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理论的当代价值

来源 :学理论·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重要一方,工人仅仅表现为物质劳动力,表现为商品。他所从事的剩余劳动按其本质来说,是内在的强制劳动,然而在外表上却似乎是自由买卖与协商达成共识的结果;尽管资本家身陷于资本的被颠倒了的关系中,但他却体现了这种关系的肯定的、统治的一方,因而他感到很快乐。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里,不管生产主体与客体的结合是多么复杂多变,只要主体与客体分离,工人阶级被剥削、被支配的命运就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理论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生产当事人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 F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8)08—17—03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这部宏篇巨著的时候,使用了“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1](P1011~1012)这一有别于“经济人”的全新概念,对于人们描述和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起了重要作用。今天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当年所面对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运用“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审视其发展趋势,对于工人阶级正确地把握前进方向,争取斗争主动权,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活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商品的价值这一范畴出发,彻底清算了古典经济学的不彻底性,批判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虚伪性,进而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崩溃性。
   马克思把资本规定为特定的生产关系下的产物。随着研究视角的转换,他对“资本主义当事人”的规定也在不断地深化,把不确定性及以此为基础的有限理性引入“资本主义当事人”行为模式的分析中。他一直试图向人们讲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真正目的是力图扩大支配他人的权力,告诫人们不要犯狭隘经验主义的错误,不要以账本上的数字去衡量资本扩张的数量,那样会大大低估资本膨胀的速度。
   在研究的立足点上,马克思一方面通过阐述“价值”活化抽象劳动的概念,使资本的人格化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他指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人仅仅表现为物质劳动力,表现为商品。因为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一切社会生产力,都好像不为劳动本身所有,而为资本所有,好像是从资本自身生长出来的力量,即连工人的积蓄也成了资本,因为工人的积蓄仅仅是维持劳动力生存和发展的另类物质手段而已。这样,工人的劳动只是加强了自己敌人的力量和自己的附属地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发展的高速化,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可否认,在信息时代,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大了,因而对资本家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实际上存在着某种风险。在关于资本家行为模式的探讨上,我们要像马克思当年那样,通过运用宏观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微观主体进行冷静的观察,观察其剥削工人手段的翻新。
   马克思指出,不应停留在对资本主义当事人经验动机的理解上,而应从生产关系的视角考量这些当事人的行为的客观意义。资本家在追求剩余价值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追求支配他人的权力。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存在,资本的扩张被认定为一种普遍的动机,或支配工人行为的、实现某种水平的利润和利润率的普遍准则。无论是追求更高的利润边际,还是追求高额的利润率,都不违反资本家获取更高的利润率这个普遍的动机,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一方的行为的动机规定为获取剩余价值,使马克思得以把不确定性引入当事人的行为模式的分析中去,当然,这里指的是当事人双方处于支配地位的一方。在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视域里,不仅通过对一般资本的考察规定了生产当事人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一方的动机和行为,而且还力图通过竞争即“许多资本”的相互关系来界定资本家的普遍行为。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会不断地改变其固有的习性并增添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贪婪的内容,以新的经过粉饰打扮的面容进入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现实生活中,不管资本怎样花样翻新,问题的关键是,资本的内部机体的本质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双方仍然以严酷的对立姿态存在。布鲁金斯研究所经济学家柏特里斯的研究发现,1969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的收入是最贫困的5%的11.7倍,而1995年的差距为25倍,21世纪初美国财富和收入分结构没有大的比例变化。尽管西方私有制主体型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增长,但社会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上的贫富两极始终存在,其数百年繁多的分化演变和高低起伏,并没有根本消除贫富两极对立的现象,所谓“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说法,只不过增添了分析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而已。[2](P27)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理论恰恰能够在当代资本世界的生产、分配、消费等诸多领域有效地调试人们的思想观念,[3](P30~40)使之适应新的形势。
  
   考量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主体
  
   马克思的《资本论》尽管是从论述商品开始的,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其必经的驿站。马克思以当事人双方为抽象主体,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进行生动的描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由于马克思的论域所涉及的是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程,他所分析的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及资本的积累问题,严格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具体过程尚未展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仅仅表现为由剩余价值的剥夺、资本的积累所带来的雇佣工人对资本统治的反抗与斗争,掠夺和垄断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工人和其他下层人民群众的贫困、退化,被压迫、奴役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不断增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方面是资本从直接生产者即雇佣工人身上榨取一定量无偿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的过程。这种剩余劳动按其本质来说,总是内在的强制劳动,然而在外表上却似乎是自由买卖与协商达成共识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这种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资本的再生产、或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过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力图说明隐藏在价格波动和财富分配形式后面的理解社会经济关系的钥匙”。[4](P10)马克思把已经揭示出来的历史本质放回到具体的生活世界的层面上加以阐释,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资本的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桎梏越发紧扣,这实际上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或迟或早要敲响。在第二卷马克思把资本规定为运动中的价值,更加详尽地叙述、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过是资本不断增值、工人受剥削的程度日趋加重的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更为具体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他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和规律。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不断地相对减少,总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社会生产力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以此为基础,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必然加速资本的集中和延缓新的独立资本的形成,而这在促进人口过剩的同时,必然还会促进生产过剩、投机、危机及资本过剩等社会弊端的到来。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虽然会增加,但由于以对抗性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的限制,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和实现这个剩余价值的条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推进而日益增长。所以,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5](P278)这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理论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资本内在本质的凸显,决定了存在于资本的生产过程层面的那种金钱拜物教的物质形态必然灭亡,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双方的经济政治地位必须得到符合人类社会正义理念的彻底改变,这又是马克思关于资本的颠倒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结论。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在带来资本拜物教物质形态的内在矛盾的必然爆发的同时,也必然促使工人身上的那种资本拜物教观念的消解。现实的社会物质形态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应的观念形态的变化;就工人而言,他们并不能生而看到资本拜物教观念形态的欺骗性,然而他们却是一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所推动出来的批判资本拜物教的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现实主体。马克思解释说,尽管资本家身陷于资本的被颠倒了的关系中,但他却体现了这种关系的肯定的、统治的一方,因而这些矛盾并不会使他不安,相反,只要处在这些矛盾中,他就会感到很美好、很快乐;而受这同一种被歪曲了的观念束缚的雇佣工人,却是被压迫的一方,所以,工人才会起来反抗资本的物质统治及观念统治。
  
