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省某高校以系院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二年级贫困生418名,随机分成实验组(接受心理弹性课程)和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弹性课程)各209人,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心理弹性训练后,实验组前、后测的SCL-90总均分(1.51±0.42/1.30±0.37)及躯体化(1.37±0.43/1.28±0.36)、人际敏感(1.68±0.54/1.50±0.48)、抑郁(1.53±0.49/1.39±0.48)、焦虑(1.49±0.48/1.39±0.43)、敌对(1.48±0.50/1.35±0.45)、恐怖(1.37±0.45/1.28±0.40)、其他(1.27±0.31/1.21±0.33)等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在强迫(1.84±0.51/1.77±0.53)、偏执(1.46±0.47/1.41±0.41)、精神病性(1.43±0.41/1.41±0.38)等因子上的得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21.95%/20.49%)的前、后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心理弹性训练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方面,但对贫困大学生的强迫、偏执、精神病性及自杀意念等并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公平问题是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近年来,不少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将研究视角放在该领域,主要研究儿童对公平的认知及其公平分配行为。本文设计一个虚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三类刺激的经典oddball范式,以内隐的方式探讨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在P2的波幅上,在头皮前部电极、头皮前中部电极和中部电极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在P2的潜伏期上,在头皮前部电极、中部电极、和中后部电极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潜伏期。在N2的波幅上,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在左脑所诱发了更大的P2的波幅;对比内倾特质被试,中间型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的波幅。在N2的潜伏期上,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