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j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语言口语化,写作时文句不通、表达生硬等语文学习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重语言材料积累、轻语言经验积累的教学误区有关。笔者赞同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观点:“语文课应该把语言经验积累放在首位。”并认为语言积累不等同于语言经验积累,语文知识的习得并不代表语言经验的丰富,而借助语文学习活动能丰富学生语言经验。
  【关键词】积累  丰富  语言经验  语文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72-02
  有人说:“教数学清清爽爽,教语文常常是笔糊涂账。”语文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相通,涵盖颇广。乱花迷眼的老师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地教,照本宣科的老师会当作内容分析课、思想教育课来教。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据此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语文课应该把语言经验积累放在首位。”吴教授的话,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语言积累不等同于语言经验积累
  “语言积累”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新话题,《语文课程标准》就有明确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一线老师也据此努力践行。然而,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语言口语化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而写作时文句不通、表达生硬的也为数不少。究其原因,恐怕与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语言材料积累、轻语言经验积累有关。
  对语言积累的理解,我们的学生往往停驻在做“语言搬运工”的层级,用背诵、摘抄等方式把词句、语段等语言材料留在脑中,可是诸如语言感觉的触动、表达意识的唤醒、文字表现力的敏感度等更为重要的语言经验却被忽视。所以,我们领着学生去郊游时,学生会看着草坪说:“多绿的小草!多美的花啊!”指着傍晚的天空会说:“一只鸟飞过了!”却鲜有人会说:“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也不会说:“瞧,落霞与孤鹜齐飞!”当积累语言与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成为两条平行线时,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真实发生了吗?不,没有。所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浅白的语言变得灵动,就需要积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
  什么是语言经验?语言经验是个人从学习到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体验与积累。语言经验折射着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形态。比如现代社会,有的学生频繁接触互联网,他们的语言表达就会时不时蹦出一些网络俗语、卖萌系语言等。如果我们不能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正向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那么粗俗、時髦的新兴语言就会淡化时代文明和悠远文化。
  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由粗到细、由俗到雅这样一个发展关键期。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更应该把语言经验的积累与丰富放在首要位置,以逐步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质量,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二、语文知识的习得并不代表语言经验的丰富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属于语言经验的积累呢?我们可以通过厘清语文教学、语文要素、语文知识这三者与语言经验的关系来明确。
  (一)本质上讲:语文教学是对语言经验的改造和重建
  杜威认为,任何认识过程都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语文教学也概莫能外。因此,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应该是学生当下的语言经验,并通过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新经验,来帮助他们完成经验改造与重建。而语文知识则是学生改造与重建语言经验时的工具。有了语文知识,就像有了锄地的锄头,但垦荒还要经历语言学习的过程。比如,许多学生都懂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及使用的意义。如果判断“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属于哪类修辞,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比喻!”但要真正品出在辽阔绿野上见到这清清亮亮的河的欣喜,要将这灵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经验,就不仅仅依靠语文知识可以达成。
  (二)内容上看:落实语文要素和积累语言经验密切关联
  自2019学年起,全国各小学1-6年级学生均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学习。而统编教材最显著的一大亮点就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导语中都编排了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比如,从笔者梳理的四年级上册单元语文要素来看,一、三、四、五、八单元都有明确的语言经验积累要求。像“讲故事”“复述”“感受新鲜生动的语言”之类的,既是语言经验的积累,也是语文要素的落实。
  (三)形式上看: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利于语言经验积累
  过去,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采用讲解、灌输模式,学生所拥有的语言经验被忽略,对学生而言,学习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学生就没有主动建构语言经验的兴趣。这些被动获得的语言知识,令学生不太会使用,也没有运用的积极性。这就造成了积累语言,却没有积累语言经验的学习现象。其实,语文教学的本意应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使其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具体场景下能熟练地使用语言。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倾向于内容分析式的学习,所习得的语文知识只对语言能力的提高起间接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它不是按照语言能力来组织教材的,也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面对生活实际中可能的需要使用语言。学生无法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语言沟通能力,也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些知识难以和学生日常使用的语言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学生缺乏语言经验的积累。
  三、借助语文学习活动丰富学生语言经验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为我们丰富语言经验带来了契机。通过教材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中载入了许多语言优美的名家之作。比如,三年级下册编入了冰心写的《肥皂泡》一文,原来五年级组诗《童年的水墨画》也下移到这册教材中。我们能感受到编者力图从低中年级起,就以美的语言熏陶学生,令他们获得更高雅而美妙的语言经验。原本,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外国的名人故事较多,而新的统编教材的选文则更重视外国当代文化生活及外国儿童故事的介绍,以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此外,新教材中增加的“小练笔”“阅读链接”等课后练习也直指表达能力的训练。由此可见,统编教材在编写时已充分考虑到积累语言经验的需要。我们可以将课文当作例子,用课文来教好语文。   (一)把词语教学改一改:在有趣的词串采撷中,指引学生发现课文语言的秘密
  词语教学是常规语文课上较难省去的环节。词语教学,如果仅为了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扫清路障,则学习过程单调不说,还低效耗时。其实,吴忠豪教授提到语言经验不仅包括语言材料,比如词语、短语、各种句型等;还包括语言运用的经验,如词怎么用,词和词怎么搭配,词和句怎么组织,句子怎样连贯等,此外,语感也是一种经验。所以,丰富词语经验,可以把词语教学改一改,将一些词语分类后串在一起,形成有趣的词串。
  (二)把品读形式换一换:在角色的变化中,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精彩的课文语言