   鼓舞资本主义世界工人阶级的斗志
  
   马克思主义所肩负的使命是“向无产阶级提供认识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吏任务,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为无产阶级指明斗争的方向和道路的科学理论”。[6](P271)在价值来源和逻辑方法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命题的证明之后,马克思又在工人阶级的伟大现实斗争中对其解放意识表现了极大的关怀。依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工人阶级及其他人民群众理应是经济社会的主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本应以工人阶级为支配主体,但严酷的现实却是,巨额资本掌握在资本家手中,工人的工资仅够维持其劳动力的存续和再生产的需要,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主体在法理上和道义上本末倒置的最鲜明、最淋漓尽致的写照。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工人的阶级意识不断增强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工人的观念形态问题的研究贯穿于整部巨著的写作之中,并使之与他对资本主义物质形态问题的研究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问题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思路。可以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不单单是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种科学方法论,而且还表现为其自身涌动着丰富的哲学内容,尤其是在资本生产过程的解剖问题上,最鲜明地体现了方法与内容的统一。马克思工人阶级“阶级意识”这个话题所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启发工人在现实社会中追求具有尊严和价值的自我。
   马克思运用严密而生动的语言论证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而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或称解放思想意识的不断激发是促进这一腐朽社会走向灭亡的极为重要的条件。马克思巧妙地将特定语境下的资本主义肌体内的一对矛盾用全新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对于脱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是资本主义关系所安排好的,用不着什么廉价的感伤”。[7](P215)马克思试图向人们透彻地阐明,资本主义时代诚非人们生活的理想状态,然而它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实际上,马克思所选择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视角,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对主要矛盾看成是他一生所关注的最基本的研究对象。马克思还注意采取一种被称为社会政策学的论据策略,指出,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不断觉醒展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工人阶级展开斗争的成果,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向更高的社会形态迈进的一种重要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方法。在当代,为了使广大的工人朋友掌握这种方法,共产党人要在鼓舞工人革命的洪流中奋勇当先,在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中鼓与呼,鼓舞他们勇敢地战斗,以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
   简言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现实的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由劳动主体和劳动客体有机结合构成的复杂系统的运作过程”。[8](P148)不管这种结合和过程是怎样地复杂多变,只要劳动主体与客体分离,工人阶级被剥削、被那种在扭曲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权力格局支配的命运就不会改变,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理论就仍然能够在资本世界中对工人运动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J].中国社会科学,2007(1).
  [3]孟捷.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7(1).
  [4]裴小革.财富与发展——《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张应抗.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7]孟氧.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刘冠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J].文史哲,2006(6).
  (责任编辑/王丽君)
其他文献
含硫化铁硬结核体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核心问题是采煤机能否剥落硬结核体,以兖州矿区16上#、17#煤层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含硫化铁硬结核体薄煤
忧患意识作为人的意识内容和意识现象之一,它是人们为自然或人为的祸害和灾难而担忧思虑的社会情感及其引发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居安
为了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安全性能及提升能力,对原辅助提升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矿井辅助提升系统提出了优化方案,重点对矿井辅助提升系统中的提升机改型、天轮位
采用弹性-幂律塑性本构模型来考虑材料的应变硬化特性,基于Hencky全量理论和Von Mises屈服准则,用应力解法统一导出了有强化材料圆形压力孔道体孔道附近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和
现代培训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是对传统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是人类教育发展的文明成果。党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必须树立现代培训理
为了满足煤矿企业对煤矿事故救援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的煤矿应急救援通信系统,介绍了煤矿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搭建无线MESH网应急救援通信
为研究坡度、坡向和海拔等地形因子对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复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选择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采样,以1 m等高线图为基础图件在GIS平台下对等高线图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DEM,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复垦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坡度与有机碳呈显著单峰型曲线关系,二者拟合较好;坡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民主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维护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民主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
对不同晶粒尺寸C-Mn钢低温缺口及裂纹断裂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196~-30℃范围内,细晶钢的缺口断裂韧性显著高于粗晶钢;而在-110℃时粗晶钢裂纹断裂韧性接近或反而高于
据权威媒体报道,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最近举办的全球最伟大哲学家评选活动中,马克思最终以27.93%的高得票率荣膺榜首.其实,这已经不是马克思第一次独占鳌头了.1998年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