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留学生中级口语教学的三种教学方式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学生汉语中级口语应该具有初步的成段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一般性交涉和业务洽谈。在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成段表达能力是对教师的要求。本文总结了留学生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即小组任务式语言活动、汉语演讲活动和汉语辩论活动。文章对每项语言活动的准备实施以及教师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留学生 中级口语 小组语言活动 汉语演讲 汉语辩论
  
  汉语口语课程作为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一门汉语技能课,一直被认为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中级阶段的汉语口语教学应该更侧重于对一些重要口语语言点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学生成段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的汉语口语能力应该从初级阶段“能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口语交际,能用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表达自己的意图或叙述某一事情的基本内容”[1]提升到“具有初步的成段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一般性交涉和业务洽谈。”[2]
  许多教师感觉中级阶段的口语课比较难上,学生也觉得自己处于此阶段时口语提高幅度不如初级阶段提高快,对中级口语课的教学效果满意程度不高。武荣强和宋青老师对中级汉语口语的调研与分析梳理出中级口语教学的诸多问题。[3]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要上好中级口语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去构建每一个教学环节,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口语课堂中,教师身份与角色需要逐渐转变,应当成为一名教学示范者、信息提供者、互动交际参与者、监控辅导者和反馈者。[4]基于这样的定位,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以更广阔的课堂练习的自由。在长期的中级阶段汉语口语教学中,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适用于中等级别的口语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练习汉语口语,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性的提高。本文就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梳理出几种在中级口语教学中获得积极教学效果、学生比较满意的教学方法,与同仁分享,同时也求教于大家。
  
  一、小组任务式语言活动
  
  任务式教学法(Task-Based Instruction)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的产物。任务式语言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任务教学带领下,可以更灵活地组织语言,激活所学词汇及未知词汇,增强语言的真实运用性。
  任务式语言活动中采取人数不固定的分组形式来进行语言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语言训练可以让学生们有团队意识,在团队中承担一定的语言角色。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几种小组任务式语言活动:
  (一)分角色模仿课文情景对话
  口语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将生活中的口语以文本形式呈现,课文具有口语会话的生活性、口语性、即时性,具有口语的承接性话语、施为性话语和叙述性话语[4]。熟练掌握课文中的情景对话对于学生的语音语调的纠正改善、汉语口语表达中固定习语的学习掌握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对课文内容的模仿,是一种对汉语的背诵,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背诵可以培养学生发音器官活动的惯性。口语的瞬时性决定了说话者的语流一旦发出就无法修改、调整,背诵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能培养学生驾驭句、段、章的能力,培养对后续音节后续语句预测、统辖的能力。[5]背诵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汉语语句,增强汉语的语感,背诵后的语句可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单纯的背诵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烦感,而让学生将对话内容理解记忆并表演出来,可以使背诵增加许多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适合情景表演的口语课文,选取时要考虑长度适中,难度适中。教师尽量将班级中不同国别、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表演任务。一组之内的学生以各自的角色操练口语并记忆。教师挑选一组或两组同学在班级进行模仿表演。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汉语口语语句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泼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让学生进行模仿课文对话的语言活动中,应掌握灵活性的原则,即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文本意思与背诵的基础上,灵活组织语言,适当变换词语,让学生将记忆的语句化为可以自由表达的语句。
  (二)分组进行的主题讨论
  马箭飞提出“实施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短期教学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点是以交际任务为基础和核心,以模拟交际活动为重点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成就感。”[6]该教学原则同样适用于中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在中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用汉语表达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成段性、完整性、逻辑性。作为成人的留学生,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如何引导学生用汉语表述自己的思辩与思考,一方面是中级阶段口语教学的一种积极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
  小组语言活动中第二种活动方式是小组成员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教师选择一个有讨论意义的主题,每组成员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就该问题进行切磋,并要形成有逻辑性和理性的思考与结论。讨论结束后,每组均要进行总结性发言,阐述该组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每组的表现选出最佳观点的代表,使这次语言活动呈现出完整性。教师在进行此项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题。讨论话题的选择应该考虑3个因素:1.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吸引学生谈论兴趣的话题。比如,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你看重毕业生的什么条件。2.选题可以具有普遍性,比如你们国家的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还是社会。3.话题的选择应该与课文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课文的语言延伸。
  二是小组的人员组成问题。教师要不断变化小组的成员,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同时注意成员口语水平高低要分布均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
  三是关于小组讨论后的发言形式。教师可以选择让每组学生依次发言,每个学生的发言是该组讨论结果的一部分。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发言,代表本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也可以由教师随意指定某位学生发言。主题讨论式的小组语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汉语逻辑思维习惯,同时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分组讲故事
  如果教学对象是比较积极活跃的具有较好的创造力并乐于实践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分组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给出相同的故事的开头,让每组的人员发挥想象力将该故事的开头接续下去,并形成一个有结尾的完整小故事。笔者首次尝试该方法时,给出的故事首句是“早上5点钟,XXX接到一个电话……”。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个很平常却又有些异常的事件接续下去,用汉语生动地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每组学生需要表演出故事情节,因此增强了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分组进行故事活动的这项语言活动中,还可以加入情景表演的内容,即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场景、人物和故事的开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既将这个开头讲述下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将其表演出来。笔者曾经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过两次情景补充的语言活动,其一是在校园里,两名同学正在为一名患病的同学宣传,希望同学们给患病的学生捐款。每组3~4名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该情景补充完整并表演。其二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一名外地人吐了一口痰,一名城管出现并索要罚款,正好有两名市民路过。这种给学生提供明确情景并留下事情发展过程以及结尾的情景表演让学生们对所要表现的内容了解更充分,准备起来更轻松,同时实施的效果也让学生自己感到了一种满足感,在愉悦中说汉语,在愉悦中提高汉语水平。
  (四)小组任务式语言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小组任务式语言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整体策划安排者,在该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以上几种方式应根据课文教学需要穿插使用,适时使用;二是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前做好周密的安排,包括本次语言活动如何分组、学生如何准备以及活动进行的时间长短。“准备时间及准备的形式对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程度都产生影响”[7]教师应该考虑到如果实践效果不甚理想,应该如何积极应对;三是每次小组语言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点评,对每组的表现给予不同角度的肯定,让学生有种成就感,同时可以适时进行一些小奖励,以使学生对今后的语言活动更加期待。
  
