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大脑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欧洲,经历过二战硝烟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来自爱尔兰的博比是其中的一位,只不过她在几个月前也去世了。
  或许是亲眼见过战地炮火和断壁残垣,博比特别喜欢收藏各类小玩意儿——旧信封、旧毛毯、20世纪50年代的老式衬衫、记录了家庭成员音容笑貌的相册,甚至是已故丈夫随船队周游世界时给她寄来的情书……似乎是为了留存当时的美好,博比的家里充满了她记忆的碎片。
  
  而在她去世之前的几个月里,她决定将个人的收藏与家人和朋友共享,她要将这些带给她美好回忆的东西,尽快派送出去。在她去世的那天下午,她给已故丈夫的一位童年好友寄了一封信,信中附上了他们小时候一起玩耍的照片。她写道:“这些照片你留着,请保存好。”博比希望,这些珍贵的物化记忆不会因为她的离世而被丢弃或遗忘。几小时后,她坐在最喜欢的扶手椅上,安详地走了。
  将思维和记忆留在网络上
  和博比一样,没有人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后立刻就被遗忘,这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和诉求,更是一种普遍现象。从最早留在洞穴里的绘画开始,人类就一直在为保存最终会消逝的记忆而努力,口口相传的历史、日记、回忆录、摄影、电影和诗歌等,都是人类对抗时间无情抹杀记忆的“武器库”。不过,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物化的记忆”似乎越来越淡薄,因为我们终于可以将我们的记忆“储存”在互联网上那神秘的服务器里。
  微博的时间轴上,记录着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微信的朋友圈里留下了我们的音容笑貌,电子邮箱里还保存着我们与朋友、工作伙伴的交流,优酷空间还有我们的舞蹈、歌声和言谈……在网络时代,我们收集和保存记忆的行为比以往更全面、更彻底,尽管现在的我们还无法意识到这其中的重要性,但在弥留之际,我们会感叹,这一切技术手段帮助我们争取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但是这些就足够了吗?这些就是我们人生的全部吗?网络上真的覆盖了你人生中所有的重要时刻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能将一切都保存下来,不仅有形成文字的想法和拍摄下来的生活片断,还能将我们整个大脑中的记忆和思想都保存下来,那情况又会如何?
  
  留下“真正的你”
  不可否认,我们的大脑才是真正完整保留记忆和历史的“归零地”——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所记得的一切:不论是甜蜜爱情,还是心酸往事;是成功的喜悦,还是挫败的失落;是我们曾经说过的谎话,还是我们学到的真理。
  如今,已有不少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将人类大脑中的记忆和思想像电脑硬盘里的数据一样保存下来,即便在我们去世后,肉体消失了,我们的思维和记忆仍然能以副本的形式留存于世。而这也正是Eterni.me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里厄斯·厄萨切想要实现的宏伟目标。
  
  尽管这一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科学家预测,在未来网络上,当你在世的时候,服务器就可被授权访问你的微信、微博和电子邮件账户等等,帮助你上传照片、记录你在网络上的活动轨迹,同时通过谷歌眼镜等设备记录下你所见证的一切。而这些数据经过收集、过滤和分析之后,就会转移到模仿你的外表和个性打造的网络人工智能“阿凡达”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长时间的深入互动,你的“阿凡达”会学习到更多东西,与你越来越相像。当你百年之后,这位网络“阿凡达”就可以代替你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尽管这一切都只能在网络上实现,但它的出现将会改变生与死的边界,为静默无声的死亡世界带来一番生气。
  尽管据马里厄斯估计,起码需要几十年的交互作用,“阿凡达”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模拟它们的主人,但他已经收到了许多来自绝症患者的咨询。这些患者都想知道目前是否可以提供这项服务,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是否能以这种方式记录下他们的人生经历。
  不久前,来自英国德比郡的亚伦·森夏恩与他的奶奶“挥手作别”,亚伦非常悲痛:“在她去世后,我们只能通过寥寥可数的几样东西来怀念她。”奶奶的去世激发了亚伦对“阿凡达”,一个旨在留存死者记忆的网络人工智能的热切期望。
  亚伦相信,在未来能够模拟人类个性的“阿凡达”,可以展开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它将创建真实的记忆,而不是只凭逝者留下的遗物来保留一些我们对逝者日益模糊的记忆。
  能重建大脑和备份大脑吗
  考虑到人类记忆的不可靠性,Eterni.me和其他一些类似的服务网站,如今正在尝试使用记忆细节定格的方法,让人类的记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但可惜的是,目前任何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性格行为的模拟都只能做到尽可能接近而已。
  此外,作为网络时代下的我们都应当清楚,任何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都是一个选择性的过程,也许在某个瞬间,用户会调整细节,更改重点,甚至清除网络的整个人际关系链。由此可见,我们本身的思维就是不可靠的、难以预测的。
