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白夜中直行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的一档节目《青春同学会》里,韩雪跟许久不见的大学同学们又聚在了一起,准备欢迎会的时候别人还茫然的拿着没有吹起来的气球,她已经迅速的吹好了一只气球,并开始教周围不知所措的人怎么打气球。这样的韩雪足够独立冷静,就连平时自诩爱操心的袁弘在她面前都好像有了种被保护的安全感,“其实我是一个特别操心的人,但是有雪姐在完全不用操心。”在韩雪身上有着一种分寸感分明的屏障,她不太爱依赖周围人,也许就像她说的那样“我是一个不太需要听众的人”。就像是一棵独立长大的树一样,韩雪喜欢自己野蛮生长的状态,攀附别人的藤蔓而长不是她的个性。“我觉得我自己能给自己安全感,我不会把我自己的高兴或不高兴,幸福不幸福建立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如果说你身边有一个人对你很好,给你陪伴或者是支持,这是加分的。但是你不会有特别强烈的对别人的依赖感,就觉得身边没有人帮我就不行了,我没有这种感觉。就像我从18岁上学工作起,就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说过任何我工作哪里不好啦或者什么问题。”
  韩雪把这种过于独立的性格归结到年幼时的大院生活,大院里的孩子都是“散养”的,“大人不会过多的来干涉你或过多的管你。自主性很重要,在我的印象里在上中学以前我就没有在家写作业写到特别晚的经历。我记得都是天天玩,玩到吃晚饭,被家长喊回家吃饭,然后稍微写点作业就睡觉了。也没上过补习班。那个时候也没觉得学习是个特别大的负担,所有的压力只来自于你自己,而不是周边环境给你的。”于是她就这样“散漫”的长大,陪同学去参加比赛却无心插柳的被评上了金奖,再到后来她报志愿要上戏剧院校才终于显现出骨子里的那一点点棱角分明的锐气来。
  “当年填志愿的时候我就填了上戏表演系一个,周围所有人都疯了,因为如果你考不上就意味着连调配的机会都没有。家里人也会提反对意见,但是还是我自己的主意比较大。而且我觉得在这方面的信念感我是挺强的,我是那种不找借口不留后路的人。”
  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对于自己的信念感并没有转嫁到演戏上,回望刚刚上戏剧学院的那段时间,韩雪是迷茫的,老师让大家在操场上想象自己是一棵树的时候,她总是会偷偷睁开眼看周围的人,天性解放的课上面对同学们的表演她也总是茫然失措的。甚至到了后来演哭戏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哭不出来,就连一滴眼泪也挤不出来,好在周围的人等着她慢慢酝酿情绪,她才终于摸清了演戏的门道。
  她的血脉里带着点军人的直爽,是从爷爷身上遗传的,进入演艺圈前老人家给她在本上写了八个大字“纷纷万事,直道而行”,后来这几个字也成为了如同座右铭一般的存在。看不过眼的事她从来都直来直往的说出来,同组的演员对戏的时候用眼药水和催泪棒演哭戏让她觉得失了信念感她就直说出来,“一旦他依赖了催泪棒和眼药水,他就知道我可以用这种方法,没有必要真的调动情感,反正剪辑一刀剪下去,你也不知道是我哭的还是用了催泪棒被刺激哭的。这个就只有对手演员能够感受得到,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我觉得这样不太利于年轻人去建立对于表演的那种信念感,但是以前的演员总能够有那个过程去培养。”
  在她的身上有种难得的爽利,问她对自己的外表有什么不满意吗?回答是简洁的两个字“没有”,但是其实韩雪的头上有一块小时候得水痘留下来的小坑,拍第一部戏的时候化妆师就跟她说你要是想当演员就得把这个小坑抹掉,她不太在意,于是带着这个小坑拍了十多年的戏,后来再看这个小坑的时候反而觉得很亲切。
  最近她要参演舞台剧《白夜行》,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她就像是一个行走于白夜之下的人,锦衣夜行,坦然又自由,而这不正是我们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吗?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韓雪

跟同学演戏的感觉挺不一样的


  Q最近你有一档综艺《青春同学会》,所以对于青春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A其实你一天一天的过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感觉,只是翻回头来,你会觉得:哦,好像我也入行十几年了,但是每天你并没有感觉到时间的快速流失,你还是在做你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有的时候再翻回头想上学的那段时光,我会发现好多事情我都不记得了。恰恰就是年轻的时候,你没有那个意识需要特别去珍惜某个时段,你觉得很正常,每天就这样过了,然后很多不重要的事情就忘记了。反而是现在翻回头去,你再想,你会觉得当年那个记忆可能很珍贵,那个时间很不同,但是你在那个时间点里,你是不会有那种意识的。
