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的真假比味道更重要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x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三文鱼很多人都不陌生,常生食,亦可熏烤煎炸,鱼骨还能煲汤,是很多吃货的心头爱。不过最近有消息称,中国市场上有三分之一是“假冒”的三文鱼,很多人吃的是一种名为虹鳟的“淡水三文鱼”。对此争议很多,新华社报道称,“淡水三文鱼”不是三文鱼,生吃容易感染寄生虫。
  现在围绕“淡水三文鱼”的辩论很是热烈,可是思辨与诡辩只有一步之遥。三文鱼并不是某一个品种鱼的专称,而是一个在流通中逐渐约定俗成的商品名称。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三文鱼都是“海产品”,这一点在业内是不存在疑义的。作为“淡水三文鱼”的虹鳟,并没有海水生活史,仅仅因为同属一大类,而把其称为和替代三文鱼,这是不是张冠李戴?
  现在,对“淡水三文鱼”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上。新华社的报道称,生吃淡水鱼虾易感染寄生虫,这是常识,即便是海产的真正的三文鱼,也并非都适合生吃。来自中国渔业协会的声音认为,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有一点是公认的,“淡水三文鱼”的味道依然很好。可以预计,围绕“淡水三文鱼”能否生吃、好不好吃的争议,还会持续进行。这固然是一个大问题,但真假三文鱼的要害并不在此。
  三文鱼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之所以成为“网红”,与其海产品的身份标签有着很大关系。很多人认可三文鱼、消费三文鱼,主要奔着“海产品”这三个字而去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可能不在乎来自哪里,只在乎味道如何。消费者有明白消费的权利,只有尊重这一权利,“淡水三文鱼”的市场之路才具有正当性。可是在市场上,又有哪一个商家把“淡水三文鱼”的真相告诉消费者了?
  农产品的明白消费权,一直是个大问题,也是很多市场矛盾的根源。对于一般商品而言,消费者只要看一下标签,就可以知道商品来自哪里,主要成分是什么。可这在农产品身上,明白消费有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果说过去解决这个问题有着很多掣肘的话,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有技术已给明白消费创造了条件。只要给农产品贴个标签,消费者扫描一下就可以知道前世今生。
  农业部在《“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按照“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拓宽追溯信息平台应用。现在的问题可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認识问题,更有可能是利益问题。
  有人提出“淡水三文鱼”背后有大量养殖者,很可能受到这次争议影响。以养殖者绑架消费者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在生产伦理和消费伦理的共识下,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是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一方牺牲一方的关系。其实,虹鳟鱼本身很好吃,做好了市场推广开发,没必要蹭三文鱼的流量。
  “明不明白”比“好不好吃”还重要,真假三文鱼倒逼农产品追溯体系。既然“鱼是好鱼,被人弄坏了”,且其身价不菲,那就更应该建立追溯体系,努力成为先行者。市场早就证明,蹭流量其实是一个风险活,老想抄别人的小路,最终可能导致自己无路可走。
其他文献
本文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专题做一简要发言。介绍了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本情况与防治面临的困难,提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策略,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人类期望寿命的显著延长及人群行为生活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导致人类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明显的改
会议
现代医学各种机械干预疾病的措施和新的药物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为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环顾疾病谱的整个画面,发现在治疗方面能够做的还较为
会议
本文介绍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念,分析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成因,提出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宣传教育、预防、干预尤为重要。
《神女》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很少有人提及的是,吴永刚在完成《神女》之后,于1938年,又将该片重拍成为有声片《胭脂泪》。《胭脂泪》和《神女》的情节基本相同,只是
初识小波1984年8月29日,我离开北京去美国匹兹堡大学念书。到了匹兹堡大学报到后没几天,李银河就请我去她家吃饭,一推开房门,看到一个又高又黑的人,李银河介绍说:“这是我爱
本文指出慢性病的高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政策的力度和效果远大于健康教育,并提出主要建议的关键性政策,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将会大大提高广大公众对控制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s),是指病程较长、且一般来说进展较慢的一类疾病。本文指出慢性病已经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对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研究决定了我国的防治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教育部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在儿童青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包括全身各系统、器官疾患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各异且复杂,给防治工作带来更大挑战。不能沿袭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原则、策略以及体系来“对付”慢性非传染性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