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瞬间看见了历史”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源木活字印刷引起广泛关注,瑞安电视台想把它搬上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于是我和几个编导人员专程到平阳坑镇东源村,去木活字印刷文化村看个究竟。
  东源木活字印刷为什么出名?
  就因为,它不只是一种乡间手工艺,而是一种文明传承的奇迹。在中国,印刷术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毕升被称为活字之父。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中有翔实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这种泥活字印刷法,比法国人谷腾堡用活字印刷早了400年。可惜的是,毕升用泥活字印了什么书,不见记载,考古中也没有发现一件毕升时代留下的活字印刷品。毕升之后,元代王桢使用木活字印刷获得了成功,他在《农书》中记述了造活字印书法,“在造板木做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可是王桢用木活字排印的书籍也没有留存。某些外国专家甚至认为,中国古代并未发明活字印刷,那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构想。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但是要推翻它们不是靠口号和热情,还需要证剧。那么,证据在哪儿呢?终于在甘肃武威发现一本一千年前西夏的经书是泥活字印刷品,又在宁夏贺兰山古佛塔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一本经书是木活字印刷出来的。可是毕升的活字印刷没有流传下来了吗?
  瑞安,此时为我们作证。瑞安有一个村叫东源,东源就有木活字印刷,木活字印刷在此一直操作使用至今。物证就这样被公之于众,2001年3月,《瑞安日报》上一处不起眼的文字图片,引起了海内外学者关注:“一个叫东源的村庄还有全手工操作的木活字印刷作坊。”一个“木刻”,一个“活字”,就是活活生生确切的证据!在东源,王超辉向我们讲解了从刻模、捡字、排版、印刷到装订的工艺流程。我们在一瞬间看见了历史。《梦溪笔谈》《农书》上记录的历史还活着。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员牛达山说:这证明了中国木活字印刷不是不成熟的构想,而是中国人成功的发明。
  瑞安的证明使人震惊。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闻讯赶到东源,拍摄了《深埋的物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香港《大公报》《东方文化周刊》《浙江日报》都刊登了东源木活字印刷的消息,报道“千年古文明还在我们身边”“代代相传的绝技——活字印刷的活见证”。这种原汁原味的文化风貌充满着原生文化的魅力,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东源人祖上在晚唐从河南迁居福建,元初王法懋开始“化俗谱之修”,到现今东源人仍用世代相传的印刷技术为人作宗谱,有不少人精于“东源谱法”。乡野的宗谱也是历史文化典籍,宗谱、地方志、正史称为历史的三要素,民间做谱在温州起起落落又盛行起来了。翻开温州各地宗谱,大都有“东源×××梓辑”字样。东源人告诉我们,村里不少人冬下仍在外面做谱谋生,王超辉就是从外地赶来见我们的。
  东源木活字印刷就这样历尽世事变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融,一直生存到今天。有人说,所谓文化,便是历经沧桑而尚能存在流传的那些东西。东源木活字印刷便是一种文化。
  瑞安的证明,因而是以一直生存流传的“活体”作证。东源木活字印刷是民间活态文化,存在于人的文化活动与表现之中。刻字是在又韧又硬的棠梨木上刻出老宋体,捡字有口诀,排版有格式,印刷有讲究,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都要真功夫。它记载的是“昨日辉煌”,很容易被不屑一顾而淘汰出局。如何保护民间活态文化的资料和道具,鼓励世代传承来保持它的活力呢?东源的青年人不会这乡间手艺了,在全球化浪潮面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问题愈发凸现出来。专家学者极大关注东源木活字印刷的保护与流传,东南大学刘道广教授专程前来探究,浙江大学徐规教授考察东源并参加研讨会。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来函请东源为其补印残缺古书。温州书法家美术家商议要用木活字印制仿古的书信稿笺。瑞安人在东源开辟了文化旅游景区,政府拨款收购有400年历史的王氏老宅,修缮后辟为“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我们因为要把木活字印刷搬上春晚舞台,才赶到东源采风。
  我想,瑞安有玉海楼和孙诒让,有高则诚与《琵琶记》,有陈傅良、叶适与永嘉学派,有陈虬与利济医学堂,都是一张张文化名片。
  如今瑞安人在共同把东源木活字印刷打造成又一张文化名片。
  瑞安在证明中国木活字印刷存在的同时,最终也证明了一个城市积极向上的文化追求。
其他文献
2009年8月22日,“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祖国祝福和谐之声——谭晶长城独唱音乐会”在慕田峪长城举行。这场音乐会好评如潮,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在人民网发表乐评,称“谭晶是美通不通、民通不通、通俗也不通,但是天通、地通、人也通”,认为谭晶的演唱已达到了一种歌唱境界——“化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谭晶这位年轻歌手,究竟是凭着怎样的魅力,在当下纷乱迷离的唱法之争中,登上长城之巅,放歌世界的呢?  