  Q再一次的跟这些同学们聚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A其实挺不一样的,因为我从学校走的比较早,我在学校里是没有跟同学演过大戏的,反而是因为上综艺才一起在舞台上演了几个片段,跟同学演戏的感觉其实挺不一样的,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所以就没有了那个磨合的过程,就挺舒服的。而且大家也特别直,觉得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他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会直说,根本就没有顾虑,比你跟同行打交道,我觉得是要简单很多。而且到现在大家都看不出特别多的变化,从长相啊,心理上大家都还是十年前的样子。除了老袁留了点胡子之外,你会觉得跟上学时候那个青涩的样子不太一样,其他的地方你都不会有特别大的感觉说有什么变化。
  Q所以上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事是让你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A我觉得我上学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在状态,那个时候我对于表演的基础还不够相信,有特别多的自我怀疑。那个时候做训练,做很多天性解放或者动物模拟的时候,我都觉得特别奇怪,我说这帮人在干嘛?当时我是特别不相信我自己做的那些训练的,好多老师跟你讲的东西你在学校里并没有消化,反而是到后面去拍戏的时候,再一点点翻回去悟,我才明白那个时候老师跟我讲的这个东西是什么意思,但是上学的时候其实很懵,完全不明白。   Q所以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哪门课让你觉得还挺难忘的?
  A其实那个时候我最大的困难就在天性解放,我那个时候的天性真的是特别不解放。其实也不是偶像包袱,而是顾虑很多,就一直没有建立起特别强的表演的信念。我记得那个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光着脚,从教室一路往外走,其实是让你去感受不同地板的质地对于皮肤的反馈,从教室地板到外面的水泥地,其实是为了让你去感受,但是当时完全没有办法很投入的去感受老师给你规定的情境。
  Q那时候你在班里是充当着一个大概什么样的角色?
  A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说让我当班长当班干部,我说当不了。因为我上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学生干部,但是我一进表演系发现好多同学都比我大,我算我们班小的,甚至比你大好几岁的都有,我说这个我管不了,跟在上高中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反正我就属于那种也不给老师添麻烦的学生,就管好自己,该上课就上课,也不迟到不早退,也没有旷过课什么的。
  Q还记得自己当年考上戏的时候表演的是什么吗?
  A我记得我去考的时候因为比较仓促也没准备什么,就背的课文,唱了个歌,跳舞我也不记得跳了什么。但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复试和三试的时候我都做了两个小品,正常人是做一个小品。因为我的考场里都有一个单独的考生,每一场老师都叫我上去跟那个单独的考生一起再演一个。后来我考上戏剧学院以后我就去问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老是让我上去,她说就是想看我表演的潜能在哪儿,就是想看你表演的爆发力。

希望对演戏饱有最原始的冲动


  Q所以最开始是怎么决定要成为一个演员的?
  A其实就是巧合,因为参加了一个比赛。其实那个比赛最开始是陪同学去的,人家就觉得你条件挺好的,后来就去了,去了也没有太当回事,直到报名次的时候,因为它是从后往前报的名次,报到第二名的时候还没报到我,我就开始在台上乐。那个时候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心理准备,其实是被命运推着往前走的。
  Q你觉得哪个角色跟你最像?
  A你很难讲哪个角色跟自己最像,只是某一个角色在特定的年龄跟时间段里她会跟你有共鸣。对于演员来讲,我觉得每几年看自己的性格都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你会发现你去找角色的时候,其实你是挖掘了身体里跟角色匹配的东西,用能力去把它放大,但一旦放大完了它就可能会留在你的身体里面。有的演员会觉得说出不了戏什么的,我倒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可能平常生活中的理性思维还比较强。但是你确实会发现,每个角色在你身上都会留下印记,所以就导致你的性格会有一个阶段性的变化。所以可能在演某个角色的时候,那个阶段就会像那个角色,而且他多多少少会在你身体里留下一些东西。
  Q演戏对你来说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什么?
