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保护与利用现状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u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的考古遗址是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的地方,它见证和承载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因此遗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社会及人文价值。考古遗址主要包含都城、陵墓、古代的宫殿及其建筑群、宗教遗址、原始部落和一些交通水利设施等。如长城、故宫、古运河、兵马俑等。
  受到城市化發展的影响,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主要的矛盾,传统的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方法正在受到城镇化建设的侵害,为遗址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要在遗址的合理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发展城市化建设,要积极地将遗址保护与社会、城镇建设、传统文化、人民生活等进行统筹规划,以此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遗址相关概念阐述
  遗址是从历史学、人类学、审美学等不同方面展现出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人类工程、自然和人类联合工程或进行考古研究的地方。其中考古遗址是人类通过考古挖掘发现人类历史活动的遗迹,可以让人们对古代或历史上人类的活动和文化有所了解。这些遗址在考古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动和发展,一些考古遗址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我国的考古研究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重要难题。
  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现状分析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遗址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考古遗址保护工作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考古遗址保护的有关通知,要将遗址保护与当地的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通过考虑群众的利益、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考古地质进行利用等方式加强保护力度,努力做到既要保护遗址又要让城市建设、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有效解决考古遗址被动保护的问题。虽然我国的遗址保护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重点关注,对有关遗址保护与利用做出重要的指导批示,但最终考古遗址的保护工作未能获得相关法律的保护。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一些地方政府对遗址保护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具体的保护举措,只是对一些遗址做出保护规划,但具体的实施过程却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由于资金投入、具体实行保护的单位和机构其职责范围不明确,容易对保护规划范围形成我行我素的局面,从而造成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经济环境建设形成矛盾冲突,使遗址保护工作面临不利的局面。因此考古遗址的保护工作极需要法律手段来增强对其保护力度,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对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此促进遗址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其次利用技术手段增强对遗址的保护力度。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的遗址保护工作中依然有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其主要包括对遗址的保护规划区、安全展示规划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等。保护规划区可利用GIS技术和地理学,在较大规模的遗址中引入该技术,对遗址的环境和地理分布、保护范围做出规划。安全展示规划技术要结合多方面进行技术展示,如利用考古学对遗址的展示复原进行设计、以遗址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展示设计规划、结合城乡规划对保护范围内的群众、景观规划等做出调控和安置。还要加强对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如入侵警报、视频监控、巡更系统等。
  目前,我国在遗址利用方面主要通过展示手段向人们传递遗址的历史信息。遗址的展示主要是直接和间接展示两种。直接展示是到遗址的现场参考,让人们通过直观感受来了解遗址的规模、材料等。间接展示的渠道比较多,如有关的考古遗址的书籍、影视作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VR全息影像)等。
  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简析
  目前在我国范围内重点文物和遗址保护地址大小约1300处,其中大遗址约500处(古遗址约295处,古墓葬约130处),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很多遗址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仅存有少部分。现阶段我国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保护、价值和作用几个方面开展。如保护大窑文化遗址,利用其革命主义教育发挥其社会和教育价值;对三星堆遗址、丝绸之路沿线的遗址保护和利用可创造旅游价值等。而在国外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欧洲作为近代考古学研究的发源地,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对遗址的搜求、挖掘、保护、利用和美化城市进行了有效融合。
  首先由专管机构进行保护。如采用博物馆代管、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等方式。其次是利用政企合作,促进遗址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如地方政府要综合考虑保护范围内的城市改造和遗址保护与利用两方面内容,以推进城镇化进程和遗址保护为目的,与相关的城市建设性民间企业签署遗址保护发展战略,通过对古代文物、建筑的保护,促进旧城(或乡镇)改造和城镇化发展,促进古城或古文物保护与城市化建设和谐发展。