  吴忠豪教授指出用什么方法把新鲜、陌生的语汇输入学生的语言仓库里?最好的方法是朗读、背诵,通过熟读课文让学生形成语感,获得语言经验。比如六年级上册的《草原》一课,传统教法是由老师带着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入文本,想象画面,品读优美语言。但这节课上老师改变教学“角度”,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为远方的客人介绍美丽的内蒙草原。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化身为小导游。他们仔细研读文本,反复揣摩,最后用课文语言加上自己的体会把老舍笔下的草原之美介绍得淋漓尽致。此外,在教学《开国大典》时,老师也可以设计将课文切换到与生活视角重合的位置,通过让学生扮演工农代表、到会记者等身份,分别将会场布置、典礼过程、阅兵仪式等用现场直击的形式播报。这样一来,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大大增强,从语言经验的内化走向表达应用,使课堂生机勃勃。
  (三)把学习难度调一调: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经验
  當学习和运用挂钩时,学习变得灵活了。同样一篇课文《在柏林》,如果这样发问:“请大家阅读这篇微型小说,看看它有哪些写作特点?”与下面的任务驱动,悬念牵引的学习方式相比,难度小得多。但学生的语言经验的积累效果却差很多。一位老师在教学开篇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六幅战争照片的方式导入,其中五幅表现的是战争的宏大场面,一幅是通过拍摄怀抱洋娃娃而哭泣的女孩和装上假肢行走的男孩来体现战争的照片。起初教师让学生猜哪幅照片获国际摄影奖时,学生猜得五花八门。而当他们学了课文,随着教师的巧妙引领,理解了作者选材“以小见大”、情节处理“以奇制胜”以及留白处“以少胜多”的写作匠心时,再回头看那六幅照片,学生一下子发现了视角独特的那幅照片。教师引导学生为获奖照片创编颁奖词时,学生不自觉地结合课堂中学到的小说特点,点评了照片。如有位同学这样说道:“这张照片以小见大,通过孩童的哭泣、残缺的身体,无声控诉了战争的残忍。”
  (四)把作业类型变一变:在真实的语境中,鼓励学生将积累的语言经验学以致用
  宗璞的《丁香结》,学生对结尾处理解总有困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解读这句话,学生很容易照本宣科地记忆。于是,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同学们设计一种情境,能用上课文结尾的这段话去安慰或劝说某个需要帮助的人。”结果,学生完成了一次迁移运用型“深度”学习,用宗璞的这段有深度的话劝慰了高考失利的表姐、生了重病的爷爷……在语文文字的情境运用下,也加深了对文字本身的理解。
  总之,我们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忠豪.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J].基础教育课程,2019.07
  [2]刘仁曾.关于“积累语言经验”的几个问题[J].语文建设,2019.09
  [3]吕映.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要素分析[J].小学语文教师,2019.04
  [4]蒋文棣.论现代语文教育对学生语言经验的偏离[J].武夷学院学报,2009.02
  [5]刘荣华.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编排价值及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2019.7-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53-02  【案例背景】  语言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为了能在应试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牛津版英语教材中,Reading这部分就在无形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教育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固有的思维模式,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逻辑性,
期刊
【摘要】课前预学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本文从中职英语预学现状出发,阐述英语预学的重要性,并提出预学的有效实施策略和预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的预学真正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中职英语 预学 高效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48-02  英语教学一般分为课前-课中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科目,同时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改变思维,应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法对学生展开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也是语文教师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流传下来,这意味着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些传统的文化却慢慢远离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忘传统的文化。出现这样的现象,的确让人非常痛心,最重要的是这完全不利于对下一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经典诵读这一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存在着较大差异,想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需要采取分层教学活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活动中,从教学各个环节入手,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文章中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几点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关键词】分层
期刊
【摘要】素材积累是语文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质量以及写作兴趣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将目光从语文教材教学中扩展开,多角度、多方面地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有效积累与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學 素材积累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70-02  素材积累其实并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读赏写”的教学方法,是以鉴赏为主要桥梁,以此来连接写作与阅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内化、表达个性化的认知规律,使其在自主阅读、文章鉴赏以及提取应用上能够有效应用,这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能够发展学生个性化品质,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积极拓展思维,提升品质,能够在写作中提高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快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提升语文的核心
期刊
【摘要】在漫长的语文学习生涯中,语文素养是围绕学生和教师的终极话题。“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一直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点。在不间断的研究中,教师发现:名著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阅读名著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那么,名著究竟如何作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名著阅读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课程。为了培养思维及能力都适应新形势的创新型人才,有必要转变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理念,改革原有的教学项目,并且增加研究型实验内容的教学方法。保证能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传授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及科研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结果表明:有机化学实验课上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运用了更全面、综合的专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学习历史除了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历史学科思维,即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是必要的,教师通过梳理历史分期,明确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灵活运用历史地图,结合图像把握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信息,同时重视时空迁移,以全面立体的视角,分析历史的相关性,构建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