  A其实它就是让你去过你不可能过的人生,因为生活中间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偏理性思维的人,我不是那种很愿意把自己的情感或者自己特别内心世界的东西去跟别人分享的人。我是一个不太需要听众的人,我不像有的姑娘可能会找人倒垃圾,找人帮自己分析好多事,我不太需要这些,我觉得生活中间我是一个比较享受孤独的人,好像任何情绪我比较习惯自己消化,但是人一定是需要出口的。我觉得我的出口就是在演戏上面,我觉得只要有一个角色包裹你的情绪就是特别安全的。因为基本我的生活是比较平稳的,可能一些情感诉求,甚至一些比较情绪化的东西,都是积累在演戏的时候去释放的,我觉得挺好的。
  Q演过了太多的角色,现在面对新的角色还有好奇心吗?
  A我觉得保持好奇心是很重要的,现在对于新角色,你还是得有好奇心。你要没有好奇心的话,你怎么演戏?我还是希望自己对待演戏这件事情饱有当初最原始的冲动,否则就演成工作了就不好玩了。有时候我愿意拍拍戏再去唱唱歌或者搞点别的事,其实是因为要保护你对于一件事情的兴趣。如果你老是跟滚车轮一样的在做同一件事情,就势必会伤害你的这种冲动。但你问或着去做这些事你就會觉得比较有意思。
  Q所以你会害怕自己有一天对这个职业没有好奇心了吗?
  A不害怕,那我肯定会对别的有好奇心。我觉得人生不是一个单一的路径,我从来都认为我有很多梦想,我想干很多事情,我不只是喜欢表演这一件事情,只是说在特定的时间段和条件下,这个事情有很好的环境给到你,你也能做得很好,并且你还喜欢做,如果哪天你觉得这个环境也不适合,你也觉得不好玩了,你就不要做了,干别的不就完了吗?
  Q所以你平时生活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A生活里面理性思维比较强,我不会特别情绪化,然后也比较讲逻辑。有的演员就是很感性的,在生活中看我可能不觉得我特别像一个演员。
  Q那在片场的时候你一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A在片场基本上是干自己的事,除了看剧本,其他时间就是自己看看书,或者干自己的事,也不太跟大家扎堆聊天。
  Q除了表演和唱歌你还有什么想要尝试的吗?
  A太多了,对于很多幕后的工作我都是很喜欢的,之前也做了制片人,当兼职什么的。或者完全不是这个行业的事情我也喜欢,像我喜欢的科技类的东西也是兴趣的一部分,其实跟我现在本职工作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普鲁斯特问卷


  Q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A就是野蛮生长,想长成什么样就长成什么样。因为其实我觉得人生你说不出它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普世意义上的那种所谓的成功失败,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可能你这好那就不好,我觉得人生是平衡的,没有任何事情你可以全部占齐。所以我觉得根本不用在意说这好那不好,关键是你自己心里要有数。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如意,是因为他太多的被外界环境的价值标准捆绑了。就是别人说你好,你才觉得好,别人说你不好就不好。我觉得没有任何的必要,我从来都觉得我很好。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会个乐器吧,小时候因为我们家太民主了,就是你不想学就不学,以至于我就不会,但是现在想想会觉得还是有点遗憾,就是如果有人逼一逼,可能也就会了。
  Q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A我觉得还挺好的,一直以来没有什么事是我觉得特别干扰我的,因为我可能也不属于有那种特别宏大的远期目标的人,总的来说比较务实,就不会天天做白日梦想着自己要干嘛。基本上就只能规划一些眼前的,力所能及能做的到的事情,可能没有特别大的这种欲求。
  Q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A没有什么伟大的成就,我一直觉得自己跟我那些搞科研的朋友比起来活得一无是处,他们就安慰我你至少给人们构建了精神世界。我现在唯一觉得好的是对喜欢我的粉丝能有一些积极的影响,好多喜欢我的学生会跟我说要考研了什么的,至少你在他们身上能有一些正向的影响。
  Q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A没有,我要是觉得哪不好我就已经把它改掉了。
  Q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A我记得当时去了德国一个叫特里尔的地方,我最喜欢的那个状态就是到了傍晚没有目的的在它的那个小巷里走一走,我记得看到一个教堂当时关门了,然后第二天早上我特别早就起来去看那个教堂,正好他们是周末在做礼拜,反正我也聽不明白,但我还真的去里面坐了好长时间,听了一会儿。我觉得旅行最重要的就是去感受一下当地人的那种生活状态,而不是说你去了什么景区景点。
  Q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A我觉得是自己的学习能力,我觉得比较骄傲的是这么多年我还没有丧失这个能力,很多人从离开学校的那天起就再也不学习了,憎恨学习,但是我正是因为小时候被保护的特别好,所以我不讨厌学习,对于新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能花时间去学的。
  Q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A没有什么事是值得后悔的,为什么要后悔?