  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着手。整体保护的方式有创建遗址公园、遗址和风景区或旅游区结合、创建遗址森林公园、遗址与现代农业或城市园区结合等。局部保护可创建遗址博物馆或部分遗址展示区等。对于一些还未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的遗址,我国可借鉴一些国外经验加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比如德国利用遗址建立了公园和博物馆;法国不仅对一些特殊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而且利用该保护区域改善了当地的居民生活环境;意大利将遗址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进行了有效利用,把遗址保护和利用与生态、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在日本和韩国通过结合遗址的周边环境和建设艺术,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公园等。总之对于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科研项目是永恒的主题,我国在遗址保护和利用过程中要结合美学、建筑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开发遗址更多的价值。
  遗址保护与发展利用重点问题分析
  遗址保护和管理面临很多困难和矛盾。首先是遗址资源会受到自然环境的不可抗力的破坏,如地震、风化、洪水、火灾等。其次是遗址本身的资源属性。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对遗址文化的破坏和影响。遗址的展示技术与手段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展示内容不全、展示方式简单、一些展品缺乏观赏性、展示的讲解制度不完善、一些遗址由于受到城市建设的破坏无法实现原址展示等。   遗址展示利用模式的主要问题:第一在开发中受到破坏。如一些旅游单位为发展旅游和经济效益对遗址进行过度开发,使得一些遗址虽然被修复却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第二没有法律保障,我国对于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虽然很重视,但没有规范的法律条款,使得遗址保护工作进展缓慢。第三遗址保护与利用在社会活动中缺少宣传力度和群众基础。
  一是遗址保护与土地问题。由于遗址保护工作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土地、水利、土地规划、城建等。有关的遗址保护单位或部门职责权限受限,加之没有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保护工作无法全面开展。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遗址保护与土地之间的协调力度,促进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和民生之间的问题。遗址保护中涉及很多民生问题,如拆迁、移民、安置等。在实际工作要依据民生要求将其与遗址保护建立共同的目标,要尊重当地群众对遗址的保护愿景,积极建立民生发展和遗址保护相结合的机制,从而促进二者的统筹规划和发展。
  三是和财政制度与需求问题,在保护工作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而很多地方政府对于遗址保护没有设立专门的财政资金,导致保护工作不能有效落实,所以当代政府要加强对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财政支持。
  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第一在保护和利用工作开展之初,要树立该区域内地方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及思想,将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和振兴乡村、传承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促使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能够顺应区域文化发展与建设,从而确保遗址保护与利用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相互融合和统一发展。
  第二是加强对遗址的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护。如在村庄或建筑遗址集中的地方,要结合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生产生活、人文等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可借助遗址开发旅游资源,如景区休闲游,积极构建旅游产业链,使其辐射周边。
  第四要注重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过程中,要对历史遗址进行科学的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防止过度开发与利用对遗址造成损害。
  第五深入挖掘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推进遗址的文化传承,创建多种遗址主题形式,如遗址公园,革命遗址保护区等。如在对红色革命遗址(或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要充分考虑其教育和历史意义,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展示,让参观人接受革命精神主义教育等。
  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保护与利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社会、传统文化和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可促进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要發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通过对遗址的展示,为人们传递遗址的历史信息和教育意义。
  第二要发挥传承作用。通过博物馆的收集、保护、展示和宣传,能够将遗址做到有效的保护,并将其历史信息进行正确的传递,有利于促进这些历史信息的传承,激发人们对遗址的保护、对文物知识的学习欲望。
  第三发挥观赏作用。遗址博物馆的旅游和旅游文化建设是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的产物,博物馆虽然不是旅游地,但是遗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却和旅游业有紧密的联系,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资源本身就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因此博物馆要积极展现遗址的观赏价值。
