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长耳阶段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to20099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木耳为我国传统大宗食用菌产品之一,国内外市场较为热销,近年来从南到北发展较快,栽培方式主要是培养料袋栽(图二)、野外露天全光育长耳(图三),也有大棚内架层摆袋长耳(图四)或吊袋串挂长耳。当菌袋经过40~50天培养,菌丝生理成熟,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也就是出耳至收获期间,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科学处理,就会影响到黑木耳的产量与品质,进而影响经济效益。现将长耳阶段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菌袋划口后原基形成缓慢或难以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 湿度不够 耳架处于风口地带或地面土质沙化等现象,都会导致湿度偏低。划口线一经风干后,再形成原基的能力就差。解决办法:可将菌袋密排集中催耳,待原基出现耳片分化后再按常规摆袋出耳。
  2. 温度偏低 耳床内长期处于18℃以下时,菌丝活力较差,原基形成自然缓慢。解决办法:可采取菌袋罩膜或利用光照增温,但要注意定时通风。
  3. 温差过小 黑木耳属变温结实型菌类,如昼夜温差过小,也会造成原基形成过慢。解决办法:向畦床灌水、空间喷雾等,此时水温较低,能起到加大温差的效果。
  4. 配料不当
  ①配料培养基含水量低于50%时,原基很难形成。解决办法:加大耳房内湿度,使划口保持湿润。
  ②培养料过细,致使菌丝供氧不足而生长缓慢,拉长了养菌期。这样的菌袋划口后,菌丝纤弱,营养输送受到限制,原基形成缓慢。解决办法:在菌袋接种穴四周用针刺6~8个孔,使之透气;并喷雾增湿,提高空间湿度,促使菌丝加快发育。
  ③培养基含氧量过高,划口后菌丝从划口线长出袋外,迟迟形不成原基。解决办法:如见菌丝徒长,可加强通风,稍风干再用刀片把划口线菌丝重新划断,以刺激原基形成。
  5. 划线过深 一般划口深度为0.5厘米左右,过深会使菌丝严重受伤,使原基形成较慢。解决办法:培养场注意保湿,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控制通风量,每天通风1次,20分钟即可,避免划口风干。
  二、产出“拳耳”的原因及补救办法
  耳片不展,形成拳头状,俗称“拳耳”,在商品等级中列为3级,影响收入,产生原因有:
  1.划口过长 常发生在“×”形划口超长,当幼耳顶口长出后,穴口薄膜外翘,使穴口过大,遇秋风劲吹,穴口菌丝体干燥,又没有及时喷水增湿,导致幼耳收缩不展。补救办法:喷水增湿,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通风口控制风流量。
  2.基质偏干 多因配制培养基时含水量不足,发菌阶段又遇高温,或划口摆袋后菇棚阳光直射菌袋,使基内水分蒸发,无法提供子实体生长所需的水分。虽然袋外喷水增湿,但无法弥补培养基内缺水。补救办法:进行菌袋排查,根据袋况分别处理,对表现较轻、菌丝发育不良、严重失水的利用注水器向袋内注水,提高含水量;对因光照引起菌袋表层失水的,采取喷水增湿,空间湿度保持在90%。
  3.水分失控 多发生在幼耳进入中耳阶段,由于遇晴天干燥气候,没有及时喷水增湿或保湿环节疏忽,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因此耳片收缩逐步紧握。补救办法:耳棚内喷水增湿或往地面泼水,使空间湿度保持90%以上;同时通风口控制风流量,每次通风10 ~ 15分钟即可。
  出现“拳耳”后先分析原因,区别症状进行处理,如经处理仍不展耳,只能提前采收,以免消耗袋内养分,影响第二潮耳发生。
  三、发生“流耳”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出耳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流耳”现象。“流耳”又称水烂耳等,是子实体细胞充分破裂的一种生理性障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则会导致严重减产,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流耳”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主要有:
  1.耳片自溶 菌丝代谢物积液在耳基分化时,导致耳片自溶而“流耳”。防止措施:耳基分化时,及时用干净的纸或纱布片擦掉耳基附近的代谢分泌物,可有效地防止“流耳”发生。
  2.耳片萎缩腐烂 大量出耳时由于某些不利原因,耳片突然停止生长,进而萎缩及腐烂导致“流耳”。这些不利因素主要有高温、高湿、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等。防止方法:对耳棚加强管理,适当降低温度与湿度,并加强通风换气。
  3.耳片枯死 耳片生长发育时遇不良环境条件易导致其停止生长并萎缩枯死,遇高湿后逐渐腐烂,其腐败物导致“流耳”。原因是培养基过分干燥或出耳期受干热或干冷空气影响所致。防止措施:对过分干燥的培养基,出耳阶段适量喷水,空间湿度控制在80%~90%,温度不超过28℃。
  4.喷水不当 耳片直径在3~5厘米时不能将水直接喷在耳片上,否则耳片积水过多会引起细胞破裂导致烂耳,进而引起“流耳”。防止措施:喷水时只能喷在耳棚空间、地面或四壁;加强通风换气,即可免遭“流耳”之害。
  5.用药不当 在防治病虫害时,用药浓度过高、施药方法不当(如药液直接喷在耳基或耳片上)、误用农药等造成药害,从而引起“流耳”。防止措施:不要滥用农药,严格控制和掌握施药浓度;出耳时如果施药,药液只喷在培养基或耳棚四周及空间,切不可喷在耳片上;进入成熟期禁止喷药,以免造成产品污染。
  6.采耳不及时 子实体达到生理成熟时,不断地产生担孢子,从而消耗耳片内大量养料,使之生理活性下降。此时如不及时采收成熟的耳片,遇高温高湿、光照度差和通风不良,便引起感染菌,发生溃烂性烂耳而引起“流耳”。防止措施:注意观察耳片成熟进展,当耳片完全伸展时立即采收。
  四、菌筒霉烂的发生原因与避免措施
  1.发生原因 黑木耳栽培管理不当,也会引起菌袋烂筒现象,常在划口处出现不规则逐渐扩大的黑褐色块斑,并伴随霉菌发生、传染,严重时引起整袋报废,影响产量。发生烂筒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划口过大。开口处薄膜翘起,大多数农户以“×”形划口,口长3~4厘米。由于多雨季节雨水浸入穴口,四周湿度太大,菌丝长期被浸泡而变黑,并逐渐扩展。   ②湿度过高。黑木耳子实体虽然需要高温高湿,但并非越高越好。出耳时湿度要求在85%~90%,如果过高,加上棚内遮阴过密,阳光不足,容易发生霉菌,引起烂筒。
  ③喷水过量。喷水时没有根据耳棚空气湿度灵活掌握喷水量,而是盲目喷水,有的甚至用不洁净的水直接喷向菌袋,导致带有杂菌的水不断浸入口内。
  ④雨水过多。全光育露天栽培时正值雨季,有的菇农为了节省成本,不盖薄膜防雨,导致穴口长期浸水,培养料长期被浸导致菌丝变黑发烂。
  ⑤病毒侵染。菌种带有病毒,当湿度管理不当、水分过多时,病毒迅速延续发展,培养料变松解体。
  2.综合避免措施
  ①菌袋划口必须采取“√”形,深浅合适,长短适中。
  ②耳棚遮阴不宜过密,以“七阴三阳,花花光照”为宜。畦内菌袋宜用薄膜遮盖防雨。
  ③喷水应掌握“干干湿湿”的原则。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刮风时多喷,无风日少喷;高温多喷,低温少喷;旱地耳场多喷,烂泥水田少喷;耳片大多喷,耳片小少喷;采收后一周内不喷,并注意水质,禁用污水喷浇。
  ④如果发现烂筒必须立即停止喷水,让菌筒适当干燥,并清除杂菌污染部位,用0.5%石灰水揩擦后晾4~5天。
  五、提高产量和品质技术程控
  黑木耳划口出耳至子实体成熟,通常是60天左右。在这期间如管理得法,就可获得高产优质产品。管理包括划口、诱基、幼耳阶段、中耳阶段、成熟、采收加工,稍有一个环节疏忽或管理技术失误,都会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便于栽培者在生产中参考对照,特列出技术日程控制表如下:
  六、采收后再生耳的管理
  黑木耳新法栽培,正常是一次接种连收3~4批,头1~2批量多质优,3批次之,4批少而差。采收第一批黑木耳后,为促使迅速转潮生长第二批子实体,管理上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
  1. 铲除耳根 常因第一批子实体采收时,耳根没除净,遇气温高时出现霉烂,导致杂菌污染,无法再生。为此,采收时要沿袋面整朵割下,并用利刀铲除穴口上的残留耳根。
  2. 控湿养菌 采后的菌袋要停止喷水4~5天,同时加强通风,并把阴棚上的遮盖物拉稀,增加光照度,使穴口表面水分收缩。袋内菌丝继续吸收养分,由原来的生殖生长转回营养生长,此时畦床温度应掌握在24~26℃,促进菌体复壮,为第二批长耳提供强壮的菌丝体条件。
  3. 重划穴口 黑木耳出耳不同于银耳,不是出耳于原接种穴口上,而是通过划口露基后出耳,因此每收一批耳后,都要在菌袋上重新划口,这样才能使朵形美观,耳片伸展良好。必须在第一批采收后,经过7~10天的养菌,让菌丝重新转入生殖生长时,再划“√”形出耳口。