  那么,如果不只是简单地将我们的记忆转化为数字形式,是否有可能记录下全部的大脑内容呢?遗憾的是,从理论上讲,备份大脑这一过程需要解决三个关键性的难题:首先,科学家必须要找到在死亡降临之时,丝毫无损地保存大脑记忆的办法;其次,我们必须拥有对大脑保存内容进行分析和捕捉的技术;最后,科学家还要能根据捕捉到的记忆内容重新创建一个模拟的人类大脑。即便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最终也要保证用于备份人类记忆的人造大脑能够“运行”。而这一切,在目前还是无解。
  多国同时发力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安德斯·桑德伯格曾说过:“模拟大脑的目的是重新创建原始大脑的功能。如果可以让它‘运行’,它就能够拥有真正大脑那样的思维和行为。”事实上,除了Eterni.me这样的科技公司,许多知名高校和机构也在研发虚拟大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在研究创建全面的人类大脑神经连接图,美国“大脑计划”正在记录由数以百万计的神经元构成的大脑活动,欧盟的“大脑计划”正在试图通过对大脑活动的认识构建一个大脑综合模型……我们不难看出,相关科研工作一直在取得缓慢但持续的进步,而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模拟老鼠大脑的活动。
  美国谷歌公司也在大脑模拟项目上注入了大量资金。2012年12月,谷歌公司任命雷伊·库兹韦尔为谷歌大脑项目的主管。库兹韦尔等科学家相信,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科学家将有可能创建出数字备份的人类大脑。库兹韦尔成为谷歌大脑项目的主管几个月后,谷歌公司又聘请了英国计算机科学家杰夫·辛顿——世界上最优秀的神经网络专家——加入了团队。辛顿认为,大脑神经网络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类大脑进行思维和记忆的大脑“电路”。
  而早在2011年,俄罗斯企业家德米特里·伊特斯科夫同样也推行了类似的“2045计划”,该项目的目的就是力争在2045年之前,实现将大脑意识上载到网络“云计算”上的目标。“2045计划”科学主任、神经科学家兰德尔·科伊尼坚信,创建人类大脑副本的目标将很快实现,神经假体的发展也证明了未来“运行”模拟大脑的可行性。
  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工程中心的特德·伯杰教授创建的大脑海马体的假体,已于2011年在活体老鼠身上成功通过测试,2012年又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身上成功通过测试。伯格和他的团队还打算以人类假肢进行测试,以证明我们已经能够实现部分人类大脑重建。
  创建数字化大脑的挑战
  当然,模拟人类大脑是一回事,创建一个数字化的人类大脑记忆又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挑战。记忆存储与在电脑上创建可通过索引搜索的文件不同,记忆是一种在激活时产生的一系列联想,因此大脑模拟需要所有这些联想记忆的副本。
  事实上,人类对来自大脑多个部分信息的重建方式,都会受到当时当地情境的影响,并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这与电脑存取记忆的方式完全不同,毕竟电脑记录下的数据是可供随时访问的。正如怀疑论者所说的,“大脑备份”拥有的只不过是过时的或“不合时宜”的记忆。
  而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损害大脑的情况下提取一个人的记忆。安德斯·桑德伯格教授认为,所有需要高分辨率扫描神经组织的方法都是侵入性的,因此实现无损大脑扫描难度极大。但他同时认为,只要能够“运行”完整的模拟大脑,那么对大脑记忆进行可搜索的数字备份也是可能的。
  “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很大,”他说,“也许在这个世纪里就能够实现。我们可以模拟大脑的一切,甚至细化到分子水平。”
  打破物化的局限
  所有生命的生存本能都具有普遍性,而繁殖后代是生命永生的一种形式,它让生命超越我们的身体存在而继续延续。所有的父母都参与到了这个将基因接力棒世世代代传递下去的盛大接力中,虽然我们的一些身体特征,比如眼睛、头发和气质,会在时间流逝的长河中,发生一些稀释或改变,但它们都是生命不朽的回声。
  当死亡来临时,剩下的只是我们渐渐淡去的影子,还有给后人留作纪念的些许遗物:孩提时代玩耍的照片、曾经阅读过的书籍、穿用过的几件衣物……那么除此之外,人类是否真的还想完全保留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呢?这类技术的发展,又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呢?或许不少人会认为,备份大脑可以把一个人的记忆作为数字遗产留给他的后代,甚至为理解、研究人类思维和记忆提供更多重要突破的机会。
  当然,数字化备份大脑对于在世的人同样也有很大意义。神经学家安德鲁·弗拉基米罗夫曾说道:“心理学家可利用备份大脑的数据进行精神和心理分析,并通过运行特别制定的算法扫描你的整个人生记忆,从而帮助你优化行为策略。”
  但关于备份大脑研究的真正价值究竟是什么?是为了给我们每个人一种安慰,保证我们的记忆不会随着生命的逝去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吗?无人能够回答!但至少,如果我们能够将思维、记忆和心理转化为数字化记录,必将给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虽然没有人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物化永生,但备份大脑也许会给人类带来某种意义上的长存。
其他文献
诸城位于山东省中东部,在世界版图上只是一个不那么耀眼的小县城,但它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诸城不仅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而且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因此它也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龙城”。  早在1964年,古生物学家就在诸城发现了恐龙化石。2008年,科考人员又来到诸城这片大地上探索,并在臧家庄臧克家墓地周围发现了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层,随后在那里