  Q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A耐受力,我觉得女性的耐受力要比男性强,可能这跟女性的生理条件有关系,我觉得女性是可以打持久战的。
  Q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A为什么?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A靠谱。
  Q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A爷爷,因为从小我爷爷奶奶照顾我的时间比较多,而且我觉得我的性格跟爷爷是很像的,他很多价值观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Q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A在家待着的时候最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很琐碎的事情就能做一天。
  Q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A宇宙大爆炸,因为这是宇宙的起点所以就想看一看。但是自己生活中的没有,过了也就过了,即使是很珍贵的回忆,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性所以才珍贵,如果所有东西都能重来,你就不觉得它珍贵了。
  Q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A纷纷万事,直道而行。这是我爷爷写给我的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也是一直这么做的。我记得就是当时选这个职业的时候我爷爷写给我的,这是他希望你能在以后的人生中选择的一个路径。
  普鲁斯特问卷
  著名的普鲁斯特问卷(Proust Questionnaire)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
  


  韩雪
  1983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影视制作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2000年,参加并获得香港嘉禾影视公司主办的“世纪之星”影视歌新人大赛全国金奖,随后出演其首部大银幕作品《浪漫樱花》。2003年12月,因在古装武侠剧《飞刀又见飞刀》中扮演冷小星而受到关注。次年10月,发行个人首张音乐专辑《飘雪》,获得东方风云榜年度最佳新人奖。2005年12月,获得第二届金南方年度最具魅力女演员奖。2006年,出演古装神话剧《天外飞仙》,人气高涨。2007年2月,韩雪以歌手的身份首度登上春晚舞台,独唱歌曲《竹林风》。2008年,她二度登上春晚舞台,表演小品《街头卫士》。2009年年底成立韩雪工作室。2010年,韩雪第三次登上春晚舞台并出演节目《不能让他走》。2015年2月,凭借抗战剧《冲出月亮岛》获得江苏电视剧颁奖典礼年度最佳女演员奖:2016年8月5日,由其主演的惊悚电影《古曼》上映。
其他文献
德国不光拥有享誉国际的汽车工业,也不只有啤酒与香肠。这个饱经古典文艺的沉淀、并在当代艺术界独当一面的国家,近几年频频以音乐会、大规模艺术展、话剧等多重方式,让中国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德国文化。而促成这一系列活动的,正是对艺术和中国都格外热爱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从9月11日到9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接连举办了两场艺术相关活动。首先,是在红砖美术馆为摄影艺术家安德里亚斯·穆埃(Andre
期刊
立师德,坚持以身作则  四月的阳光是清澈的,暖暖的,洒下来,薄薄的一层,我们在充满阳光而翠绿幽静的潞河中学见到了白杰。走进教师办公室,刚坐下,就看到办公桌上有一瓶贴着字条的酸奶:“白老师,谢谢您对我的教育,我很感动,能在潞河中学得到您的关怀,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以后不会不务正业了,谢谢您呀!这是我最爱喝的酸奶,希望报答您对我无私的爱。”白杰表示,对于一线教师,无论教龄多长,看到