  二、汉语演讲
  
  演讲作为一种当众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言语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注意到喜欢演讲的学生大多为性格外向、口语水平较好的。在汉语口语课堂中引入汉语演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又有助于提高学生成段表达能力。关于演讲对提高口语的益处本文不再赘言。这里主要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这一教学方式时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进行汉语演讲的方式方法
  在课堂上引入汉语演讲这种教学方式应注意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而不应游离于常规的教学之外。演讲的方式可以是依托口语课文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找几名学生到教室前面当众说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级汉语口语(提高篇)》中《今天是青年节》这篇课文时,对话中出现了一些大学社团的名称。笔者根据所教学生大多为大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一个口语演讲环节,题目是“我想加入的学生社团”,并说明自己想加入的理由,或者也可以谈谈“我想成立的学生社团”。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对中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兴奋点。如果留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国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便可以较快地理清思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口语表达的内容,当众表述也会自然流畅。
  教师也可以采取另外的一种方式,即布置一个演讲题目让学生课下准备,课堂抽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进行演讲,演讲活动完毕后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这种方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会准备得更充分,同时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自己所需要的词汇,对于新词语的记忆有很大的帮助。笔者曾经在班内进行过主题为“假期的精彩生活”“中国印象”“我的理想”等演讲活动。每次演讲活动完毕后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从内容到词语的运用再到逻辑性方面都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选出表现最佳的同学,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二)实施汉语演讲的注意事项
  进行演讲活动应注意频率,同时还要考虑教学的需要。一般而言,汉语演讲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每10~16学时进行一次。口语教学需要进行词汇的讲解,需要对课文进行操练,演讲活动可以穿插在常规的口语教学活动中,成为口语课的一个兴奋点。教师在进行演讲活动中应该注意掌握好准备时间,课堂准备应以5~7分钟为宜,限制时间可以使学生有种紧张感。学生在演讲中应该鼓励他们尽量脱稿,自由表达,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应以鼓励为主。在锻炼学生汉语口语表达时,也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它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讲话,这也是进行汉语演讲的意义所在。
  (三)演讲的其他变换形式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则感兴趣的新闻,课堂上将该新闻讲给大家听,听后说出新闻的关键词以及主要内容。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地寻找口语素材的空间,他们选择的新闻多为自己很感兴趣的内容,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会用自己的话语将该新闻事件表述出来。该方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以及在听力材料中寻找中心词语及新闻主旨的能力。此项活动可以每隔若干学时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轮流进行,具有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汉语辩论
  