  4. 出耳管理 经过一批长耳后,培养基水分已消耗掉一部分,因此为了诱导原基形成,对划口后的菌袋必须微量喷水,使空气有雾化水淋沐穴口料面,促使迅速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耳芽,长成子实体。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古田县城西过河路13号 邮编:352200)
其他文献
专利名称:内置滑动机构的注塑模具专利申请号:CN201520196992.X公开号:CN204525980U申请日:2015-04-02公开B:2015-08-05申请人:昆山讯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选地整地  羌活多生长在海拔1700~3500米的高山灌木林,尤以土质疏松、腐殖质较多的地方居多,具有喜冷凉、耐寒、稍耐阴、怕强光的特性,适宜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其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分杈多、入土深,因此应选择海拔2000~3000米,阴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种植。播前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厩肥45 000~52 500千克、磷酸二铵225千克或磷肥300千克
长江流域蘑菇的出菇期,是从秋季10月中下旬子实体原基发生开始到翌年初夏5月下旬采收完毕为止,一般历时7个多月,即使采用温室、大棚和防空洞进行冬季保温增温栽培也需历时5个多
对天津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所涉及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借鉴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
随着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兖州以温室、大拱棚为代表的设施蔬菜面积逐年增加。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由于设施蔬菜不分季节,周而复始地进行生产,使得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  一、连作障碍的发生趋势  2012年以前,兖州设施蔬菜规模小,发病轻,病虫害防治以枯萎病、白粉虱、斑潜蝇为重点。2013年以后,随着原有基地种植年限的增加,连作障碍问题愈加突出,根结线虫、病毒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等传染性病害及缺素症、生
针对实际生产中成形多种局部存在差异的制件,更换模具零件效率低,浪费大量资源的问题,设计拉杆快换凸模结构,实现了带孔和不带孔制件成形时模具零件的快速更换,操作简单快捷,
扶桑,别名朱槿、佛槿、中国蔷薇,为锦葵科,槿属常绿木本植物,一般树高2~4米,枝叶扶疏,花色艳丽、朝开暮落、花期甚久、仲冬始谢。据笔者养护扶桑多年的经验,要使家养扶桑花期不落蕾、多开花,必须掌握以下栽培技术要点:  一、花盆选择与换盆  1. 花盆选择  家庭盆栽扶桑,最好选用透气性好的素烧盆或木桶(盆),以利于根系呼吸和吸收水肥,使植株生长良好,枝繁叶茂,在一两个月内迅速形成丰满的树冠,早现蕾、
借助Moldflow软件分析了QC-10铝合金模具和P20钢模具对汽车门板中部插件注射成型时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QC-10铝合金模具制造的制件变形量小于P20钢模具制造的制件变形量,能
通过对加工工艺流程和装配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影响汽车模具零件制作精度的因素,通过改善模具零件的装夹方式、加工顺序、加工条件和优化装配淬火流程,在保证单件加工尺寸精度的同时强调过程检验,以达到提高模具零件制作精度的目的。
梨圆蚧,又名梨枝圆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是危害果树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陕西省渭北西部部分苹果产区开始发生蔓延,轻则个别枝、果受害,重则危害率达到20%以上,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