期刊
“小马哥来上海了!”今年春夏之交,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来到“201 8HYFASHION数字时尚盛典”并做主题演讲,“纵观过去十年中时尚行业的发展,传播模式的多样化不但使行业界限日渐模糊,也赋予了时尚人士更多重身份。”这位时尚大咖如此解析数字时代为时尚业带来的变迁。但在问及这位Instagram上的社交红人如何看待时尚时,他却说“不要让追逐时尚成为你生活的全部,2010年时我开设
期刊
40平米的房間功能可能就是只有一张床。所以人们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可以分布在OFFICE,CAFE,SOUARE,MALL,CINEMA。  为什么会有24小时书店或者餐厅?就是这个原因。  多年以后,同样是建筑师的青山周平也在谈论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关联,初始的原因也是房子越来越小,“很多年轻人是一个人住的,人在家里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在家里也很无聊。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家里出来了,会花时间来到城
期刊
1.上世纪70年代的Bulgan Roma腕表,传统的双针表盘,标志着全新的品牌标志作品就此诞生。2、3宝格丽2018新款LVCEA系列腕表及设计草图,可见无论岁月如何流转,“Bulgari”字样的字母元素都是盘面上保留的经典设计。4、5爱马仕全新Medor Rock腕表。表面选用凸面金字塔形饰钉、镜面抛光、漆面或漆面搭配十字交叉的钻石镶嵌装饰,将桀骜不驯和优雅精致两种风格完美融合。1970年代的
期刊
01  7月30日下午,2018第六届乌镇戏剧节发布会如期举行。本次发布会由史航主持,陈向宏、赖声川、孟京辉、黄磊四位乌镇戏剧节发起人出席活动并通过“名团奥德赛”、“经典醒来时”、“实验的实验”、“青年乌托邦”、“戏剧变形记”、“生活在别处”六大板块向大家公布了2018年乌镇戏剧节万众瞩目的全部特邀剧目。  乌镇戏剧节凭借当代前沿的国际戏剧演出,锐意创新的青年竞演,精彩的国际戏剧,多元丰富的戏剧活
期刊
“如果如果安迪-沃霍尔、毕加索、香奈儿女士去过月球,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会多不一样?”  他将是继1972年美国阿波罗载人航空任务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也将是历史上第一个私人绕月旅行的乘客。他是谁?  阿波罗登月计划尘封四十六年之后,伊隆·马斯克近日宣布,SpaceX将使用BFR大型猎鹰火箭,送日本亿万富豪前泽友作,完成七日环月之旅。根据SpaceX的预计,这次私人绕月之旅计划在2023年启程,据
期刊
01  电影艺术是由一支专业技术团队、集聚多项精湛工艺、秉持着同样的理念观点共同打造出来的结晶,正如爱马仕所创造的每一个系列作品。众所皆知,爱马仕充满着逸趣盎然的游戏精神且擅于讲述故事。此次,爱马仕在东京国立新美术馆(National Art Center of Tokyo)打造一所为期三周的艺术游乐园。  由法国电影导演兼策展人Laure Flammarion构想策划的展览,展出内容以2018秋
期刊
金猪贺岁寓意生活富足,《故宫日历》也搞了个大事情。2018年8月,已亥年新款日历正式上线销售,“红砖头”家族迎来不少新的成员,除经典款之外,还加入了《故宫日历》定制版、黄金典藏版、汉英对照版,以及《故宫满汉全席日历》《故宫如意日历》《故宫月历》等成员,形成内容丰富的“日历方阵”。首印70万册,已经超过前一年68万册的全年销售量,不言而喻,一波“故宫红”已熊熊燃烧起来。  故宫日历的故事可以追溯至1
期刊
马尾藻海蓝(Sarqasso Sea),一种带着深不可测的神秘感,深沉冷静,甚至似乎在其深处暗藏着一丝丝冷峻的色彩。它游走于蓝色与黑色之间,然而却比蓝色更高级沉稳,又柔和了黑色的压抑。就是这份散发着一股深海恐惧的冷色调,如同让人沉入幽蓝大海,伴随着一种既危险又peace的静谧感,莫名地令人对它深深着迷。  马尾藻海蓝这个玩高级感的色彩赢家,中性百搭的色调聪明地跨越了性别与年龄。在2018秋冬P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