美和享受美的体验。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美感效应的魅力所在!
  收稿日期:2008-09-08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教师培训体系,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教研的深入发展。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校本培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①认清形势,积极参与;②真抓实干,持之以恒;③方法创新,注重实践;④内外结合,共促发展。  【关键词】校本培训;强化;教研;发展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由学校领导组织教师紧密
期刊
【摘要】作为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的参与活动。让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活动;活动形式;师生关系    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已经正式的进入实验阶段,作为一线的老师也从实质上理解了新课标的内涵和外延,但在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感到困惑和迷茫。尤其是新课标要求下的学生活动,现通过我设计的“对数函数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创设交流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兴趣和热情,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种交流的成功感,以保持与人交流的热情和愿望。  【关键词】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言语训练    在教学中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因不属于书面考试范围而备受忽视。新理念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又是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所以,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这是客观必然存在的事实,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和提倡的。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着曲解了“多元解读文本”的现象,变成了学生主流,随心所欲,造成了“非但不能很好地领会,甚至歪曲了文本所蕴涵的人文价值”的后果。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同时,应注意对教学内容价值
期刊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框架”已初具规模,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精心的修饰这个“基本框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于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主渠道仍在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尽力创设最佳的教学境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
期刊
【摘要】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学员间亲密关系与小组合作成效的关系及其密切程度。用实验方法——准实验设计中的固定组前后测设计,用自编的一份反映合作学习成效的5个指标来测定。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通过专项训练后合作成效提高幅度较大。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以促成亲密关系与提高小组合作成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关键词】专项训练;小组合作;亲密关系;合作成效    1.研究目的意义    
期刊
1.基本情况    明明,男孩,今年7岁,前年九月份转入我园,家庭住址距我园近10华里。记得那一天,一进幼儿园,他的妈妈就滔滔不绝,说是之所以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入我们幼儿园,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们是大学所属幼儿园,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比较高;二是因为我们又是医学单位,卫生医疗条件比较好,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比较有利。当时我一边聆听家长的谈说,一边打量眼前的孩子:只见他白皙的脸上嵌着一双无神的大眼睛,口水哩
期刊
一个教育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你要想把自己的学生或孩子塑造成你渴望中的样子,只有靠激励和赞美的语言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就像植物都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一样;而挑剔和过度的批评,只能让孩子变得胆小畏怯,不知所从,或者因为逆反心理而干脆走向反面。”是的,真诚只能靠真诚来唤起, 善良只能用善良来培育, 而美丽只能用美丽来滋润,愿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多一些激励和赞美, 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在被欣赏中
期刊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了有之带来的相关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应到学生围绕问题区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对德育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集少成多,在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现代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方式在我国推广实施,取得重大成效。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深刻认识到,西方成功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合中国的社会体制和文化底蕴, 企业文化建设根本离不开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如果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管理理论实现较好融合,则可形成企业前进的动力,促进企业发展。    1.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资源    传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