期刊
摘要:综合素质是通俗歌手的“基础工程”,本文以文化素质、艺术素质、专业素质为三大视角,对通俗歌手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全方位扫描。  关键词:通俗 歌手 素质 文化 艺术    素质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与增长的学识与修养的总和,是个人行为的基础,也是人们创造力的支点与智力支撑。同样,通俗歌手的演唱,作为一种艺术创造,也必须以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与前提。表面看来,这种综合素质是“虚工程”“软系统”,但实际
期刊
摘要:本文就指法、触键、踏板这钢琴弹奏的三大要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力图对钢琴教学与学习提供理性认识与实践掌控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钢琴 弹奏 要素 指法 触键 踏板    钢琴弹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与前提、“序曲”与“前奏”,也是钢琴教学与钢琴学习的核心与关键,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而钢琴弹奏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有三大要素,现分别予以论述。
期刊
摘要:罗山皮影自明朝嘉靖年间传入罗山,历经清中民初到解放后的跌宕起伏,现在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其传承与发展的历史环境中发生着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此,政府、学者和艺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罗山皮影 历史 现状 思路     罗山皮影属于中原皮影流派,是中原皮影的优秀代表,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明朝嘉靖年间传入罗山到被
期刊
滔滔黄浦江,奔流起声浪,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不仅记录着大上海国际经济与金融的春天,记录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巨变,也见证着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科学发展的无穷魅力。  为了加快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国内文化企业走向世界,借助浦东新区“先试先行”和综合改革配套试点的契机,充分利用外高桥保税区“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优势,积极开拓文化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加快文化产品及项目的“走出去”步伐
期刊
作者简介:  张国洪 文化产业专家。全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上海调研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长远集团规划研发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产业资源整合、产业业态规划、项目运营设计。代表著作为《盘点中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突破》《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驱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向》《文化资源的产业整合》《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等。 
期刊
他收藏了世界级的现代雕塑“大拇指”和“LOVE”,他创造了“现代中式”的特色建筑风格,他和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过从甚密,他投资创办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艺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戴志康不断地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却从不以文化人自居。别人问及他的身份时,他总是强调说,“我只是个商人”,但是,他又一直强调,“我从来不是个纯粹的商人”。  戴志康是个商人,更是个文人,但是他又并非是个完全不考虑商业利益
期刊
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投资3000万元,联手打造的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以下简称《时空之旅》),从2005年9月27日首演到2006年9月26日,演出390场,票房收入4000多万元,观众超过30万人次,开发、销售衍生产品超过160万元,刷新了国内同一剧场连续演出场次和售票数量的纪录。除去上海等内地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外,观众还涉及美国
期刊
开车出去办事,如今路上的车可真是多!佩服古人,压根儿没见过汽车,就能造出“川流不息”这词儿。曾经还有“高峰期”一说,现在已全天候了。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修路赶不上买车,堵车也就必然……人堵在路上,脑子倒是变得活跃了,甚至思绪飞扬。又想到了您,薄老。后天,1月15日,就是您离开我们三周年的纪念日了。  大家都惦记着这件事。我和熙成沟通,满足大家的心愿,逐一相约,当日到八宝山纪念薄老。天气冷到极点
期刊
作者简介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书记兼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影视、戏剧、广播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戏剧影视舞蹈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