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ch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加强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用于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的常用术式,可有效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质量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1]。本文分析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現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均排除精神异常、智力障碍、严重视力、听力或言语功能障碍、文盲等患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49kg~78岁,平均年龄(61.45±11.33)岁;体重52kg~83kg,平均体重(64.35±12.16)kg;手术原因包括骨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股骨颈骨折19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4例、高中12例、初中20例、小学6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0kg~76岁,平均年龄(61.37±11.26)岁;体重50kg~85kg,平均体重(64.74±12.20)kg;手术原因包括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股骨颈骨折18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3例、高中14例、初中18例、小学7例。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原因、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指导其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停用抗凝、溶栓药物。并做好交叉配血、备皮、禁食、禁饮等术前准备工作。术后遵医嘱给予后续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肢肿胀程度、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伤口敷料渗血、渗液等情况。准确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
  围手术期实验组患者加强系统护理干预。首先重视心理护理,术前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各项术前检查的目的和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完成检查。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流程、预期效果、常见并发症、注意事项,使其对手术有一个清楚、客观的认识。向患者介绍既往手术成功的案例,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消除疑虑,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
  术后注意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取正确体位,避免因动作不当引起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加强巡视,嘱患者及时主动报告不适感。经常询问患者疼痛程度,指导患者采用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对于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者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因剧烈疼痛导致的失眠、情绪易激惹。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如患者不能自行排痰,及时给予吸痰操作,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指导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以防发生泌尿系感染[4]。
  给予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告知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引起患者思想上的重视。既要克服疼痛,勇敢地配合康复训练,又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超前活动。术后第1d起开始实施康复训练,首先进行床上被动活动踝关节、膝关节,下肢肌肉等长收缩、主动臀肌收缩、踝关节趾屈运动、被动髌骨推移运动。之后根据患者体力进行引体向上活动,以增强肌力、减少压疮。逐渐进行小范围屈膝活动、踢腿练习,逐渐加大活动范围。术后复查X线片结果提示假体位置良好者采用活动仪辅助活动,之后逐渐进行上下床、床边站立、使用拐杖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5]。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疏导。对患者所承受的痛苦表示理解和同情,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更好的配合手术后的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
  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家属做好饮食营养支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以确保术后康复的营养需求。同时多进食粗粮、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以确保大便通畅。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适当控制体重,以减少患髋负重。术后3个月内避免侧卧位、盘腿、坐矮凳等动作。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鞋袜时伸髋屈膝。嘱患者定期复诊,如出现患侧髋关节剧烈疼痛、关节脱位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6]。
  1.3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
  2.2护患满意率
  实验组患者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恢复慢,患者对手术效果、医疗费用担忧导致其处于身心双重痛苦之下,不利于其术后康复。围手术期加强系统护理干预从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将细致的护理工作做到实处,使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获得优质的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加强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夏振兰,何冰,范梅霞,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687~691.
  [2]刘贵芝,李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81~1683.
  [3]张岚岚.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3):37~38.
  [4]杜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9(5):20~21.
  [5]周丽萍,胡建忠.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9):218~219.
  [6]吴佩霖,吴耀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7):106~1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观察。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特殊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护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照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  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随机表分组下,40例纳入对照组,40例纳入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
期刊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有其发病率高、致残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很高,将近有2/3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给病人、家属带来诸多不便,给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5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
期刊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一般认为,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均可以引起或者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进展。患者病情较长,且反复发作,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容易并发肺心病、心衰等[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与病情、病程、并发症等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
期刊
摘要: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病人在经历漫长的病程过程中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从而心理上会产生复杂的情绪活动,因此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每个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有效的与其沟通,慢慢调节其情绪,变换心境,使患者的心态达到最佳配合治疗的状态,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病;心理护理  1.心理护理的概念和加强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心理
期刊
摘要:目的:有效提升开放式精神科的管理与护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有家属陪护的精神病患者,通过认真观察,研究家属陪护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对应的护理策略。结果:陪护家属存在私自调整输液速度,要求病人提早出院,擅自解除病人约束带等各种干扰护理工作的情况。结论:精神科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与护理方式都应当针对家属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护理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
期刊
摘要: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宗旨。随着医疗法制、法规的健全,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不断深入开展,护理管理理念和模式亦更加完善。因此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护理管理是保障护理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始终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随着护理模式的日趋完善,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
期刊
摘要:妇产科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都会出现一些心理特征,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文章通过对妇产科临床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心理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可以保持最佳的状态进行手术,从而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科;护理查房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病人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