谁能想到在南极洲厚达740米的永久冰层下方,仍然有生命的存在!近日,一些来自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在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活动时,无意中发现了生活在那里的鱼类。当时,科学家正在罗斯冰架上进行钻探,当钻头伸至距离海底仅有10米左右的地方,他们通过摄像头竟然发现了一些小鱼。这些小鱼长度约15厘米,整个身体呈半透明状态,隐约可以看到其体内的器官。而它们生存的地方极度贫瘠,没有阳光和食物,海水温度也仅有-2
对于失眠者而言,一天中最痛苦的时间莫过于夜晚:当别人都酣然入睡时,自己却非常清醒。或许曾有人幻想过,如果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马上睡着,那该有多好?如今,这一想法已经非常接近现实了。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家创业公司,研发了一种名为“Sprayable Sleep”的睡眠喷雾,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褪黑素外用喷雾。使用者只需在脖子处喷上两下,就可以在一小时内迅速入睡。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没有刺激性和成瘾性,也不
谈起茶马古道,人们总会认为这是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但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主要分布地不只在大西南的云贵川,在广袤的北方腹地中,也存在一条承载千年的商贸古道。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以牛羊肉和高寒青稞炒面为主食,肠胃难以承受而需茶叶助消化,为求茶便用马匹换取,可是北方地区不产茶,在西北各省中,自古以来也只有陕西的汉中和安康两地产茶,因此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北茶马古道的辉煌历史自从东汉王褒所
为了普及保龄球运动,许多厂家都开发了简易的保龄球玩具,但是这种简易保龄球瓶被撞倒以后,需要玩家一个个地扶正,非常麻烦。那么,我们能不能改进一下这种玩具,让所有保龄球瓶都能一次性站起来呢?设计分析怎样才能让保龄球瓶一次性复位呢?我们不妨借鉴牵线木偶的原理,也许能有所突破。方案构思利用绳子控制保龄球瓶有两种方式:上提式和下拉式。【上提式】在每个保龄球瓶头部栓上一根绳子,再将所有绳子穿过支架。只要提起绳
善琏镇新修建的“一祠一寺一馆一街一厂”,即纪念笔祖蒙恬的蒙公祠,纪念王羲之七代孙、南朝著名书法家智永禅师的永欣寺,湖笔文化馆,湖笔一条街和善琏湖笔厂等古迹,乃必去之地。湖州城东南40公里处的江南水乡小镇善琏,被誉为“湖笔之都”。相传,秦代大将蒙恬就是在善琏发明了毛笔。两千多年来,小镇孕育了丰富的湖笔文化。“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善琏镇也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
肿瘤(恶性肿瘤)也称为癌,是人类健康文明的大敌。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正常的细胞突变为肿瘤细胞,失去生长调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肿瘤细胞具有生长速度快、呈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往往会造成人体消瘦、无力、贫血、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常规的生化和影像学检测发现肿瘤时,常已到晚期。肿瘤病在我国5年生存率不到30%。因此,人们谈癌色变。如乔布斯死于胰腺癌,罗京死于肝癌,姚贝
伊普雷的毒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比利时的弗兰德省,有一座名叫伊普雷的小镇,该镇的西南方有一块高地,一战期间曾被协约国军队抢先占领。这块高地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虽然德军多次组织大兵团发动猛烈攻势,但因遭到协约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始终未能奏效。1915年4月22日,伊普雷小镇气候宜人,阳光和煦。特别是到了傍晚,微风从北面——德军防线背后,经过高地吹向附近的朗格马克村,使驻守在那里的协约国士
作为中国科幻界的元老,王晋康的文字从来不以辞藻华美或感情细腻而著称,而是于朴实之中带着对人类自身深刻的思考。科幻小说《十字》也如他的诸多作品一样,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对人性进行反思。而这一句“上帝只关爱群体而不关爱个体,这才是上帝大爱之所在”,便是该书的核心。作为一部小说,故事情节自然是首先被关注的焦点。然而该书开头所展现出来的内容,仿佛只是正义最终打败邪恶的老套故事。虽然随着剧情的发展,线索逐渐展
如果你还觉得降妖捉妖是影视剧里才有的桥段,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知道的太少了!想要抓捕妖怪,满大街都是啊!今年7月11日,由老牌游戏厂商任天堂、Pokémon公司和前谷歌公司研究小组Niantic Labs联合制作开发的《口袋妖怪GO》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率先上线,不久便风靡全球。8月,该游戏荣获5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在《口袋妖怪GO》的游戏世界里,精灵妖怪无处不在,也许在你家的马桶上就蹲着