  第四发挥示范作用。遗址博物馆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要对其进行充分复原或仿制,通过利用古代建筑的艺术形式应用到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从而实现对历史建筑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总之依托于遗址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保护、利用和展示作用,在社会和公众活动中加强对遗址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遗址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为遗址保护与利用提供有利的平台支撑。
  结合当地地区供给侧改革,建设相应的遗址公园,以此加强对城市化绿地保护或旅游景区的规划与保护。遗址公园是集遗址的历史背景,开发及科研、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功能性公园,可增强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展示意义和作用。
  对遗址公园的保护可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是把遗址的范围进行规划进而借助政府的专项资金来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第二是将遗址的历史资源依据保护要求和地方市场的供给侧改革进行结合,打造观光、休闲公园或景区,促进地区经营发展和保护工作的完美融合,彰显遗址文化的独特性。
  对遗址公园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突出文物保护这一核心要素,同时可在其保护范围内打造和开发有关的产业文化或环境建设等。第二,利用公园的历史背景和资源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增强历史文化体验感,通过多元化方式拓宽遗址文化的发展空间,使其与现代化技术、文化实现互动。
  如历史文化中的音乐、礼仪、服饰、饮食与现代元素结合,大力发展地区旅游产业等。如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增强观光体验感等。
  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点是挖掘其历史价值、讲述历史故事,从而对人们起到滋养心灵的作用。因此要在文物的“四梁八柱”作用下,切实将保护和利用工作落到实处,让文物能够活跃在人们生活和思想中。“四梁”是对保护工作提出的主要任务,即扩大遗址保护单位(或博物馆)的开放能力;促进文物的利用;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文物价值传播;对不可移动文物逐步实现其经营性价值。“八柱”是对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即以保护为基础,服务为目的,文化价值为导向,以科学的精神和社会公德为准则,展示文物利用的负面清单,从而制定与文物利用有关的制度或文件,创造良好的文物保护与利用环境,最终达到保护与利用的统筹和规范化。
  文创产业是城市化发展中挖掘城市文化创新的一种具有特色化的文化项目。在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引入文创产业是对挖掘遗址历史价值的一种创新形式。
  如在遗址公园建设中设立静态和动态结合的实践体验。静态体验是要创建功能性建筑、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景观小品(或历史雕塑)、新奇的文物展览、图片展示等。而动态体验可借助建筑物、布景、设施或道具等增设实际参与和体验功能区,简单来讲就是实践拓展项目。
  此外也可打造“遗址景区+非遗”的文创模式,即将遗址景区建设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地区的遗址和历史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文物管理所
其他文献
“水立方”不仅是一个独特的建筑形式,更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运动的比赛场馆,“水立方”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别致的造型以及内涵深厚的设计理念赢得了世
期刊
  肝衰竭(liver failure)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蛋白质组变化,筛选疾病关键蛋白质分子,为研究结脑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应用多重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会议
电子白板是一种实用性较强、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将电子白板应用到教学中,可实现传统与现代教育的密切结合,可以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新课改
她曾在火柴厂干过3年临时工,后来两赴南极参加科考。她就是山东慧敏科技有限公司的“女当家”周惠敏,一个成功的女科学家,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一个成功的女人。    1978年3月2日,我踏上北上的列车,听着长鸣的汽笛,心情异常激动。命运真的很神奇,就在几个月前,在火柴厂上班的我还在梦想并实施着一个长远的计划——“每个月攒下一元钱,等退休后到北京玩一圈!”而现在,我却要到北京上大学!  上大学,当科学家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由于思维逻辑的欠缺,往往难以完全接受课堂的知识内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指
  细胞免疫功能在人体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转归与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与T淋巴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应用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评估细胞免疫功能已成
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试商的方法及商的定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商的定位方法,归纳和概括能力也得到培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实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作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曾经成为政府与医疗机构工作重点;长期以来,从事传染病诊治与防控的医务人员,不惧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为传染病
  肿瘤恶病质和营养不良是导致肿瘤患者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常规的营养支持虽然提供了充足的热卡和蛋白合成底物,但却不能很好的逆转应激时的蛋白分解代谢状态。研究表明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