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珠单抗在儿童变应性哮喘并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mc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在变应性哮喘(AS)并特应性皮炎(AD)患儿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中重度AS并AD 5例患儿临床资料,治疗均遵循AS规范化治疗联合奥马珠单抗,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A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指数(SCORAD)、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的指数(CDLQI)和峰值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AD患儿的皮损严重程度、面积、瘙痒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5例患儿在治疗4个月后,SCORAD、EASI、CDLQI和NRS评分(60.80±10.79比40.30±15.62;13.93±6.81比6.18±2.70;18.80±6.26比13.20±4.82;8.60±0.89比6.00±1.87)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3、4.106、5.199、5.099,均P<0.05)。2例患儿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过程顺利,未见不良反应。5例患儿共接受奥马珠单抗皮下注射104次,均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在中重度AS并AD患儿治疗中,奥马珠单抗可明显减轻其皮损严重程度、减少皮炎面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奥马珠单抗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使用,可提高机体对变应原的免疫耐受性和安全性。奥马珠单抗长期皮下注射,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奥马珠单抗有望成为治疗儿童AD的新型靶向药物,且可作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辅助药物。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家庭教育已成为了学校德育教育一个重要的支撑点.特别是对儿童成长的教育,起到了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家庭在
衰老往往伴随着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增加组织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浓度,可以改善与年龄相关疾病。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几年中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在与年龄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发现,补充NMN可以增加NAD+浓度,缓解与衰老相关的功能障碍,在改善年龄相关的病理生理和疾病条件方面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NMN的服用剂量、时间长短以及药代动力学过程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为其在人体中的应用提供科学证明。
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需要充分重视意识到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分析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存在的不足,从源头抓起,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人身安
幼儿阶段是幼儿情绪发展的一个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有计划的情绪教育,来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情绪,大班幼儿的这一阶段是他们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除了对知
家校共育已经逐渐成为初中教育主流,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进步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运用合理沟通技巧,加强初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势在必行.但是学生家长类型
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其组装是由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PRRs)参与的,主要介导宿主对微生物感染和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炎症小体可以识别宿主来源的危险信号分子(DAMP)、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通过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招募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促进下游炎症因子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β(IL-1β)的成熟与释放,导致细胞的凋亡,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本文阐述了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机制,以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目的系统评价雷替曲塞+伊立替康(TOMIRI方案)与5-FU+伊立替康+亚叶酸钙(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Medline(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TOMIRI与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根据所选资料进行分析并评价研究内容
近年来,柳州市第八中学大学区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坚持贯彻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了让薄弱学校得以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教育界对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然而对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来说,还是任重道远,本文就针对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
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三观”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由此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随着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