  在外语学习中,对学习者来说,辩论是高层次的语言应用,可以促进学习者用外语思维的能力,也是考核学习者外语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在英语教学界,开展英语辩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彭青龙的论文《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英语辩论方式的总结可谓实践性与理论性兼备,对英语辩论这种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良好作用给以了充分的肯定。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辩论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辩论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来说应用于高级阶段,但是在口语水平较好、学生学习热情较高的中级班,同样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口语的提高。下面谈谈采用汉语辩论这一教学方式应注意的事项。
  (一)辩题的选取
  在中级阶段实施汉语辩论,辩题的选取十分重要。
  对处于中级班的留学生来说,辩论就是一项挑战。如果辩题较难,会导致学生难以用其掌握的有限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深层次的思想,从而使辩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辩题如果偏离学生们的兴趣与生活,就会使他们找不到兴奋点,缺乏辩论的动力。因此,选取合适的辩题是辩论活动成功开展的首要条件。
  教师可以从口语教材中提炼辩论题目,该方法的好处是学生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比较了解,相关词汇已经学习完毕,具备进行辩论的基本条件。基于此种方式,笔者选取的题目是“孩子看电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作为首次辩论活动,这个题目让学生们感到有话可说,他们可以以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为例,开展辩论,也可以套用课文中的对话内容作为辩论的观点支撑,学生的畏难情绪比较小,所以首次辩论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辩论前的准备
  辩论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辩题的布置与正反方人员结构的安排。由于辩论这种语言活动对学生口语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教师应该在进行辩论活动前将辩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使学生在实际辩论中有话可说,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笔者的方式是在前一堂课将辩论的题目告诉学生,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均做好准备,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辩题进行一分为二的认识分析,并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们在实际辩论中无论站在哪一方都可以对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做到有备无患。
  辩论前,教师要将班级成员分成正反两方,仔细斟酌两组的人员构成,将口语能力较好的学生平均分配,使双方既有辩论的主力,又有可以简单陈述自己观点的学生。实践证明,教师在分组上的安排作用非常大,势均力敌的双方可以让辩论高潮迭起,同时也可以增加性格内向学生当众说话的勇气。
  (三)辩论教学中教师的注意事项
  辩论这种语言活动形式具有一定的难度,既给学生一些压力,同时也给他们以新鲜感。在活动安排上,教师应该考虑本班学生的口语水平以及辩论的实际教学效果。在辩论中,教师应该既给学生以充分的发言自由,又要适当调整辩论的进程。在学生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而使辩论进程无法推进时,教师应该适当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他们转换思考角度,推进辩题的讨论。每次辩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本次辩论进行点评,指出辩论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评选出最佳辩手,使辩论活动更加有意义。
  
  四、结语
  
  在留学生中级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灵活多样的语言环境,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教师组织语言活动时,需要与其他教学方式穿插使用。每种教学方式的应用都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注释: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S].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2]武荣强,宋青.当前中级汉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研及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谭春健.口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及教学话语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7).
  [4]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的口语教学新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2,(4)
  [5]崔达送.汉语口语的教学方法[J].汉语学习,1994,(6).
  [6]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4).
  [7]赵雷.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目标的实现[J].汉语学习,2008,(6).
  
  参考文献:
  [1]孙雁雁.谈留学生中级阶段口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9).
  [2]于薇.演讲和辩论——由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引发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3]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0,(2).
  [4]陈晓桦.论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与语用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陈侃,尉万传,毛良斌.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师的“主持人”意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4).
  [6]刘壮.任务式教学法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杨鹤澜 辽宁沈阳 东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110004)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昭平县桑蚕产业的全面调查,提出了发展桑蚕产业的政策性建议和技术措施,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茧丝绸价格低潮时期,发展桑蚕生产是难得的低成本投入的机遇,为桑蚕产业的可持
通过2006-2007年两年来对蒙山县桑园赤锈病的发生特点和蔓延扩散情况深入调查,弄清了桑赤锈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主要途径、特点和扩散蔓延的基本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性预防
为完善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办案方式及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5月13日,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局正式挂牌成立。
同素异序词是词素相同或相近而词素的排列次序相反的一对词,它是一种词汇现象。大量存在于汉语中的这类词汇组合丰富着汉民族的语言词汇,因此必须以慎重的态度来看待同素异序
近年来随着我县桑蚕业不断发展,小蚕共育技术发展迅速。特别在2004年我县采取每个新建小蚕共育室补助2000元以上共育用具的措施后,全县小蚕共育室以每年30-50个增加,到2006年全
氮氧化物(NOx)的直接催化分解是公认的消除NOx污染最有吸引力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Ox催化分解领域深受关注的几类催化剂,包括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钙钛矿及类钙钛矿型复合
本文以1990-2001年广西区蚕业统计资料为样本,运用多元统计的通径分析方法对广西蚕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通径分析将相关系数进行分解,期望为广西蚕业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抵庄”有“打算”义,“派”有“应该”义,“一共”有“从来、一直”义,“合式”有“满意”义,“偏生”有“偏偏”义,“编派”有“捏造谎言讥诮别人”义,“放”有“板起面孔的动作
在燃煤需求紧俏的市场行情下,不少煤炭商人都想从中赚上一把。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农民,将自己包装成煤炭“老总”。这个“老总”瞅准机会,不到一年的时间五次“设
最近笔者接到宾阳等地蚕农电话,说当地有好几个村都同时发生5龄蚕大批死于脓病的现象,疑似蚕种有问题。笔者分析这现象与蚕种无关,因为脓病从感染到发病一般是小蚕期为2~3天,大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