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学证据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基于环境司法案例的考察

来源 :法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l7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涉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法院在审查判断这类科学证据时会遭遇专业知识门槛.对此,学界流行观点存在遵从模式与教育模式的两难.观察36起环境司法案例分析我国法院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运用经验,发现可据之反思修正主流观点的偏差.实际上,面对科学证据或说证据的科技专业性内容,从证据审查判断的动态过程来看,遵从模式与教育模式呈现出递进的层次关系.在此基础上回归规范立场,可发现我国相关立法动向中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呈现遵从模式转向适度教育模式的整体趋势,而强化科学证据的法庭质证和庭前开示制度及审查判断标准的实质化,在此趋势下均具情境合理性.
其他文献
监察建议是一种反射型监督,具有他制与自治相结合的协商属性,也具有附条件的强制处置属性.在协商治理层面,通过多元利益协调有效助推权力商谈的监督功能,发挥腐败治理的协同效应.在强制处置层面,具体性建议有利于纠正不当处分行为,抽象性建议有利于完善廉政制度规范.由于制度实践中监察建议的协商不足、强制有余,可能侵犯其他公权力机关的核心职能,应在《监察法》第62条“正当理由”范围内控制监察建议的宪法边界.具体而言,监察建议的运行应遵守正当程序、限缩涉人涉事范围、尊重职权法定原则,制定《监委会监察建议工作规定》.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网络交易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但随之而来电子商务领域诉讼数量与日俱增,非诉解决争议的难度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梳理我国在线争议解决机制的运行现状和困境,反思中国语境下ODR机制运行受阻的内因.基于协同共治的思维,结合实践形成的地方性经验,重构分层递进的电子商务争议诉源治理机制,提出保障机制运行的制度规范完善建议.
对优势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进行评价时,应当考量消费者利益.“二选一”行为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严重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增加了消费者支出的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的收益,并导致消费者福利的减损.域外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执法注重考察消费者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其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判断“二选一”行为是否损害消费者利益时,应当以有效竞争标准和创新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应尽快针对电商领域“二选一”行为展开行政执法和司法审查,从而为相关市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免受损害.
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是处理税务行政争议的主要方式,也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税务领域的实践,税务本身的特殊性使得这种争议调处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别之处,尤其是在二者调处具体税务争议过程中构建了较为复杂的衔接模式,这种衔接模式的有效运行,直接关系到争议妥善调处、相对人权益保障、国家税收稳定进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实践证明,现有衔接模式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本文针对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如复议前置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清税前置的做法存在弊端、案件受理衔接不明确、审理依据衔接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