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促进乐学 提高效率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且是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打破了原先沉寂的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美术学习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发挥儿童天性展现童心世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美术课程资源 角色转变 童趣 童心 自主探究
  
  长期以来,美术教育滞留在一个“我讲你听”、“我画你摹”的阶段。大部分教师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复制品。这样的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扼杀了他们的个性特长。新课程打破了原先沉寂的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美术学习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中。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对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传统的教师角色多定位于教学的范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中一般都提早几分钟进教室,和同学们谈话,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上课铃声响后,非常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如在《水果的设想》一课中,我先让同学们互相介绍家里带来的水果,在看、闻、谈、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兴趣。根据水果的外形想象出许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把学生带入教与学的情境中,提出要求后便让学生自由地探索,教师自然地融入到学生当中,积极地参与,采用各种恰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二)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时代背景和文化变迁使这个时代的美术教育包含了重视个性、提倡多元化、注重批判性、强调人性化的意蕴。教师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重视师生知识传递关系上的变化,深入了解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聆听学生对这些经验的解释,引导学生投入个人情感,正确面对知识的冲突,促进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积累,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一)教师间的紧密配合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和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加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例如,在美术课中加入其它学科的内容,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
  (二)改善学科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要有非常丰富的知识,不能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的壁垒中,不关心其它学科的知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如《画声音》、《各种各样的线》、《认色、涂色》中,请学生听音乐、品味道再表现动态。在课堂上,通过绘画、日记、表演和观察同学的动态等,再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美术知识和各学科知识相联系。
  (三)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美术教学的首要特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让美术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生活的特点内在的相互和谐相互统一,为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如《壶的聚会》、《小小运动员》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通过真实的活动来丰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鲜活感受,这样的美术学习将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兴趣是达到目的的加油站,更是起跑点,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即学习动力。根据学生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收集资料、亲身体验的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开发,学校内部的美术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文资源、活动资源。美术教师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美术教育及美术课程资源整合的核心主体,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技巧、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等则是美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美术教育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遂昌地处浙西南,是浙江著名的自然生态区和革命老区,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山势绵绵、水库涟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是汤显祖做县令,并留下千古名著《牡丹亭》的地方。好川古文化遗址就位于遂昌县城西12公里的三仁畲族乡好川村,现代遂昌人运用古老的传统技艺使中华瑰宝也是良渚文化的珍贵遗产——黑陶,重现于世。充分地合理利用家庭、社区和地方可以利用的美术创作资源,以促进学校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校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空间,丰富创作途径,将更好地实现美术学习的价值。
  四、进行教育整合
  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各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融会贯通,不论是本学科内部的交叉整合教学,还是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重新整合教学,跨越美术学科的边界与其他学科对话、交叉、融合,而不限于美术的狭义立场。注重学生美术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的融汇,来淡化学科界线,增进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另外,跨越美术学科与生活的界线,突破纯粹的写写画画,增强学生与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与互动,重视实践能力,并获得终生有益的审美能力。
  五、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环境课程,也称隐性课程,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更不可代替,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时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提醒人们要做一个文明素质教育的人,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时间和空间,使校园环境的主题充满人文教育的文化品位,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如根据学校提出了建设快乐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的指导思想,在校园内开展系列活动,如创建艺术长廊,在长廊的作品中大多体现人文性,认识和继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如剪纸、布贴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剪纸中的寓意和故事,以民风、民俗在绘画作品中融入健康向上的主题,如:司马光砸缸、美丽的地球、校园多快乐等,激起学生的内在情感,画出对父母的爱,对家乡的情,对祖国的自豪,让学生用情用画笔来美化校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校园具有人文性。教师除了关注美术教学本体之外,还要注意教育功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文化的学习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培养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操。总之,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发展思维和多种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儿童天性,在作品中体现童心世界,将美术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相毅敏 编著 《美术新课程教学法》 开明出版社
  2、胡知凡 主编 《艺术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3、张效民 禹明 编著 《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遂昌县教研室 浙江丽水)
其他文献
练习十三——笔法十一  【练习目的】  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扭挫于豪芒。”“扭挫”即是今人多有讨论和重视的绞转笔法。清人包世臣认为绞转笔法的有无是区别唐前书法和唐后书法的关键,在《艺舟双楫》一书中,包世臣引用黄小仲的话说:“唐以前书,皆始艮终乾;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始于艮位终于乾位,笔锋点走的是弧线,笔毫绞在一起,始巽终坤,笔毫走的则是顺势、顺峰。如前面所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分析,从教材表面的可视教学内容中挖掘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的隐性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各种文化因素;教师通过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和身边资源文化内涵,提升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高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低段 欣赏教学 传统文化     美术欣赏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整体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
期刊
郑一增  1973年出生,浙江温州永强人。师从王冬龄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成员之一。  1992至1996年,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历史系本科,致力于文化史和艺术史;  2005年,受邀参加“杭州首届国际现代书法邀请展”;  2006年,受邀参加“二○一○开FUN——台北现代书法国际展”;  2007年,考取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专业为“中国书法篆刻理
期刊
应爱娜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美术教研员。现为浙江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杭州市美术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杭州市美术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2005年至今,担任浙江省省长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浙江省“领雁工程”讲师团成员。《追求真善美——城乡一体化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团体建设实践与思考》等论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4
期刊
孙宁 女,浙江瑞安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中学美术高级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先后参加中日女书法家作品联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浙江省第二、五、七届全浙大展;第三、四、五届全浙中青年作品展等。
期刊
徐安,义乌市五爱小学“十佳小画家”,六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喜欢上画画,在班里经常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鸡而出名。  平常喜欢看大画家米罗、毕加索、波洛克的作品,从中也明白了很多画画的道理,因此她的画作虽显稚嫩,但总能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手中的彩笔尽情地表现出来。  曾获得:中国郑州-新加坡地区联合举办的“和平杯”青少年儿童书画艺术大赛中获得金奖;“母亲颂”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一等奖;由教育部艺
期刊
王 晶 《思》  杭州市留下小学指导老师:姜潇航    谢佳怡《兔女郎》  杭州市留下小学指导老师:姜潇航
期刊
青田县实验小学
期刊
祁斌  别署文闲武疏,行斋。幼从沪上方敬先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后入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高研班,导师王冬龄先生。“同人道”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省国画院、浙江萧山画院特聘书画家,杭州之江画院艺术指导。  曾为《中国钢笔书法》主任编辑、《三希堂杂志》书画编辑,现为《书画教育》艺术总监。  出版有《中国优秀中青年书法篆刻家——祁斌卷》、《感受笔墨》、《同人道》等,发表
期刊
李关弟中学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学校占地面积70亩。校园内建有特色鲜明的书法碑廊等人文景观。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1836名,教职工138人。学校以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培养目标,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名列全区前茅。学校逐渐形成了以书法为载体的人文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书法比赛展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